不屈的臺灣抗日英魂

最近,電影《八佰》熱播,表現的是淞滬會戰期間,國軍總撤退後謝晉元率領的四百三十餘名軍人固守四行倉庫,阻擊敵軍的事蹟。明知必敗,明知必死,仍堅定信念,這是中國軍人面臨亡國展現給國人、世界的不屈意志。

而電影《賽德克·巴萊》表現的也是中國人不屈的抗日意志。東北抗聯十四年艱苦抗戰家喻戶曉,海南島瓊崖縱隊孤懸敵後無後方作戰抗擊日寇入侵也頗有人知,而臺灣人的反抗日本侵略鬥爭則少有人知。

不屈的臺灣抗日英魂

故事發生在臺灣被日本佔領期間。從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慘敗,清政府奴顏屈膝把臺灣割讓給日本,清政府撤出臺灣,而不屈的臺灣人奮起反抗,因為反抗者沒有統一組織,混亂無序,導致反抗烽火很快被撲滅,而其中臺灣中部山區土著賽德克人在頭目莫那魯道帶領下的抗擊令日寇頗為頭疼,可最終被鎮壓,年輕的莫那頭目也只得無奈投降。

鏡頭一晃,三十五年過去了,莫那頭目也由一個年輕小夥兒變成了年逾半百的老人,可心中的反抗怒火卻始終未滅,懾於日軍火力強大,只得隱忍。

多年來,一直暗中蓄力,攢火柴,希望聚少成多,製造火藥。

被日本警官逼得走投無路後,帶領三百多族人發動了一場明知必死卻勇往無前的戰爭,動搖了日本的統治。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到野蠻的驕傲。”莫那魯道頭目發出的吶喊訴說了臺灣日佔期的土著人對日寇的憤恨。

現在的臺灣精日分子、數典忘祖的臺灣年輕人還是多瞭解一下自己身上流淌的血液源自於哪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