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3月19日中午,在上海市靜安區聞喜路,一家上下兩層、名曰“紅辣椒”的河南拉麵館座無虛席,生意火爆,前來就餐的客人絡繹不絕。“蘭州拉麵以清湯為主,咱們的拉麵以牛骨或雞骨熬製的高湯為主,面也筋道,適合上海人的口味。”身兼上海市河南襄城商會會長的店主朱進展說,“每一碗河南拉麵都選用優質食材,吸引客流就不難。像這樣的拉麵館,我在上海開了5家。”


  朱進展是襄城縣十里鋪鎮付莊村村民。17歲就跟著老鄉到上海打工,希望學到一技之長改變命運。“起初我在一家拉麵館當學徒,因為肯幹活、不怕苦,一年後就熟練地掌握了拉麵技術,成了一名拉麵師傅。”朱進展說,做拉麵是門手藝活兒,讓一團面在手裡快速拉伸、對摺、再拉伸、再對摺,連續7次,可以拉到100多米長;拉好的面下鍋10秒就出鍋,澆上熱騰騰的肉湯,撒上一小撮香菜,放上幾片牛肉,一碗香噴噴的拉麵就上桌了。
  一碗拉麵,凝結著打工的汗水,也見證了創業的拼搏。1993年,敢想敢幹的朱進展靠著3萬元啟動資金,在上海市寶山區開了第一家河南拉麵館。“我們在蘭州拉麵的基礎上對配料等進行改良,還結合上海的快節奏生活進行管理創新,建起了第一個24小時營業的拉麵館。”朱進展說,靠著對原料質量的控制、對拉麵口味的把握、對飯館衛生的嚴格要求,不僅招攬了越來越多的回頭客,還吸引了更多的襄城老鄉進入餐飲行業。
  “最初襄城人在上海開的河南拉麵館很少,後來親戚朋友逐漸加入,一帶十、十帶百,不到10年就遍地開花,形成了2000多家河南拉麵館。其中,大多數店主有過從‘跟著別人幹’到‘自己領著幹’的經歷。”朱進展認為,“襄城人在上海開拉麵館形成一種現象,既源於上海這座城市的開放包容,更在於河南人堅韌自強的內在品質。”

  “門店有大小,學藝無止境,最重要的是幹中學、學中幹。”51歲的拉麵館“館主”崔建敏快人快語,“我在上海開河南拉麵館已經有21年了,一直不敢懈怠,才能把生意不斷做大做強。”
  隨著襄城人在上海開的河南拉麵館越來越多,他們在襄城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上海市河南襄城商會,從“各自為戰”走向“抱團發展”。“下一步,我們將把老鄉的店聯合起來,形成統一品牌、統一採購體系、統一配送體系,立足於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打造出更加閃亮的河南拉麵品牌。”對於未來,朱進展信心滿懷。(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記者:董學彥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烜 )

一碗小小的拉麵,能帶來多大的產值?在滬上打拼的襄城縣人回答:遍佈上海的2000多家河南拉麵館,年產值逾10億元!3月19日中午,在上海市靜安區聞喜路,一家上下兩層、名曰“紅辣椒”的河南拉麵館座無虛席,生意火爆,前來就餐的客人絡繹不絕。“蘭州拉麵以清湯為主,咱們的拉麵以牛骨或雞骨熬製的高湯為主,面也筋道,適合上海人的口味。”身兼上海市河南襄城商會會長的店主朱進展說,“每一碗河南拉麵都選用優質食材,吸引客流就不難。像這樣的拉麵館,我在上海開了5家。”朱進展是襄城縣十里鋪鎮付莊村村民。17歲就跟著老鄉到上海打工,希望學到一技之長改變命運。“起初我在一家拉麵館當學徒,因為肯幹活、不怕苦,一年後就熟練地掌握了拉麵技術,成了一名拉麵師傅。”朱進展說,做拉麵是門手藝活兒,讓一團面在手裡快速拉伸、對摺、再拉伸、再對摺,連續7次,可以拉到100多米長;拉好的面下鍋10秒就出鍋,澆上熱騰騰的肉湯,撒上一小撮香菜,放上幾片牛肉,一碗香噴噴的拉麵就上桌了。一碗拉麵,凝結著打工的汗水,也見證了創業的拼搏。1993年,敢想敢幹的朱進展靠著3萬元啟動資金,在上海市寶山區開了第一家河南拉麵館。“我們在蘭州拉麵的基礎上對配料等進行改良,還結合上海的快節奏生活進行管理創新,建起了第一個24小時營業的拉麵館。”朱進展說,靠著對原料質量的控制、對拉麵口味的把握、對飯館衛生的嚴格要求,不僅招攬了越來越多的回頭客,還吸引了更多的襄城老鄉進入餐飲行業。“最初襄城人在上海開的河南拉麵館很少,後來親戚朋友逐漸加入,一帶十、十帶百,不到10年就遍地開花,形成了2000多家河南拉麵館。其中,大多數店主有過從‘跟著別人幹’到‘自己領著幹’的經歷。”朱進展認為,“襄城人在上海開拉麵館形成一種現象,既源於上海這座城市的開放包容,更在於河南人堅韌自強的內在品質。”“門店有大小,學藝無止境,最重要的是幹中學、學中幹。”51歲的拉麵館“館主”崔建敏快人快語,“我在上海開河南拉麵館已經有21年了,一直不敢懈怠,才能把生意不斷做大做強。”隨著襄城人在上海開的河南拉麵館越來越多,他們在襄城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上海市河南襄城商會,從“各自為戰”走向“抱團發展”。“下一步,我們將把老鄉的店聯合起來,形成統一品牌、統一採購體系、統一配送體系,立足於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打造出更加閃亮的河南拉麵品牌。”對於未來,朱進展信心滿懷。(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記者:董學彥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