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如是說|比起把孩子養大,更重要的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身體成長是分階段進行的,但是你注意過孩子心理成長的階段性嗎?

近年來,青少年相關案件層出不窮。有活活勒死自己親生母親的女孩,有輪姦女同學的小學生,更有許多因壓力過大而自殺的孩子。

這一樁樁令人悲痛的事件,無一不再提醒我們:關注孩子心理撫養的重要性,絲毫不低於孩子的生理撫養。

那麼,何為心理撫養,心理撫養又該如何進行呢?

首先,心理撫養和生理撫養相對應。

就像我們要在生理上保證孩子健康成長,該走路時要學會走路,該認字時就學會認字一樣。心理撫養就是,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保證孩子各年齡階段心理的健康發展。

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艾裡克·埃裡克森,將人畢生的心理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

他認為,每到達一個階段,人就需要達成該階段的心理任務。如果順利達成,就可以建立健康的人格,反之,則會對人的人格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根據埃裡克森的八階段理論,兒童教育心理學家們總結出了孩子心理撫養的四個臺階,分別為0-3歲、3-6歲、6-12歲和12-18歲。

  • 0-3歲 情感撫養階段
心理學家如是說|比起把孩子養大,更重要的是什麼?

在這個階段,孩子需要和父母、親人建立起良好的情感關係。孩子慢慢明白,當他哭鬧時,有人會抱抱他安慰他,當他飢餓時,有人會把吃的送到嘴邊。這種反饋逐漸讓孩子形成安全感

因此,在這個階段,父母應該多和孩子交流,及時對孩子的哭鬧給予反饋。

如果對孩子哭鬧置之不理,則會導致孩子長大後缺乏安全感;如果父母一方和孩子交流過少,也會埋下隱患,比如很少得到父親擁抱的女孩,長大後早戀的概率就會比同齡人高出很多。

  • 3-6歲 性格撫養階段
心理學家如是說|比起把孩子養大,更重要的是什麼?

在這個階段,孩子會逐步形成自己的性格、品德和基本的三觀。家長需要對孩子及時引導,適當管教,幫助孩子形成完整健全的人格。

正如中國那句老話所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情感撫養和性格撫養,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兩個教育階段。例如許多青春期問題,其實也是前幾個階段所留下的後遺症。

  • 6-12歲 能力撫養階段


心理學家如是說|比起把孩子養大,更重要的是什麼?

從小學開始,家長需要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況、學習習慣,包括孩子擅長的科目以及所遇到的困難。

在這個階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培養他熱愛學習,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將會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起到莫大的幫助。

  • 12-18歲 青春期
心理學家如是說|比起把孩子養大,更重要的是什麼?

12-18歲期間,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從青春期開始,孩子有了自主意識,出現明顯的自我成長。

在這個階段,家長需要注重尊重教育,多給孩子提出選項,而非替他們做主。

總結起來就是:

對於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階段是在6歲之前,其次則是小學階段,青春期之後更多偏向建議而非管教。

爸爸媽媽們,你們記住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