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約翰勞和法國密西西比股票危機,到底發生了什麼?

下圖這位的騷操作,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次真正的"金融危機"。

300年前,約翰勞和法國密西西比股票危機,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約翰勞。為什麼這麼說呢?密西西比危機就是此人導演的結果。那麼約翰勞究竟做了什麼呢?

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間,揮霍無度,舉債消費,在他駕崩的時候,給下一屆皇帝留下了鉅額債務。請看下圖:政府欠債20億裡弗爾。(裡弗爾為當時法國的貨幣單位)但是當時法國的財政收入情況呢?每年除去必要的支出之後,僅僅剩下300萬里弗爾。

300年前,約翰勞和法國密西西比股票危機,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相當於:法國破產了!你以為每年用300萬去填窟窿就完事兒了嗎?國債是要付息的,20億國債,每年的利息按照年化4.5結算,每年財政上需要支付的利息就9000萬,是的,破產了。

破產了怎麼辦呢,總得想辦法不是?當時皇帝還小,於是皇帝的叔叔奧爾良大公主持局面,而他是約翰勞的朋友。

大公想了以下五種辦法:

一:宣佈國家破產;

二:竭盡能事進行大規模徵稅;

三:使硬幣縮水(收回所有的硬幣,然後用含金量更低的新硬幣替換);

四:出售壟斷特許權,例如,壟斷某種商品或殖民地的全部貿易;

五:查抄腐敗政府官員的財產。

大公最終選擇了硬幣縮水和查腐敗兩種方式,然而折騰了半天,發現只挽回了1.5億,這距離20億債務還清,遙遙無期。

此時,風流瀟灑英俊倜儻的約翰勞就出現了。約翰勞是蘇格蘭人,賭博技術一流,在蘇格蘭就曾經建議國家應該發行紙幣,才可以刺激經濟發展。當時這一提議被蘇國王拒絕了。

眼下,法國遇到了大麻煩,奧爾良大公對於紙幣一向很感興趣,於是在這種局面下,一拍即合。勞氏公司就宣佈成立了。

我們再看下圖,太陽王之前為了揮霍,發行了政府債券,當時發行的總面值是20億,如今呢,這些債券大概只值4.3億。


300年前,約翰勞和法國密西西比股票危機,到底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債券價格會變化這麼大呢?由於當時民眾看空法國,對法國政府信心低下,法國政府當時幾乎處在破產的邊緣。如果一個發行債券的機構失去了人們的信心,即使它是政府債券,也會變成垃圾債券。大公就想:為何不想辦法把這些垃圾債券收回呢?只要能在不漲價的前提下收回債券,那麼債務不就消失了嗎?(這招太狠,相當於使用權力做空民眾)。

問題是,怎麼樣才可以在不漲價的情況下,回收垃圾債券呢?如果民眾一看到國家要回收了,都紛紛漲價,那樣對於法國政府來說就不好玩了。

為什麼這樣就不好玩了呢?舉個例子,我拿著法國政府原來發行的債券,當時是100塊錢買的,如今法國政府即將破產,這些債券我再市場上如果還賣100塊,那肯定是沒人要的。如果我降低價格有人能買的話,那我就會割肉把這個債券賣出去。

問題是如果法國政府大舉公開回收,肯定會造成市場情緒波動,根據供求關係,市場上政府債券突然少了,那價格肯定就該上漲了。如果價格上漲了很多,對於法國政府來說,就是平息債務的成本又增加了,那還回收什麼呢?折騰來折騰去又賠錢了,不是白忙嗎?

於是,約翰勞的勞氏就在此刻閃亮登場了。勞氏銀行宣佈要發行銀行債券。

但是,如果沒有信用做背書,人們才不會去購買這些債券。於是勞宣佈:銀行債券跟硬幣總量掛鉤(跟英鎊宣佈與黃金掛鉤似曾相識)。

勞一共發行了600萬債券,這些債券的購買方式是硬幣加上垃圾債券的方式。用25%的硬幣加上75%的垃圾債券。

勞是如何說服人們相信債券的呢?勞表示,這些債券隨時可以拿到銀行兌換硬幣。並且可以兌換縮水之前的硬幣。這樣,銀行債券就開始被人們接受並流通。

這是什麼原因呢?也就是說勞公司發行的銀行債券,有硬幣作為信用背書了。可以隨時兌換,還可以把自己的垃圾債券花出去,何樂而不為呢?

這樣操作下來,回收了垃圾債券多少呢?600*0.75=450萬。

這距離20億債務,還是有太遠太遠的距離。如何才能把人們手中的垃圾債券全部回收呢?

這時候勞已經想到下一步計劃了,當時的法國在海外有很多殖民地,其中就包括美洲的密西西比河與路易斯安那州。勞建議大公成立一家公司,這家公司要同時擁有這兩個殖民地的壟斷權,然後在公開募資的時候,發行的股票需要用行政債權購買。

這時候國家的作用,就像現在的投行。為什麼這麼說呢?法國對這家壟斷公司無限放大特許經營權,其實意思就是告訴群眾:買吧,這家公司絕對可以賺錢,它擁有不可替代的壟斷業務,投資股票絕對不虧。

有一點要求就是,購買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方式需要用垃圾債券來購買。

人們想了想,這樣也划算啊,垃圾債券拿在手裡也不升值,現在有個辦法可以花出去,何樂而不為呢?密西西比公司發行了鉅額的股票,於是20億裡弗爾的垃圾債券,很輕鬆就被吸收完畢了。

通過這種操作,法國就順利地完成了債轉股的操作,20億裡弗爾的債券憑空消失,換成了人們購買的股票。

等到垃圾債券用完,人們開始用紙幣購買股票。大公通過銀行超發了大量的紙幣,人們瘋狂的用硬幣兌換紙幣,然後去買密西西比的股票。

人們對於股票的熱情開始越來越高。試想一下,一家壟斷性公司,在海外長期淘金,掠奪,利潤率肯定是成倍的增長。這就像我們今天買到一隻被低估的藍籌股,只要市場有空間,它的股票就能一直上漲。

人們熱情的追逐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交易活躍起來,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大公又決定增發股票,結果還是被一搶而空,人們目前的狀態是,只要能買到股票,第二天一賣就可以賺錢,而且人們相信股票永遠上漲。

然而局面從一個事情的發生開始出現了變化。。。

一天,有人拿著紙幣去兌換硬幣,這引起了大公和約翰勞的注意:人們正在瘋狂的認購股票,怎麼有人開始拿著紙幣來換回硬幣呢?

原來已經有聰明的人開始警覺了,勞一直宣稱的壟斷貿易,仍然沒有看到有什麼回報過來,而且之前被大公說成派去密西西比開採金礦的人被別人在大街上認出。。。

原來,從來沒有人被派出去開採金礦,而且密西西比公司對外所講的利潤率根本就沒有保障。

這個時候,人們開始漸漸的清醒了起來,人們開始想換出紙幣,換成硬幣。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紙幣換回硬幣。一些聰明的人這時候看到了外幣的價值。勞的好友,坎蒂隆,也是一位經濟學家,很早就開始把股票的收益放到了英國貨幣上。

結果就是股票漲到最高點的時候,開始急速下墜。紙幣代替垃圾債券,淪為沒有人要的廢紙。銅幣,硬幣,黃金等貴金屬持續上漲。英國貨幣也持續上漲。人們為了避險,瘋狂拋售股票,換出紙幣,結果可想而知,整個國家的經濟陷入了災難。

人們開始將怨恨指向約翰勞和大公。最終約翰勞流亡到了國外,沒過幾年,就生病去世了。

看著300年前的這場泡沫,我不禁想起來,原來最近也有很多類似的場景,比如美國1929年的大蕭條,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等等,在投機市場上,不管科技多麼發達,人們認知多麼豐富,只要有泡沫發生,總會發生瘋狂的投機炒作。

300多年了,雖然場景不在是那個場景,但是人們對於高收益的瘋狂追逐,仍然沒有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