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這幾天,一部叫《七里地》

的電影火了。

這是一部由許鞍華導演,春夏等人主演的電影。全程時長只有9分鐘,卻講述了一個家族3代人,70年,關於一個“福”字的故事。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在東北鐵嶺,有一個叫「七里屯」的偏遠山村。

若想進村,要穿越樹林的「七里路」。這條路並不好走,尤其是冬天,積雪很深,寸步難行。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可是,有三個年輕人,卻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這條路。

華人女攝影師YUAN,跨過千山萬水來此地拍攝一部關於「中國春節文化符號」的紀錄片。奈何越野車陷進了雪地裡。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她只能步行七里地,終於到家門口了,她才想起自己把爺爺給的春聯落在了車上。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原來,身在美國的爺爺因身體原因,今年無法回老家七里屯過年,便寫了一個「福」字的春聯,想讓YUAN替他親手貼在老宅子的門上。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另一個年輕人,是從村子裡走出來的高考狀元東昇。

他獲得了赴美留學的機會,春節前便要離開故鄉。他的父親趕著馬車,送他這七里路。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離別時,父親拿出一張「福」字,對兒子說:“在外求學,過年時記得貼上它。畢竟,福在哪,家就在哪。”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第三名年輕人,叫曹瑞昌。

漫天飛雪,他揹著生病的母親,領著年幼的妹妹。從山東老家來到這裡,艱難地在「七里路」的雪地上行走。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他們終於深一腳淺一腳趕到了七里屯的新家。縱使一路再辛苦,卻還是將寫好的「福」字貼在門上,心懷希望地說:

“福到了,家就到了。”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三名年輕人的故事,看似有著不同的人生,其實埋著一條隱蔽的線索:

1947年,闖關東的曹瑞昌,為生存不遠萬里來此。1983年,他的兒子東昇為夢想,赴美留學。2019年,已在美國定居的東昇的女兒YUAN為尋根,日夜兼程,替年邁的爺爺在老宅寫下了「福」字。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七十年間,三代人就這樣在一條叫「七里地」的路上,訴說著對於「福」的堅守 ,交織重疊,生生不息。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讓許鞍華執導講述《七里地》這個如此充滿人情味的故事,我覺得再合適不過。

無論是《女人四十》,還是《桃姐》,又或者是《明月幾時有》。

她總能敏銳地察覺到時代的洪流面前,每一個小人物的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訴求。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她的作品或許不遵照商業邏輯,卻總能發人深省,這種矛盾也讓她陷入兩難境地。

所以,你很難想象,頻出佳作的大導演許鞍華,常常因為缺乏投資而拍不了電影。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或許她的作品有些小眾,利益回報並不直觀。可叔本華曾說:“最好的作品,欣賞者往往最少。”

所以,我更欣賞許鞍華從業三十件所堅守的品質:“少一些功利主義的追求,多一些浪漫主義的堅持。”

就像《七里地》中扮演女主角的春夏。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人生中出演的第一部電影就讓她成為影后,按照正常邏輯,接下來的她可能戲約通告不斷。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可她卻在名噪一時之際,選擇做了一年“隱士”。

對春夏而言,做演員是一個充滿敬畏感的事業,是她最享受的事情。她很擔心自己名不副實,於是潛心學習,深耕演技。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每個人真正應該追求的,就是要學會在浮躁中沉澱自己。正如她在《奇遇人生》中所說:

“我們真的太著急了,我們多麼想要一個結果,但是我們追求的目的根本就不純粹,我們根本沒有享受到這件事。”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其實春夏與許鞍華,她們都是一類人。

當所有人都為了追逐名利,而去爭個捨我其誰時。她們卻異常篤定,學會拒絕和疏離。畢竟,享受過程遠比結果,有趣的多。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願意稱《七里地》為一部「文化作品」,而非「商品」。

如今,好萊塢流水線下批量生產的商業電影層出不窮,嫻熟的拍攝手段,流量雲集的大牌明星,幾乎成了它們的標配。

可電影藝術,應承載更多精神傳承的使命,並給人以反思。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就像《七里地》,沒有情緒的渲染,而是平靜溫和地講述了三代人對於「福」的堅守,恍惚間將我的思緒拉回小時候:

那時候的福字,似乎就是家人用紅紙和毛筆一筆一劃寫出來的。大年三十,我被爸爸抱起來,將一個福字貼在門上。然後吃餃子、放鞭炮、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不亦樂乎。


小時候的幸福來得如此簡單,我們也很容易被滿足。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可是,隨著手機和網絡越來越發達,人與人的“連接”多了,真誠的“對話”卻少了。

新年回家時,我似乎很少注意到父母在門前精心貼好的「福」字,春晚開播前,我已經早早回到房間刷起了朋友圈。父母也曾向我抱怨:“一家人難得團聚,可每個人的眼睛都長在了手機裡。”


26歲春夏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科技的進步加深了代際之間的隔閡,我們與長輩的距離也愈發遙遠了。我們似乎也忘了那些原本需要一代人傳遞給另一代人的文化與情感。

可是,科技進步不應成為我們「忘本」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