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節操”(人民論壇)--04要聞--人民日報--報刊雜誌--版權渠道--首頁

名節和操守,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節操,做一個一塵不染的人。”這是對高級領導幹部嚴以律己的明確要求,也是對全體黨員幹部修身立德的殷殷囑託。

中華民族歷來都有珍惜名節、注重操守、乾淨為官的傳統。歷代仁人志士都把名節操守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清風兩袖朝天去”的于謙……他們正是以崇高的名節操守,獲得了世人的傳頌。“士崇名節道方興”。崇尚名節操守,在歲月長河中沉澱為一種厚德文化,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共產黨人尤重名節操守,並賦予其更高境界。李大釗、方誌敏等革命先烈,為了共產主義信仰,視死如歸、矢志不渝;焦裕祿、楊善洲等模範人物,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奮鬥不止……在百年波瀾壯闊的奮鬥征程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珍惜節操、珍惜名節。事實證明,當名節操守熔鑄成一種理想信念堅定的政治品質,昇華成一種為民、務實、清廉的為政守則,就能凝聚起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從實踐來看,珍惜名節操守,首在堅定信念。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先烈之所以甘願拋頭顱、灑熱血,就是因為他們有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心存讓飽受凌辱的中華民族站起來、讓水深火熱中的勞苦大眾過上好日子的堅定信念。反觀那些貪腐分子,無一不是因理想信念喪失、精神支柱坍塌而失去名節操守,最終陷入腐敗的泥潭。一個人要想守好自己的節操,必須在加強黨性鍛鍊、堅定理想信念上狠下功夫,牢牢擰緊思想上的“總開關”。

珍惜名節操守,重在精心防護。拒絕誘惑、遠離陷阱,才能讓節操免受玷汙。面對誘惑,識得破更要忍得過;遇到陷阱,看得見還要繞得開。一則古代故事至今仍給人以深刻的教益和啟示。《後漢書》記載,東漢名臣楊震路過昌邑縣時,縣令王密為報答他過去的提攜之恩,“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說“暮夜無知者”。楊震斷然拒絕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防止落入陷阱的最好辦法,莫過於堅決拒絕,果斷避開。

珍惜名節操守,貴在持之以恆。有些人在從政之初,篤定要廉潔從政、不留罵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權力的變大,他們卻節操失守,逐步滑向墮落的深淵。因此,珍惜名節操守是一輩子的事,關鍵在於一以貫之、久久為功,始終做到不鬆勁、不懈怠。

“名節重於泰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把節操作為最執著的堅守,爭做一塵不染的人,黨員幹部就能讓生命在踐行“忠誠、乾淨、擔當”中綻放絢麗的光彩。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23日 04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