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馬雲、任正非、雷軍怎麼用合夥人制度來構建NB的團隊!

私信“績效”二字,附送長達1小時的員工績效考核激勵視頻!

在創業大眾化的今天,合夥創業已經不算一個新鮮事了。我們都知道,無論是打江山,還是創事業,都不能單打獨鬥,要靠團隊。但首先明白找合夥人的標準是什麼?很多時候我們這些創業者找不到合適的合夥人,是因為自己都弄不明白到底要找什麼樣的人。馬雲和雷軍就很清楚自己要找什麼樣的人!所以構建了那麼NB的團隊。

深度剖析:馬雲、任正非、雷軍怎麼用合夥人制度來構建NB的團隊!

雷軍:小米的事業合夥制

事業合夥制現在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普遍所採用的一種企業成長機制。就像小米雷軍講到的:

單打獨鬥已經成為歷史,未來創業的趨勢將是合夥人制。未來企業單靠一個人包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它需要最優秀的人才能夠凝聚在一起。

深度剖析:馬雲、任正非、雷軍怎麼用合夥人制度來構建NB的團隊!

拿小米來講,雷軍找到最聰明、最能幹、最合適幹、最有意願乾的創業人才(五個海歸+三個“土鱉”),每個人都能獨擋一面。

創業團隊需要有創業心態,他願意拿低工資,願意進入艱苦創業的氛圍中,願意掏錢買股票,所以小米雷軍講合夥制是企業最佳的凝聚人才、凝聚團隊、抱團打天下最主要的合夥制方式。

馬雲:同股不同權

我們經常講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馬雲提出下一輪競爭,是合夥人制度的競爭,合夥人制度也是是打造創業團隊的關鍵。馬雲把合夥上升到一種機制制度,為什麼?首先是要燒錢的,大量的資本投入,客戶優先。燒錢勢必減少創始人在整個企業股權之中的比例。按照傳統同股同權,最後創始人股權就會稀釋到在企業組織中沒有話語權的地步。

合夥人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是突破傳統股權制度,美國資本市場承認同股不同權

,人力資本具有比貨幣資本更大的話語權。

深度剖析:馬雲、任正非、雷軍怎麼用合夥人制度來構建NB的團隊!

所以阿里的整個團隊可能只佔到整個股權的不到10%,但他在企業之中的話語權超過50%以上,尤其軟銀是最大股東,把其所持有的不低於阿里30%普通股的股票權置於一個投票信託管理之下,受馬雲及蔡崇信支配。

這種模式就是AB股結構。這種結構有錢的出錢,有能力的出力,這就充分體現了人力資本在企業價值創造中的主導作用,這證明創始企業家與人力資本不僅要獲得價值權,同時要保證核心人才隊伍對企業的控制權。

此外,在阿里還有兩種特殊合夥人:永久合夥人和榮譽合夥人。退休的合夥人還可以被選為榮譽合夥人,榮譽合夥人無法行使合夥人權利,但是能夠得到獎金池的一部分分配。目前阿里的永久合夥人只有馬雲、蔡崇信。永久合夥人的產生,可以由選舉產生;也可以由退休的永久合夥人或在職的永久合夥人指定。

任正非:虛擬股權到分享制的升級

1990年華為就搞了員工持股計劃,但後來在高科技企業,人才流動非常快,很多人才走了以後他繼續擁有這個公司股權,分享企業剩餘價值,這對企業發展來講是不利的

所以1997年華為把員工持股計劃做了改造,叫虛擬股權計劃,實際上是利潤分享計劃,你在這幹就有,你離開企業,對不起,公司以淨資產的方式把股權收回,剩餘股權再賣給新員工,這樣就使得企業內部退出的人,不再為企業做貢獻後,就不再分享企業利潤,不再靠股權吃飯。這樣有利於企業不斷有新人能夠參與到公司股權。

所以股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權,華為股權1997年做了股份制改造以後,本質上是利潤分享計劃。

深度剖析:馬雲、任正非、雷軍怎麼用合夥人制度來構建NB的團隊!

但這幾年華為又做了改變。很多高管、老員工擁有公司股權以後,他的股權收入超過了現實公司的獎金,這樣很多員工只做好本職工作,繼續混日子就能拿到很高的收入。

於是華為又搞了一個叫獲取分享制

,股東每年分享利潤要減少,把每年創造的大量利潤收益,以獎金利潤分享的方式,分享給當年創造價值的人,規定股東每年只能分享利潤的25%,簡化股東收益,75%要通過獎金分享給當年創造價值的人。

通過獲取分享制,不讓那些拿高股權的人收益越高,而是承認現實和未來的貢獻,不承認過去的貢獻,過去的貢獻我已經給了你收益。

對我們中小企業,為什麼要做合夥人這一塊呢?

合夥人模式,是在工資之外,企業給員工提供的一份額外的薪酬激勵模式。

企業員工出錢,購買企業的合夥人份額,成為公司的內部合夥人。

深度剖析:馬雲、任正非、雷軍怎麼用合夥人制度來構建NB的團隊!

員工購買的是增值利潤的分紅權,不佔用公司股份,但是到了年底,可以多分得一份錢,並且,公司業績越好,個人貢獻越大,分得的錢越多。

對員工來說,相當於購買了一個有高額回報,並且沒有風險的的理財產品,員工不承擔企業經營風險,哪怕是虧損了,也不會失去本金,只要肯努力,自己就可以得到更多回報。

對企業來說,既不失去公司股權,又能得到員工跟投的週轉資金,還能穩住人才團隊,凝聚人心,發揮員工的最大價值。

小編在此給大家推薦三種合夥人制度,分別是內部項目合夥人(POP)、內部職業合夥人(IOP)和增值創富期權模式(PSP)。

深度剖析:馬雲、任正非、雷軍怎麼用合夥人制度來構建NB的團隊!

今天和大家重點介紹的“IOP合夥人”,和傳統定義的持有實股模式的合夥人不同。這裡的合夥人模式指的是:

一種讓員工既出錢更要出力,卻不改變公司股權結構,只分享公司公司經營成果的一種模式。

員工能持股的份額主要由本人的能力和業績來決定,而能分到的錢,由員工的貢獻係數(60%)和跟投的錢(40%)來決定。在利潤分配的權重來看,我們更強調的是,員工的個人貢獻係數。

深度剖析:馬雲、任正非、雷軍怎麼用合夥人制度來構建NB的團隊!

IOP合夥人收益分配

合夥人獲得收益的方式:

出錢—投資:保底收益、投資收益、投資份數、預設價值

出力—貢獻:增值分配、價值衡量、二次分配、貢獻價值

合夥人收益規則:

第一部分:貢獻收益 60%

第二部分:投資收益 30%

第三部分:二次分配 10%

將管理層區分類型、層次,設定對應的預設價值分,以倍數確立基礎資格分。

IOP如何考核和評價?(推薦KSF年度考評法)

深度剖析:馬雲、任正非、雷軍怎麼用合夥人制度來構建NB的團隊!

對於中小型企業的管理者來說,遇到最多的激勵難題就是,往往知道的理論很多,但是卻做不到,在此小編給大家推薦《績效核能》,適用於企業高管、部門經理、技術員工、銷售員的超先進、超具創造力的薪酬績效解決方案。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內容包含KSF、PPV、積分式管理、K目標等

購買此書後,聯繫輔導老師,可獲得以下特別禮物:

1、朋友圈績效乾貨知識分享 。

2、兩部配套績效學習視頻。

3、線上輔導1小時。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雷軍身上的故事。

2012年,小米的業務飛速發展,用戶數量迅速爆發,客服工作也隨之迅速“壓力山大”。我們招來了一個新的客服主管,她做了十幾年的客戶服務工作,經驗非常豐富。這位主管的到來,為我們的客服團隊帶來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她第一次來向我彙報工作計劃時,一進我的辦公室就把我嚇到了:她抱進來厚厚一沓的紙。原來那是她非常認真地總結了過去小米所有的客服數據、工作報表,然後根據這些數據和她對我們小米的業務增長預期,做出了多達好幾十頁客服的未來改進計劃。

我花了一個下午好不容易看完,對她說:“做客戶服務這件事情,你是專業的,我是業餘的。你搞得這麼多圖表和計劃,說實話我看得不大懂。你專業,你自己懂就好了。咱們能不能不要這麼多KPI數據?我只給你一個指標:怎麼讓你的小夥伴發自內心地熱愛客戶服務這份工作?”

反思:企業內部考核亦是如此,只需要選取6-8個能激勵員工的關鍵數據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