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黃:河東村的“脫貧明星”

宜黃縣鳳岡鎮河東村位於鳳岡鎮東北部,轄區面積4.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平方公里,山地面積3.71平方公里。全村共619戶2136人,以務工、經商為主。貧困人口14戶30人,2020年實現整村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0萬元。

新春臨近,走進宜黃縣鳳岡鎮河東村,一幢幢整潔有序的民房,一排排漂亮的路燈,一條條寬闊乾淨的村道讓人倍感舒適,村容村貌得到了較大改善。村民們的錢袋子慢慢鼓起來了,生活質量越來越好,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勤勞致富、鄰里互助、遵紀守法、崇尚文明的良好風尚正在逐步形成。村民鄒冬仔和華友貴依靠雙手勤勞致富,成為全村的“脫貧明星”,他們的脫貧事蹟也在村裡廣為傳播。

“勤勤懇懇,日子才會越過越有奔頭”

“鄒冬仔,你們兩夫妻從江蘇務工回來了對吧?過會兒我就到你家來走訪。”日前,河東村駐村第一書記郭麗麗通過鄒冬仔的微信朋友圈瞭解到其已經返鄉回家,立馬電話聯繫進行上戶走訪。


宜黃:河東村的“脫貧明星”


今年46歲的鄒冬仔是宜黃縣鳳岡鎮河東村九組建檔立卡貧困戶,育有一兒一女。近幾年,鄒冬仔夫妻倆在外務工勤勤懇懇,通過系列扶貧政策的幫扶,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人均年收入從2791元提高到14383元,成為村裡“脫貧之星”。回顧往昔,鄒冬仔總說:“黨和國家的政策好,像陽光一樣溫暖著我們貧困群眾,我們才過上了今天的好生活。”

鄒冬仔2013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那年,他上有74歲生活無法自理的老父親和患有高血壓的母親需要贍養,下有讀初一的女兒和剛上小學的兒子需要撫養,全家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鄒冬仔在工地上做零工,一年掙的微薄收入難以維持家裡的生計。

“國家的教育補助政策太好啦!2016年開始,兩個孩子讀書就沒有增加家裡的經濟負擔,節省了2萬多元教育開支。”鄒冬仔開心地說道,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幫扶幹部就落實了低保和殘疾人補貼政策,村裡也簽約了家庭醫生,按時會上戶為家人詢診,使老人家的健康有了一定的保障。兩個孩子也享受了“兩免一補”教育扶貧政策,女兒2019年秋季考取江西師範高等專科學院後,還享受了“雨露計劃”,獲得3000元每年的教育補助。不僅如此,母親近三年先後3次住院,醫療費總共花去1.28萬元,個人只負擔了1400元左右。2016年,鄒冬仔一家還享受了危房改造政策,讓兩個孩子都有了嶄新的臥室。


宜黃:河東村的“脫貧明星”


一系列幫扶舉措的落實,激發了鄒冬仔幹事創業的熱情,增加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2016年家庭收入近4萬元,順利脫貧。

“我妻子有時候發起病來腦子會犯糊,需要有人照看,所以我打工都把她帶在身邊,這樣就有個照應。”鄒冬仔說,有好政策,有幹部們的幫助,自己更應該加油幹,不給扶貧拖後腿。現在,妻子做清潔工每月能掙1800元左右,自己能掙4000元左右,加上500元的交通補貼,年收入能突破7萬元。

“黨的脫貧攻堅政策好,讓我重拾了生活的信心,現在日子越來越有希望。我倆夫妻明年繼續努力,爭取掙個6萬8萬。”憧憬著未來美好的日子,鄒冬仔眼裡滿是希望。


“勤勞才能致富”

家庭勞動力少、產業單一、收入低……和鄒冬仔一樣,村民華有貴也有著類似的脫貧經歷。

今年73歲的華友貴家住鳳岡鎮河東村八組,患有慢性肝炎,不能幹重活。妻子鄭招金今年62歲,是個殘疾人,平時在家做點手工活。2013年底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他憑藉著一股鑽勁、韌勁,積極發展種養殖產業,在2015年順利脫貧。


宜黃:河東村的“脫貧明星”

“我家老頭子就是不服輸,也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想盡辦法幫助我們老百姓,幹什麼都有補助。”鄭招金說,自己做手工每月掙個200元左右,只能補貼家用。在家裡更多的還是幫襯丈夫發展產業致富。

脫貧後的華有貴幹勁更足。據駐村幫扶幹部楊柳青介紹,自2016年起,華友貴連續三年在家發展養豬產業,年增收1.3萬元左右。2020年先後養殖了300多隻雞鴨,獲得產業獎補3750元,大部分在駐村小分隊的幫助下出售完,自留了30多隻母雞生蛋,年純收入增加1.5萬元。“黨的好政策和幹部的幫扶,讓我不再貧窮,讓我們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感謝黨!”華友貴動情地說道。


宜黃:河東村的“脫貧明星”

據悉,去年以來,河東村紮實推動扶貧政策落地落實,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以產業和就業為主要抓手,促進貧困戶增產增收,全村有勞動力半勞動力的貧困人口16人實現了產業就業全覆蓋,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先後爭取到180多萬元項目資金,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對九組、十組2.2公里路面進行了硬化,1200米沿河村路還新建了防護欄,保障400多名村民的出行安全。並新建搬遷了村委會,結束了十多年租用民房的窘境,全面實現“五通六有”(通水、通電、通路、通廣播電視、通寬帶或通訊,有村“兩委”班子發揮作用、有支撐穩定增收的產業、有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村級黨組織陣地、有綜合服務平臺、有衛生室),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強。

華友貴和鄒冬仔只是全縣幹群齊心攜手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的鮮明縮影。近年來,宜黃縣始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把高質量脫貧放在首位,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舉全縣之力科學應對各種困難挑戰,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精準施策,目前,全縣3386戶9714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來源:宜黃髮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