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魔法”—同时入围“百年大学”和“年轻大学”的神奇高校

​6月24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2020年的年轻大学

排名结果。该排名覆盖了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414所大学,仅关注建校时间在50年或以下(包括自1970年至今建校)的大学。其中,中国内地共有6所大学上榜——


“时间的魔法”—同时入围“百年大学”和“年轻大学”的神奇高校

图片来自互联网


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天,《中国科学报》也发了一篇盘点中国内地72所“百年大学”的文章(但不知何故,该文仅见于科学网,未见于当日出版的《中国科学报》),仔细一看,我们就会发现——有一所已经上榜“建校时间在50年或以下”的世界“年轻大学”的中国内地高校,居然又同时上榜了中国内地“百年大学”!

“时间的魔法”—同时入围“百年大学”和“年轻大学”的神奇高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所学校怎么能够既“建校时间在50年或以下”,同时又是“百年大学”?!难道这世上真有一种能够消除这一逻辑悖论的“时间的魔法”

“时间的魔法”—同时入围“百年大学”和“年轻大学”的神奇高校

图片来自互联网

我们先来看看这所大学的官方是如何描述本校校史的,该校主页上的“学校简介”第一段是这么说的——


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计划支持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学校前身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通海农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1992年

,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如果上述文字完全正确无误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比较好理解了——所谓“建校时间在50年或以下”的“年轻大学”,是指扬州大学为一所在1992年由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新大学,在此之前,世界上并没有一所名叫“扬州大学”的大学,而只有后来构成其立校基础的6所相关高校;而所谓的“百年大学”,则是指扬州大学将本校的历史前身一直追溯到了创办于1902年的两所学校,故又有超过百年之久远历史。这两者所指代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扬州大学”这个名词的具体含义如何界定,如果在

不同的层面上和语境里作出了不同的具体界定,那就很有可能会得出大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来,最终出现上面所说的这种逻辑上的悖论。

我们再来看看此次入围“2020THE年轻大学排名”的6所中国内地高校,非常明显,这6所高校的建校历史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汕头大学,这3所大学全都是从无到有地“新建”的,在此之前,完全就是“零基础”;一类是武汉理工大学、扬州大学、南华大学,这3所大学的一大共同点,便是均由若干所已分别有数十年办学历史的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并且启用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新校名

有意思的是,去年年底,武汉理工大学还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校史溯源专家论证会”,提出

“1898年湖北工艺学堂的创办可以作为武汉理工大学发展的历史起点”,如此一来,继扬州大学以及传说中的江南大学之后,又一所兼具中国“百年大学”与世界“年轻大学”两大名号于一身的大学,很快就要破茧而出啦!

事实上,对于那些由几所高校合并而成的新大学,其历史起点应该定在什么时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合并后的新高校比较明显地是以参与合并的几所高校中的某一所作为“主体”的,那么,其历史起源显然应该以作为其“主体”部分的那所原有高校的校史追溯为准(哪怕它并不是合并诸校中历史最长的那一个),比如北大、清华、复旦、上交、浙大、东南、武大、华科、西交、川大、中山、山大等经历过合并的著名大学均属此例。

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尽管参与合并的原同济医科大学比原华中理工大学历史悠久得多,但由于后者才是华科的主体部分,因此,该校的历史起点仍然是从华中工学院的创办算起(以前是以1953年正式开学为准,现在已提前到1952年该校开始筹办之时,这样便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标志性年份相吻合),而不会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最早的历史前身——同济德文医学堂创办的1907年为建校年份。类似华科的这种例子,还可以举出好多个。

然而,如果一所大学是由几所规模、实力基本相当(或者差距不是太大)的高校合并而成,其中并没有一所比较明显的、能够对其它高校形成压倒性优势的“主体”高校,那么,这所高校的历史起点就不大好界定了。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高校在合并后往往会起一个全新的名字,而且往往会以合并组建的那一刻作为这所大学的历史开端,这样做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同时也会造成一个很大的弊端——将合并诸校此前的历史全都一笔勾销了!

因此,相对而言,更为合理的处理方式便是——以合并诸校中历史最悠久者作为新大学的历史起点(当然,该校的规模在新大学中所占的比例也不能太低,须综合考量),前面提到的武汉理工大学以前似乎就是这样做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合并诸校中有两所或者更多同年建校者,则也应该结合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将这一年作为合并后新高校的建校年。

在区分了上述两种“年轻大学”的具体情况之后,我们再来重新审视一下扬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年轻大学”身份,便不难得出结论——从本质上说,“年轻”的仅仅只是一个“校名”而已,而并不是与之相应的、早已存在了数十年之久的各种“办学实体”,只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因缘际会,才造成了这种“名”与“实”之间的严重错位。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处理?那当然是——舍“名”而逐“实”

具体就扬州大学的历史而言,诚然,这所大学是在1992年由6所高校合并而成,这个名字在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但另一方面,这6所高校在合并前均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也不应该被完全忽略掉。如果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将其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来考察,我们似乎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与其将1992年视为扬州大学的“建校年”,还不如将其作为“定名年”更为合理一些

(以后若又有变动,则另当别论)。

至于扬州大学的建校年份应该定在什么时候,那就应该作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了。如前所述,扬州大学校方认为:“学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另外,在该校主页上的“历史沿革”栏目中,对于相关内容还有更为详细的叙述:


扬州师范学院,其前身为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建于1952年。1952年暑期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同时集中了苏北行署文教处委托私立通州师范学校代办的文史专修科,扬州中学代办的数理专修科,苏南丹阳艺术学校代办的艺术专修科,以及苏北师资训练学校代办的教育专修科的学生。1958年夏,中文、数学两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1959年,扬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苏北师范专科学校改为“扬州师范学院”。


江苏农学院,其前身为苏北农学院,建于1952年,由原来的南通学院农科、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农教系和江南大学农艺系三部分组成。

张謇先生于1902年创立私立通州师范学校;1906年,通州师范内设农科;1910年,分设初高两等农校;1912年改为甲、乙两种农校;1916年,乙种农校停办,专办甲种农校;1919年,甲种农校升为农科大学;1928年,农科与医科、纺科合并,定名为私立南通大学;1930年在民国政府重新注册登记时更名为私立南通学院;1938年农科迁上海;1942年农科迁天长;1947年,农科迁回南通仍为私立南通学院;1952年,农科迁扬州,同苏南文教学院农教系、江南大学农艺系合并组建为苏北农学院,3校调整来的教师64人,学生200人,其中南通学院110人,苏南文教学院38人,江南大学52人。南通学院副院长兼农科主任冯焕文教授为首任苏北农学院院长。

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原名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建于1928年;江南大学由荣德生及其子荣一心于1946年创办。

1971年南京农学院迁扬州,两院合并定名为江苏农学院。1979年南京农学院在原校址恢复建制,江苏农学院仍在扬州校址办学。

基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大致梳理一下1902年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与今日扬州大学的农学学科的历史渊源——1906年,通州师范正式开办农科;1910年,农科脱离通州师范,独立建校;1919年,由中专升格为大学;1928年,成为南通大学(后改为南通学院)的一部分;1952年,南通学院农科与苏南文教学院农教系、江南大学农艺系合并为苏北农学院(其中南通学院农科学生比例过半);1971年又与南京农学院合并,并更名为江苏农学院(1979年南农复校);1992年,江苏农学院与其他5所高校合并组建扬州大学。

据此,扬州大学的农学学科最早可追溯至1906年开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农科,但如果追溯到1902年显然就错了——那时候通州师范还没有开办农科呢!至于1902年的什么“通海农学堂”,大家可以去查阅一篇题为

《通海垦牧农学堂析疑》的论文,里面论证得非常清楚——张謇在1902年仅仅只是“计划”在通海垦牧公司内创办一所农学堂而已,但这个办学计划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实现过,一所根本就没有存在过的学校,怎么能成为其他任何学校的“前身”呢?!事实上,在中国近代史、教育史等相关研究领域里,像这种“误将蓝图当现实”的谬误,实在是不胜枚举,这大多是由于治学不够认真、严谨所致。

至于“苏北行署文教处委托私立通州师范学校代办的文史专修科”,经笔者查阅相关资料,也就是1951-1952年间办了1年而已。也就是说,通州师范与扬州大学的全部历史渊源仅仅只是——在通州师范存在了4年的农科,经过数十年的历史变迁,最终成为了扬州大学农科的主要来源;通州师范“代办”了1年的文史专修科,后来成为扬州大学相关学科的最早起源。

就凭这一丁点历史联系,就要把整个扬州大学的历史都追溯到人家通州师范学校那里去,这未免也太过勉强了吧!这让由通州师范学校一脉相承地发展、沿革而来的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情何以堪!

综上所述,扬州大学主页上所谓“学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的说法,与客观史实完全不符,而正确的说法应当是——扬州大学的农学学科最早可追溯至1906年通州师范学校开办的农科,仅此而已。

另外,由于扬州大学是由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农学学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远远无法构成学校的主体,特别是其农科也不是全都来源于通州师范农科,而且通州师范的农科本身也是在辗转分合了数十年之后才成为扬州大学的一部分的,因此,如果将扬州大学的建校年份定在1906年,显然是不大合理的。严肃地说,如果

将一个极小的局部夸大为整体的做法成为通例的话,那么,北京大学的校史也得从1898年上溯到1862年(京师同文馆)、甚至是1407年(四夷馆)了!

笔者注意到,在1992年合并组建扬州大学的6所高校中,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这3所高校均为1952年建校,另有2所高校稍早于此,考虑到1952年是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标志性年份,在组建扬州大学的6所高校中,就有一半(3所)本身就是院系调整的产物,此外还有1所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在建校初期也经历了院系调整,因此,笔者认为,将1952年定为扬州大学的“建校年”,无疑是再合适不过了——前面所说的华中科技大学最后就是这样处理的。

笔者还查阅到,2002年5月,扬州大学曾举办了“办学历史100周年在扬办学50周年

合并办学10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除了第一条不甚准确之外,既然1952年早已被扬州大学视为学校开始“在扬办学”的标志年份(虽然扬州医学院的前身——苏北卫生行政干部学校早在1951年就已经从高邮迁到扬州来了),那么,将其定为该校的校史起点,事实上也早就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思想认知基础

基于上述理由,笔者认为,扬州大学的“建校年”应该定在1952年,而1992年该校的合并组建则更应被视为“定名年”,另外,该校农科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6年,但就整个学校的历史而言,显然就不能这样做了。

如此一来,同时戴在“扬州大学”头上的“百年大学”与“年轻大学”这两顶帽子,也该统统被摘下来了,当“时间的魔法”被成功破除,真实的历史便会呈现出它本来的面目。

不管怎样,对于同一所大学来说,于情于理,都绝对不应该既以“古老”自矜,又以“年轻”自命,两头的牛皮都吹尽,两边的便宜都占尽,而只有彻底舍弃掉一些并不真实的虚名,踏踏实实地把学校办好,才是永远的王道。

最后,本文的标题主要源自扬州市民“四海夕阳”先生的创意,特此致谢!


“时间的魔法”—同时入围“百年大学”和“年轻大学”的神奇高校

图片来自互联网

P.S.:近日,笔者将整理出一份最真实的中国“百年大学”名单,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