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幹部要做真鬥士

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2019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並發表重要講話,“鬥爭”,成為關鍵詞。習總書記指出要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頑強奮鬥。發揚鬥爭精神,要把握鬥爭實質,勇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推動進步。

鬥爭,是激烈的博弈,是力量的較量,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種子破土、蠶蛹破繭,是新生;風吹雲散、拔雲見日,是光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希望。回顧歷史,從奴隸社會到今天,社會的每一次進步,制度的每一次革新、文化的每一次繁榮,無不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有的是看的見硝煙的戰場,有的是悄無聲息的變遷。商鞅變法,衝擊了秦國貴族的既得利益,卻換來了秦國的強盛,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使廣大貧農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證;人類鬥爭史上奇蹟—紅軍長征,二萬五千裡,歷時兩年多,與惡劣的自然環境鬥,與饋乏的物質條件鬥,與別有用心的、分裂黨的不法份子鬥,與國民黨反動勢力鬥,最終憑著不掘不撓、堅忍不拔的長征精神,成功實現了戰略轉移。

鬥爭,於天地間、於人類社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江河要奔流,必須有奪隘而出的氣魄;鷹擊長空,必須有振翅高飛的勇氣。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進行偉大斗爭,黨員領導幹部就是鬥爭的主體,所從事的工作就是鬥爭的客體。主體應當主動進行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應對錯宗複雜的客體。

鬥爭,應是向上的增長,而不是向下的消耗,應進行有益的鬥爭。勾心鬥角、鑽研營利的鬥爭必須堅決摒棄;零和遊戲、雙輸博弈堅決不參與。總之,不做無效的、內耗的鬥爭。

鬥爭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智慧,要講究策。鬥爭,不是憑空放拳、不是瞎子摸黑、不是拼蠻力。要注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變孤軍作戰為協同作戰;要注重借力使力,變他力為合力;要注重知已知彼,對比力量。領導幹部要做真鬥士。真鬥士,要有勇有謀,既能運籌帷幄,又能決勝千里,要有戰略的思維又要有戰術的技巧;真鬥士,要有張有弛,進能海闊天空,退能柳岸花明,要有審時度勢的掌控力;真鬥士,既能成也能敗,成能淡然,敗能坦然,淡泊明利才能行穩致遠。(保山市龍陵縣委組織部 張春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