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本義》講讀8.3(伏羲創作環境分析)

上一課講了三個問題,一是“夏時”,夏朝的日其實是月,每年有十個月,稱為十日,歲首在“夏至月”;每月三十六天,稱為三旬;多出來的五六天不稱為“閏”,稱為“禹餘”,意思是祭神郊天之日。二是八卦圖的源頭是“九數圖”。三是太極推演規則遵循“二分對等”。這節課講一下伏羲六十四卦圖的源頭,伏羲六十四卦圖又稱“伏羲卦畫先天圖”。《朱子語類》記載:

問:“伏羲始畫八卦,其六十四者,是文王后來重之耶?抑伏羲已自畫了耶?看先天圖則有八卦便有六十四,疑伏羲已有彷佛之畫矣,如何?”曰:“周禮言三易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便見不是文王漸畫。”又問:“然則六十四卦名是伏羲元有?抑文王所立?”曰:“此不可考。”子善問:“據十三卦所言,恐伏羲時已有。”曰:“十三卦所謂‘蓋取諸離,蓋取諸益’者,言結繩而為網罟,有離之象,非觀離而始有此也。”

問:“伏羲畫卦,恐未是教人卜筮?”曰:“這都不可知。但他不教人卜筮,畫作甚?”

文學家只知道文字的厲害,哪知道圖形的功能。其實圖形比文字更厲害的地方在於“立竿見影”,依葫蘆畫瓢可以習得武林妙招,相反,沒有圖形,只有文字,就會練得頭朝下腳朝上口中如蛤蟆鳴的“蛤蟆功”——儒學易經的修習近似於蛤蟆功。開個玩笑,加深印象,文字的父母是圖畫,切莫形而下之。

這段記載我這麼解讀,重點把握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八卦圖是否有口口相傳的口訣,二是六十四卦卦序為何必須是乾卦開頭,沿用問答體,對話如下。

一問:伏羲始畫八卦,非此簡單圖形,試以遍地乾爻,坤爻,蓋堅信其可成八卦而孜孜以求哉,乃唸唸有詞,有口語呼之乎?若太陽、少陽、太陰、少陰與?

一曰:《夏時》始於“正月”,大雁北飛,大雁是一種候鳥,夏天在北方產蛋育雛鳥。由是可知《夏時》以夏季為正月。“時有俊風”,俊風又名協風。《合集·14294》“東方曰析,風曰協”。《山海經·北山經》“惟號之山,其風如協(原字形是風加三個力)”。

《周易本義》講讀8.3(伏羲創作環境分析)

圖8.3.1.1 《夏時》時有俊風(火星,今心宿二)

從“正月”來看,“雁北飛”“俊風”是夏季,啟蟄是春季,二者有矛盾,具體成因待考。關於《夏小正》曆法歸屬,有的說是十月太陽曆,有的說是殷歷十二月,有的說是夏曆十二月,具體要結合少數民族農事習俗來考。例如彝族逢年過節要唱根譜,名為《梅葛》,選詩五千餘行,分為四個部分。《梅葛》認為“一年有三百六十天,這最後的日子啊,要讓神歡歡喜喜的 …”,敘事風格近似於《夏小正》《詩經·豳風·七月》,彝族太陽曆有助於研究其曆法歸屬。

《周易本義》講讀8.3(伏羲創作環境分析)

圖8.3.1.2 彝族十月太陽曆

二問:伏羲六十四卦排序是元有?抑或文王所立?可考之否?除了占筮還能幹點別的嗎?

二曰:若64卦沒有,當有很多很多種次序散佈,至連山歸藏周易時,獨有今本週易之序可讀,豈有不是元有之理?無需考慮,六十四卦是元有。問題是這麼多的卦畫,畫在什麼上面保存才更合適。儘管這麼講,仍可一分為二地來看,分為純粹的卦爻畫,與合成的卦爻辭。對於純粹的64卦爻畫來說,沒有卦序只說,隨便你排列都可以;但對於合成卦爻辭之後的文章來說,一定要有固定的語序,否則失去言辭的基本功能,語無倫次,只能是瘋子乾的給傻子看的。所以,《帛書易經》《今本易經》必然有它們各自的敘事方式和敘述重點,兩個文本原字絕不可混為一談,或以“通假字”矇混過關。

《周易本義》講讀8.3(伏羲創作環境分析)

圖8.3.2 川劇《變臉》臉譜掛滿重慶街頭(通假字)

除了占筮,學好易經還可以給人民群眾看風水、算命、看相、看一些走魂定心的奇異病症等。當然,現代科學相對發達的今天,人們對此付之一笑,不會太著迷,需要指出來的是:亟需糾正的心理倒不是人們對易經運用者的好奇,而是對易經運用誤區的執迷不悟。易經並非為了占筮而作,卻是因為占筮能力而流傳至今,不管大家承認與否,都免不了認同它這德行。所謂善為易者不佔,也不能算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如果連佔筮都不懂,還想懂得古人什麼精神享受呢?——若想懂易經,請從占筮學起,嚴格按照佔筮所要求的步驟去做,你會發現,黑格爾先生、榮格先生、萊布尼茲先生等一切外國友人,與易經有過一面之交的人,都能迅速找到易經的閃光點,這是易經的美麗,是中國古代智慧的光芒所在。顧城說: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今天,我們可以說:“周易給了我占筮的心靈,我卻用它團結心結。”

《周易本義》講讀8.3(伏羲創作環境分析)

圖8.3.3 用六“利永貞”(心結擁有凝聚力)

要了解伏羲六十四卦xx圖的源頭,我們首先要對卦圖的用工有個大致印象。比如:①方位圖需要刻幾刀,描畫幾次,大家可以大致算一下。②方位圖的筆畫最小要多長才能看清楚不容易混淆,大家可以簡單畫一畫,距離一米之外看看效果。據說,孔子站在山上看到千里之外的閶門城頭白馬如練。當然,現代人類的視力不能與古代相比,更不能與三星堆裡那個“望遠鏡眼”相比。但是,我們要有個大致的估計,只有清楚這些做工細節,知道古人所用的介質,工具等限制因素,才能做出較為正確的揣測,才有更符合實際情況的研究方向。有鑑於此,我把卦圖的源頭指向平面類的介質,例如:帛書、絹書、石板、龜版、木版、羊皮卷等,大致可以排除竹簡、金文、陶器等表面有圓弧的介質。也就是說,相對於竹書、帛書、甲骨文字,我更喜歡盯著帛書、甲骨文字看,竹書作為必要的參考。

要了解卦圖的源頭,還要對卦圖的專門用語作個簡單的梳理。比如:①太極是不是避諱用語,原來的名稱叫什麼(大恆,太恆,大極等都有可能)。②太極來自於《易傳》,《易傳》來自於哪裡。③兩儀的兩是二嗎,還有別的含義嗎,例如軍法裡“兩”是指五個伍(《周禮·地官·小司徒》“五人為伍,五伍為兩”)等。④十六卦、三十二卦有嗎,為什麼。

《周易本義》講讀8.3(伏羲創作環境分析)

圖8.3.4 看不到我的頭 感覺到你的溫柔(梳理)

從伏羲時期往今天看,易經走過了一條這樣的道路:①從一到二,到三到五。②從五到九到十到萬。③從萬到八卦到周易。姑且稱之為“易經進步史”。撇開厚重的歷史敘述,我們只想想伏羲創作環境如何。主要思考三個問題:(一)創作是為了教育還是為了藝術的問題。(二)創作是為了對生活方式進行定性還是為了對天文觀測進行定量的問題。(三)創作是為對自己所處的時代或特定思維成就作出的科學標記,還是為了區別以往某些陋習進行改造革新的問題。

從現存“易經”來看,只有“八卦圖”和“六十四卦圖”傳下來,說明八八六十四的算法業已深入人心,沒人去搞中間的“16卦、24卦、32卦、40卦、48卦、56卦”。其實是沒人去搞呢,還是搞了也沒有用,這倒是值得思考的認知盲區。一般認為,古代人們獲得科學知識的方法源自於“觀察法”。繪畫這門藝術是一個例證,以愛琴海文明為例,愛琴世界的美術是在愛琴海沿岸與一些島嶼上發展的一種卓越城市文化藝術。美術源於古建築的藝術需要。這些古建築非常壯麗,貫徹著美術效果。古建築內保存著色彩絢爛明朗的裝飾繪畫,風格綺麗奇瑰的各式陶器,精緻優雅的小型雕塑和石雕。之前,美術帶給人們的深刻印象和美好回憶,融入了希臘神話和寓言故事之中,十九世紀末葉克諾索斯宮被髮掘之前,神話和寓言被人當做談資,歸於杜撰。就像商朝歷史在殷墟之前是虛無縹緲的存在一樣。克諾索斯宮中最早的壁畫上畫著彎下來的人體或猴體,所謂《番紅花采集者》,人們不知它們的姓名。後來,在希臘大陸上形成的愛琴世界的美術,常叫做邁錫尼美術。在邁錫尼美術裡,建築同樣佔據領導地位。當時建築物有共性,例如結構安排並不對稱,開有透光孔等。邁錫尼建築結構又有新的地方特色:宮殿的中心區域稱為“正殿”,中央稅帶有爐灶的方形大廳,屋面由四根柱子向上擴展支撐著,有天蓬,且為天篷配備帶有兩根柱子的露天柱廊。這有點像中國傳說中的“崑崙”(位於明堂之上,朝西南開一個門)。

《周易本義》講讀8.3(伏羲創作環境分析)

圖8.3.5.1 洛陽明堂夜景

《周易本義》講讀8.3(伏羲創作環境分析)

圖8.3.5.2 克里特島克諾索斯宮

從洛陽明堂與克諾索斯宮的建築藝術可看出二者繪畫方式的差異,東方重視四面八方一體化,西方重視色彩形象和諧性。那麼,八卦在流傳過程中,是如何做到只保留“平方數”圖的,沒有研究,也沒答案。但是在漢語言表達方式上講,“方”的意思除了有方位、方向、方面等“方圓”的含義,還有平方、開方、方差、方程等“算術”的含義。對於《周易》而言,算術之意的“方”,更適合解讀“易經數理”。當然,需結合“九九算歌”、籌算、“太極學說”等綜合考查。

初步得出結論:伏羲創作環境之一,是數學背景,數學進制數和平方數的交替出現,用易經八卦圖(或失傳的某些圖形)來作為自然數運算變化的標識。

《周易本義》講讀8.3(伏羲創作環境分析)

圖8.3.6.1 算盤珠

《周易本義》講讀8.3(伏羲創作環境分析)

圖8.3.6.2 方圓之術

回顧一下,伏羲創作環境與今天人們所研究的各類學科有關係,例如符號學、古文字學、古代數學、古代天文學等,它不是儒家那種單純的圖,也不會是古希臘那種單純的畫,不是某幾個罈罈罐罐上的神秘圖案的緣起,不是某些玉器龜甲上神秘符號的文化歸宿,它只能是經過一系列真實出現的實踐活動的積累,例如記錄、分析、篩選、簡併、反覆推算和驗證等,嚴肅歸納和抽象出來的偉大成果,它是科學的知識,更是睿智的思想。我把這種科學思想歸納為五個字:

八八六十四

下一課講講從“伏羲”到周文王經歷了幾代,每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誰。

【字數34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