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2.0時代 華為AIoT生態價值凸顯直逼小米

智能家居2.0時代  華為AIoT生態價值凸顯直逼小米

提及AIoT,包括家電產業在內的傳統企業的升級面臨著標準和體驗的雙重挑戰。一方面,傳統家電向智能家電升級的過程中,無統一標準,企業自建平臺儼然是一座孤島。另一方面,傳統家電企業與智能入口配合不夠智能,品類之間缺乏溝通和場景化互動。

而從目前進入消費類IoT領域的主導及合作的廠商看,沒有任何一方可以獨立應對上述挑戰,即便是目前聲稱已經在消費類IoT領域領先的廠商(比如小米)。在這種背景下,包括家電產業在內向AIoT轉型的企業亟需一個平臺或者一個新的生態來打破這些屏障。

打鐵還需自身硬 構建AIoT生態需要入口與連接實力

從目前欲主導AIoT生態的廠商看,由於手機是公認的在未來相當時間內依然是AIoT的主要入口和基石,所以現在的AIoT生態之爭主要是手機廠商在唱主角,而手機業務的成敗和IoT業務的成敗存在高度關聯性,做不好手機,也就不可能做好AIoT生態。

提及智能手機業務,根據華為消費者業務餘承東在日前舉辦的華為“真生態臻品質”生態大會上透露,去年華為+榮耀手機銷量為2.06億部,位居全球第三,其中在中國中高端手機市佔率34%,今年年底將達到50%。作為AIoT生態主入口的龐大的用戶基數,這點已經遠超國內同樣在AIoT發力較早的小米。

在主入口領先的同時,華為提出了基於1+8+N的AIoT生態入口策略,而在這裡,除了智能手機外,在8個輔入口的產品上,華為也勢頭迅猛。尤其是在構建AIoT生態基礎連接方面的產品,例如路由器更是遙遙領先於對手。例如新近發佈的華為路由Q2 Pro,直接將智能設備同時穩定接入數量上限從10+提升到100+,近10倍的接入數量提升和極速穩定的連接特性讓AIoT全連接成為可能。

智能家居2.0時代  華為AIoT生態價值凸顯直逼小米

相比之下,雖然路由器也曾經是小米的戰略性產品,但由於此後小米更多類雜貨鋪類產品的推出,在路由器的技術和創新上幾近於止步,只是最近才推出了一款新品,但其從底層協議的採用和支持、相關軟硬件創新等方面,已經根本和華為不在一個層面。

例如今年華為自研的凌霄系列芯片將全面在HUAWEI HiLink生態中部署,凌霄CPU、凌霄Wi-Fi、凌霄電力貓芯片已經全面應用於連接產品,如華為路由Q2 Pro、WS5200增強版,以及後續所有路由產品。接下來華為還會推出凌霄IoT Wi-Fi芯片系列,全面向所有華為智選智能家居生態合作伙伴開放。採用凌霄IoTWi-Fi芯片的家電設備,配合華為凌霄芯片的路由器,連接將更加穩定,體驗更好,覆蓋更遠,功耗更低,可支持各種帶電池的家電產品長期工作。

如此的創新和技術差距,具體到實際的用戶體驗就可想而知了。而這些最終決定了在AIoT生態的連接體驗華為始終領先小米。

正是基於上述在入口和連接方面的優勢,從進入AIoT產業之時,華為就採取了構建生態的高起點戰略,並推出了核心的華為HiLink平臺。

相比之下,雖然小米發力IoT較早,但鑑於其在入口和連接方面的弱勢,所以其所謂的IoT生態基本上是無序的單品模式,儘管對外也是開口閉口談生態,實質上很難稱之為真正的生態。其實這裡我們想要補充說明的是,也許小米當初並非不想從生態的高點起步,只是因技術和實力(在入口和連接方面)所限,加上對於未來IoT的發展趨勢缺乏高瞻遠矚的產業判斷,最終搞成了今天被外界稱為不同單品聚集的“雜貨鋪”的方式。

開放與賦能 華為不做AIoT生態的掠奪者

提及華為HiLink,目前其入口連接數已達2.6億,連接4000萬家庭,接入HUAWEI HiLink生態夥伴數高達超過200家。那麼究竟是何原因讓華為HiLink在打造AIoT生態上進展如此順利和取得驕人的成績?

首先是開放。凡是符合HiLink協議的第三方廠商的IoT設備的品牌和產品均可以接入HiLink平臺被賦予智能功能,這一點非常符合IoT廣泛連接的特點,即連接設備的數量越多越好,畢竟IoT的終極目標是萬物互聯。這點與小米發展IoT採取的封閉的生態鏈企業模式,即只有其投資的生態鏈企業的設備或者品牌才可以連接其AIoT平臺形成了鮮明對比。

其次是開放基礎之上的賦能。就是主導廠商具備搭建與合作伙伴聯合創新平臺的能力。在這個平臺上,主導廠商應與夥伴共同針對各個產品垂類的用戶體驗,銷售場景,使用場景的定義,原型設計,驗證和落地的環節,切實從消費者體驗出發,讓消費者感知到“智能”,“實用”。這點又與小米採用的以投資為主,只注重自身單品的價格和銷售,而在真正事關產品本身的體驗卻“大撒把”的生態鏈模式大相徑庭。

當然,賦能的關鍵是需要自身具備賦能的能力。為此,華為HiAI智慧終端計算平臺將提供芯、端、雲三個層面的技術開放,賦能全球的合作伙伴。而眾所周知的事實是,與華為相比,小米在芯、端、雲三個層面均不具備AI(未來AIoT生態合作伙伴最需要的賦能能力)能力,賦能自然是無從談起。

智能家居2.0時代  華為AIoT生態價值凸顯直逼小米


正是由於強大的創新和技術(例如AI)的背書,華為成立了方舟實驗室。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領域軟硬件和服務融合創新載體,實現了線下端到端解決方案的落地。依託方舟實驗室,華為AIoT解決方案不僅做到了賦能單品體驗、賦能跨設備體驗、賦能賣場體驗還能夠做到對地產家裝賦能,成為業界惟一能為生態夥伴提供眾多專業能力的平臺。

與此同時,華為圍繞HiLink智能家居生態戰略,還搭建了三種生態合作模式,其中華為智選產品專注深度合作賦能,致力於打造IoT最高體驗標準;Workswith HUAWEI HiLink產品專注廣度批量合作,致力於開放能力、助力夥伴產品智慧體驗;云云對接賬號互通致力於激活存量用戶,保障基礎體驗。

從上述我們不難看出,華為進軍AIoT市場(例如智能家居市場)並不是要自己做家電,而是搭建一個全新開放的平臺,在技術和銷售渠道上賦能,提升夥伴的品牌價值和產品銷量,共同構築智能家居品質生活。對消費者來說,HUAWEI HiLink集合眾多優秀品牌,提供了更為豐富多樣的智能家居產品,這種開放的做法大大促進了消費者在產品選擇上的自主性,提升了智能體驗。就像在日前舉辦的華為“真生態臻品質”生態大會上餘承東所言:華為只做產業的賦能者,不做行業的掠奪者。這點與小米什麼都做、產品不專業、四處樹敵的“雜貨鋪”模式又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生態戰略升級 華為AIoT有望再次甩開對手

正是鑑於上述HUAWEIHiLink的成功,進入到今年,為了實現將HUAWEI HiLink智能生活體驗帶給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目標,華為從品牌、技術、產品和渠道四個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

智能家居2.0時代  華為AIoT生態價值凸顯直逼小米


例如在品牌方面,HUAWEIHiLink從此前的智能家居生態升級為全場景IoT生態。為此,華為正在聚合內外全方位資源推動智慧化變革早日到來,包括十多億人民幣的基礎架構和技術標準研發、營銷投入、生態激勵等,並與千家夥伴合作,實現全場景IoT產品進入萬家店面。同時,不斷將華為1+8入口極致的用戶體驗通過HiLink平臺賦能到IoT產品。

而在產品方面,將會打造更多生態爆品,深化Works with夥伴合作,從單品走向全系列、全品類。在深度理解合作伙伴、行業智能化升級的痛點和挑戰後,將針對性地開放更多賦能能力,包括產品技術、營銷推廣、渠道、用戶、平臺、交付質量等。其中華為智選,將繼續擔當生態創新示範的定位,不斷與專業夥伴打造更多生態爆品;Works with HUAWEI HiLink,將品牌廠家從單一型號集成,擴展和深入到全品類、全系列,覆蓋更廣場景、提供更多價格檔位的產品,供消費者選擇。

至於渠道,將從華為拓展到夥伴渠道,打造更多單品爆款;從後裝擴展到前裝交付,實現方案集成。

與上述華為AIoT生態的戰略升級相比,我們看到的是小米依然在單品推出上樂此不疲,更甚的是,今年年初從小米分拆獨立的紅米(Redmi)近日也對外聲稱未來也要做IoT生態(實際上就是單個產品),並推出了首款所謂IoT產品的洗衣機。由此不難看出,小米雜貨鋪式掠奪者的形象正在通過其獨立品牌紅米“發揚光大”。而這無疑會讓小米距離搭建真正的IoT生態越來越遠。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隨著智能家居2.0時代的到來,AIoT已經從早期的單品智能化向智能連接和全場景智能化轉變。由此主導AIoT產業的勝負手也自然轉向了生態系統的競爭。由於技術實力,起點即生態的HUAWEIHiLink無疑會佔據優勢,尤其是今年通過品牌、技術、產品和渠道四個方面的升級,HUAWEI HiLink生態將會更加強大,這也是為何華為在今年定下未來3年內,讓智慧IoT從夢想走向現實,讓1/3的中國智能家電支持HUAWEI HiLink,成為全主力,中國最佳IoT生態標準的底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