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吐槽:八百裡寡城,胡適故裡,沒文化真可怕


神吐槽:八百裡寡城,胡適故裡,沒文化真可怕


隨著近幾年傳統文化的復興,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將傳統文化作為一種載體,來提高本地的形象和知名度。既然是想要借用傳統文化的大旗,那就必須要謹慎,要對傳統文化做出深刻的研究,不要一拍腦袋就鬧出大笑話。

這不,作為中國歷史名城,一個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宣城,就因為沒有對傳統文化進行仔細的研究,結果鬧了一個超級大的笑話,成為了文化中的“烏龍”。

“宣城”?

神吐槽:八百裡寡城,胡適故裡,沒文化真可怕


安徽宣城是中國宣紙之鄉,為了打造城市名片,提高宣城的社會知名度,宣城將自己的廣告做在了公交車的車體上。然而就是這個廣告,給宣城文化名城的臉面上扇了一個狠狠的耳光。

在這張拍下來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廣告做的可以算是非常的專業的,利用繁簡相和、圖文並茂的手法將宣城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完整地展現在了整個設計中。不過可惜的是,這張代表了宣城名片的廣告,卻因為三個字而成了一個笑話,直接將宣城歷史文化名城的華麗外衣給撕成了老太太的裹腳布。

“寡城”?

神吐槽:八百裡寡城,胡適故裡,沒文化真可怕


有網友神吐槽:“我看到了什麼!八百裡寡城?”“宣城變“寡”城,故里成“故裡”,沒文化太可怕”。

網友吐槽

神吐槽:八百裡寡城,胡適故裡,沒文化真可怕


我們先來看這個字,“宣”對就是這個最大最醒目的“宣”字,會書法的朋友能夠看書,這個字的筆意是出自隸書《曹全碑》。

隸書中的“宣”字

神吐槽:八百裡寡城,胡適故裡,沒文化真可怕


隸書中的“寡”字

神吐槽:八百裡寡城,胡適故裡,沒文化真可怕


在隸書中宣字中間是一橫,最下面是一長橫,也許是編輯覺得四點比一橫要顯得有文化,就選用了這個日字中間帶兩橫,底下是四點水的“寡”字……這真是“四點一出天下驚,瞬間宣城變寡城!”

如果說這個“宣”字變成了“寡”字是因為作者不懂書法,書法知識,鬧出了一個天大的“烏龍”。我們再看看下面的兩個“裡”字,這兩個字的錯用實在是丟盡了文化名城的臉面,讓人無法原諒。

“故里”VS“故裡”

神吐槽:八百裡寡城,胡適故裡,沒文化真可怕


“山水詩鄕八百裡”“胡適故裡”。咋一看,沒毛病啊,這不就是繁體字的“裡”嗎?這個烏龍擺的實在是讓人不要不要的,這得是多沒有文化才能把“裡”字給寫成了“裡”字啊!

“裡”的解釋

神吐槽:八百裡寡城,胡適故裡,沒文化真可怕


在古代,“裡”和“裡”這兩個字都是存在的,但是這兩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卻是完全不同的,“裡”字所表示的意思是鄰里、故里,又可以解釋為長度單位。而“裡”字所表示的意思卻是裡面、裡外,這兩個字是絕對不能搞混的。

“裡”的解釋

神吐槽:八百裡寡城,胡適故裡,沒文化真可怕


如此錯字連篇,“裡”、“裡”不分的廣告拿來作為宣傳一個文化名城的城市名片,這笑話鬧得實在有點太大了。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難道這就是宣城的文化底蘊嗎?難怪網友會吐槽:“宣城淪落,稱孤道寡。”

網友吐槽

神吐槽:八百裡寡城,胡適故裡,沒文化真可怕


個人認為,既然是作為一個城市的名片,那就應該在審查的力度上嚴謹一些,更要端正對傳統文化的態度。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宣城”成了“寡城”,實在是有損歷史名城的臉面。

要知道“宣城”可是中國的“文房四寶之鄉”,是“中國的宣紙之鄉”,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用過宣城的宣紙,這麼搞一下子,估計祖宗的棺材板都蓋不住了!既然你選擇了用書法和繁體字來表現自己的文化底蘊,那就別讓沒有文化的人幹有文化的事,不然這臉都給打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