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道德兩難問題,我們該如何抉擇?

知乎上有個熱議話題:“如果九九八十一難的最後一難是吃肉,唐僧該不該吃?”

看到這個話題,我就想到了大學心理課上老師講到的道德兩難問題。其實,面對類似的問題,不同道德觀的人選擇必然不同。任何選擇沒有明確的對錯之分,選擇的不同在於每個人心中設定的衡量標準不同。

01

舉一個大家都熟知的、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實驗之一——“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由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提出。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桿,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於,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是否應拉拉桿?

面對道德兩難問題,我們該如何抉擇?

(圖片來源於網絡)

拉拉桿,代表著你是典型的功利主義,雖然你拯救了更多的人,但是你卻親手殺害了另外一個人,而他是無辜的;不拉拉桿,眼睜睜的看著五個人死去,不作為代表著冷漠無情,是另一種形式的不道德。而且不論拉不拉拉桿,都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這就是爭論所在。

這說明道德體系的衝突問題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是一樣的答案,因為這樣的題目本就沒有正確答案。


再舉個例子,《奇葩說第六季》第四期辯題“美術館著火,救畫or救貓?”也是一個類似的道德兩難問題。

節目中每位選手都闡明瞭各自的觀點,正方(救畫)選手認為畫作是藝術的體現,有永恆的意義和象徵,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價值。另外藝術的價值不在畫本身,而在於他想要表達的思想。而反方(救貓)選手一方面認為貓是鮮活的生命,畫可以被複制,但貓如果被燒死,則無論從當事人本身還是貓的主人來說都無法交代。另一方面,善意的舉動是藝術價值本身。

面對道德兩難問題,我們該如何抉擇?

你會支持哪一方?看起來兩方的觀點都很有道理對不對?

02

那麼,面對道德兩難問題,我們究竟該怎麼抉擇呢?

1.道德兩難問題沒有最優解

說是解決方法,不如說是看待這類問題的正確態度,因為道德兩難問題沒有最優解,從不同的個體出發會有不同的答案,而答案也沒有對錯之分。我們只需要明確,無論我們做出任何選擇,都是由我們內在的價值體系決定的,都不該有思想上的負擔。

同一道德體系內不同準則之間的衝突往往是社會生活和社會關係中存在人們無法預料的不確定因素導致的,由道德準則體系的複雜性、變動性造成。在人們的社會實踐中,同一個行為,可能會適用於多種價值準則,當多種價值準則同時介入和影響這一行為時,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同一道德體系內不同道德準則之間的衝突。

——朱貽庭.倫理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摘自百度百科)

2.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道德觀

不同的選擇代表著每個人不同的道德觀和價值體系。這與我們不同的成長環境、教育背景和個人經歷息息相關。所以不要苛責,在尊重自己內心選擇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道德選擇。

心理學家柯爾伯格針對道德兩難也作出了大量研究,其代表性研究是“海因茨偷藥的故事”,他圍繞這一故事,進而提出了道德發展三水平六階段理論,三水平是指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後習俗水平,六階段,是指每個水平中又可劃分為兩個不同的階段,從第一階段的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到第六階段原則或良心定向階段。(具體觀點不再贅述)

這一研究證明了人的道德發展,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同樣的一件事,也許讓我們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去評判,得出的結論也會不同。所以不必過分糾結於此類問題的答案,你現在認準的答案也許過幾年就會有所變化。

3.個人認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以利益最大化為原則。

從我個人角度出發,我覺得解決這類問題要遵從利益最大化的原則。

我們回到知乎的這一話題:“如果九九八十一難的最後一難是吃肉,唐僧該不該吃?”我覺得該吃,我們要考慮的是,這八十一難過後,他和後人得到的價值,會遠遠大於他為了遵從佛教道義,而放棄之前一切犧牲和努力所得到的良心上的寬慰。

再來說說電車難題,如果這些人我都不認識,而且價值等同,(注意前提條件)那我也不能坐視不管,我會遵從利益最大化原則,即救更多的人。我寧願因為救五個人背上道德的審判,也不願坐視不理,任由這五個人死去。

你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尊重別人的選擇。

總之,面對道德兩難問題,我們無論選擇哪一方,都無法滿足自己道德上的需求。我們需要做到的,是在面對是非分明的問題時,能夠堅定的做出正確的抉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