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道德两难问题,我们该如何抉择?

知乎上有个热议话题:“如果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是吃肉,唐僧该不该吃?”

看到这个话题,我就想到了大学心理课上老师讲到的道德两难问题。其实,面对类似的问题,不同道德观的人选择必然不同。任何选择没有明确的对错之分,选择的不同在于每个人心中设定的衡量标准不同。

01

举一个大家都熟知的、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实验之一——“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由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提出。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

面对道德两难问题,我们该如何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拉拉杆,代表着你是典型的功利主义,虽然你拯救了更多的人,但是你却亲手杀害了另外一个人,而他是无辜的;不拉拉杆,眼睁睁的看着五个人死去,不作为代表着冷漠无情,是另一种形式的不道德。而且不论拉不拉拉杆,都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争论所在。

这说明道德体系的冲突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答案,因为这样的题目本就没有正确答案。


再举个例子,《奇葩说第六季》第四期辩题“美术馆着火,救画or救猫?”也是一个类似的道德两难问题。

节目中每位选手都阐明了各自的观点,正方(救画)选手认为画作是艺术的体现,有永恒的意义和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另外艺术的价值不在画本身,而在于他想要表达的思想。而反方(救猫)选手一方面认为猫是鲜活的生命,画可以被复制,但猫如果被烧死,则无论从当事人本身还是猫的主人来说都无法交代。另一方面,善意的举动是艺术价值本身。

面对道德两难问题,我们该如何抉择?

你会支持哪一方?看起来两方的观点都很有道理对不对?

02

那么,面对道德两难问题,我们究竟该怎么抉择呢?

1.道德两难问题没有最优解

说是解决方法,不如说是看待这类问题的正确态度,因为道德两难问题没有最优解,从不同的个体出发会有不同的答案,而答案也没有对错之分。我们只需要明确,无论我们做出任何选择,都是由我们内在的价值体系决定的,都不该有思想上的负担。

同一道德体系内不同准则之间的冲突往往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存在人们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的,由道德准则体系的复杂性、变动性造成。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同一个行为,可能会适用于多种价值准则,当多种价值准则同时介入和影响这一行为时,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同一道德体系内不同道德准则之间的冲突。

——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摘自百度百科)

2.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道德观

不同的选择代表着每个人不同的道德观和价值体系。这与我们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个人经历息息相关。所以不要苛责,在尊重自己内心选择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道德选择。

心理学家柯尔伯格针对道德两难也作出了大量研究,其代表性研究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他围绕这一故事,进而提出了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从第一阶段的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到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具体观点不再赘述)

这一研究证明了人的道德发展,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同样的一件事,也许让我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去评判,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所以不必过分纠结于此类问题的答案,你现在认准的答案也许过几年就会有所变化。

3.个人认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

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觉得解决这类问题要遵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我们回到知乎的这一话题:“如果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是吃肉,唐僧该不该吃?”我觉得该吃,我们要考虑的是,这八十一难过后,他和后人得到的价值,会远远大于他为了遵从佛教道义,而放弃之前一切牺牲和努力所得到的良心上的宽慰。

再来说说电车难题,如果这些人我都不认识,而且价值等同,(注意前提条件)那我也不能坐视不管,我会遵从利益最大化原则,即救更多的人。我宁愿因为救五个人背上道德的审判,也不愿坐视不理,任由这五个人死去。

你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尊重别人的选择。

总之,面对道德两难问题,我们无论选择哪一方,都无法满足自己道德上的需求。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在面对是非分明的问题时,能够坚定的做出正确的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