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的人改變自己,執著的人改變命運

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焦慮不安。

經常會因為生活中的一些小觸動引發心中的焦慮不安。

習慣了和生活中的各種情緒碰撞,對抗然後想辦法釋放。

焦慮也是如此,高頻率的出現在我的生活中。

看到身邊的朋友升職加薪,自己會焦慮,會擔憂自己的工作處境。

聽到房價漲了,自己會焦慮,會擔心自己是不是永遠無法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小窩。

身邊朋友一個個戀愛、結婚,自己會焦慮,會質疑自己,是不是遇不到那個人了。

焦慮,是我生活中一個很討厭的情緒,我不喜歡它,所以,我會去尋找各種渠道去想辦法去釋放。

焦慮的根本來源:不知道自己該幹嘛,想得多,做得少。

經常會無意識的去刷微博,看朋友圈,看視頻,可是看完之後,內心更多的是空虛與不安。

是微博不好玩還是視頻不夠搞笑?

都不是,是因為你剛剛做的事情都不是你內心最想要做的事情。

人類內心舒適度指數很大程度上是被一個詞控制的:一致性。但我們內部和外部不統一,產生分裂,產生不一致性的時候,內心就會焦慮。

正是因為這個選擇不是你主動去做的,所以陷入被動。

擁有選擇權,才算是擁有自由。

主動權,主動意識。是我們需要刻意練習的。

“人最大的自由,就是時刻擁有選擇權”

“主動意識”在生活中如何訓練?

讓時間“高質量化”

例如:看書效率低,收穫少,內化能力弱,為何?

因為缺乏目的性,在被動的,無意識的選擇一本書在打發時間而已。

如何提高內化能力?

  • 看後複述
  • 帶問題讀書
  • 思維導圖,梳理邏輯
  • 看完書以後覆盤

主動意識意味著:同樣的時間,收穫更高的質量,背後都藏有精進的願望。

主動意識的難點:“意識到你正在無意識地做著某事”

解決焦慮的第一步: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

想要減肥,那就要從“三分練,七分吃”去規劃自己的生活,怎麼運動怎麼吃。

想要在專業領域有所提升,讀書或者實踐,從基礎的開始瞭解,並進行有效的學習,積累。

想要做什麼事,那就從這件事的源頭去做好,一步一步紮實的實施。

解決焦慮的第二步:自律+執行力

“二十英里法則”

從美國西海岸聖地亞哥到某個地方有三千英里的路程,這段路程地貌十分複雜,而且經常會遭遇天氣變化,每天該走多少英里才是一個合適的速度呢?

答案是日行20英里,即每天走32公里。

在這3000英里路程中:

  • 有些人開始會走的比較快,但到了最後因為體力透支就慢下來了,最終需要花費7-8個月的時間走完。
  • 還有一些人看天氣走路,天氣好時就會一口氣走40甚至50英里,天氣不好就躲在帳篷裡抱怨、等待。一路走走停停,這類人走完全程大約需要8-10個月。
  • 最後一類人他們有自己的目標,無論天氣優劣,不管心情好壞,每天只走二是英里,走到就停下來休息,保持自己的節奏,最終只需要5個月就可以達到終點。

這就是著名的二十英里法則,由美國心理學家吉姆柯林斯提出。

二十英里法則又稱為自律法則,在不確定的環境裡,相信外部條件的不確定,不可控是常態。

《次第花開》裡說道:無常(意外)不是某個階段,而是整個人生。

解決焦慮的第三步:堅持

堅持是所有成功之路的基石,只有堅持下去才會看到自己因為行動而獲得的進步。

認真的人改變自己,執著的人改變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