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為10元不到的一瓶酒,售價200多還在瘋搶,你信嗎?

近年來,葡萄酒的市場需求在中國頑強上升到越來越多的人去接受並且喝葡萄酒。葡萄酒是以葡萄為原料釀造的一種果酒,有人說葡萄酒有營養作用,對女性也有特殊的功效,同時還能起到助消化的作用。

成本為10元不到的一瓶酒,售價200多還在瘋搶,你信嗎?

下面是一位來自法國的朋友,介紹了他的親身經歷。他叫Louis,中文名叫路易,一家七代都是從事葡萄酒工作。在波爾多,有著自己的酒莊,熟悉並精通從葡萄的種植、葡萄的採摘以及釀造等一系列有關葡萄酒的環境。

近年來,中國市場上假酒充斥,無處不在。這種混亂不僅傷害了那些良心專業的品酒人,也直接傷害到了消費者。中國消費者從有限的平臺中去了解葡萄酒,如果你對葡萄酒沒有一定的瞭解基礎,購買到口感差、價格與酒不匹配的葡萄酒,是常有的事情。很多老百姓在市場上“低價酒中假酒橫行,高價酒中便宜貨肆虐”的形式下根本邁不出買酒的第一步。

成本為10元不到的一瓶酒,售價200多還在瘋搶,你信嗎?

法國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產地,有著悠久的釀酒歷史。波爾多(Bordeaux)是法國三大代表性產區之一,也是公認的世界最大葡萄酒產地。由於地廣土肥,葡萄品種齊全,幾乎所有的葡萄酒都有生產,酒莊全部的酒釀造都是無硫添加,追求自然。

Louis受家庭的影響,從小喜歡葡萄酒,並學習著豐富的葡萄酒知識。當他越發瞭解中國的葡萄酒市場,就越想做點什麼,讓更多中國人正確的瞭解法國的葡萄酒,從而喜歡上喝葡萄酒。

下面,帶大家一起了解葡萄酒的坑有多大,以目前國內實際消費量最大的VCE為例(VCE是Vin de la Communite Europeenne的縮寫,指的是歐盟地區的餐飲酒)。一瓶低端VCE平均成本是0.7歐元,匯率按7.9計算,各項稅費合計48.2%,運費倉儲按1.5元/瓶分攤,則到岸價大概在9.7元/瓶。

然後同樣一瓶酒,開始在各種渠道出現各種價格。例如:某寶上有一款,139元12支,這種情況多見於電商平臺,行業食物鏈底端,1瓶12塊錢不到,還支持順豐包郵。不知道你們是否瞭解,由於酒水的特殊性快遞費非常的昂貴!!那這樣的一瓶酒的好壞,基本上都不用說了,肯定不是假的,就是兌水最次的。

再例如:某超市價格在29.9-39.9元,主要目的是吸引客流,如果不搭配高毛利的產品,雖說這個價格已經比到岸價高一倍了,但其中大部分都是要給渠道平臺的返點、運費及各項經營費用的。

再例如:某些加了禮品包裝,出現了25%的毛利,售價在68-99元的,雖說二次包裝時追求高端大氣,常見的木盒、皮盒這時候都用上了,裡面有時還會搭配一些酒具,但注意酒還是那個到岸價9.7元的酒。

再例如:售價在128元的,毛利超過30%。這類酒的賣法就是傍大款,名字沾邊拉菲、奔富、木桐,二次包裝更奢華,有些還會配上金屬銘牌、收藏編號證書,銷售人員會有提成,所以賣起來也更起勁兒,但是注意,酒還是那個到岸價9.7元的酒。

再例如:售價在188元的,基本上就是靠渠道壟斷,來欺騙啥都不懂的消費者。大部分人都不太瞭解葡萄酒,會誤以為“越貴的酒越好”,覺得這個價位是可以信任的,但很多時候,買回去的還是那個到岸價9.7元的酒。

再例如:售價飆到200多元的,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它也是存在市場上的,KTV、酒吧等娛樂性消費場所中。能賣掉一瓶是一瓶,誰會在這種地方去品酒的好壞,能坑一個是一個,現場開瓶即飲,你都把酒喝完了,還追究個什麼好酒差酒呢。

成本為10元不到的一瓶酒,售價200多還在瘋搶,你信嗎?

這些價格與品質不對等的劣質酒汁,正在嚴重影響消費者的觀念。想了解正宗進口的葡萄酒,想自飲或者送禮的朋友,可以先關注下我們,來聯繫小編。

我們想做的是:①提供優質的進口葡萄酒;②我們要把優質的葡萄酒賣它應有的理性價格;③我們想讓更多人在喝酒的同時能夠學習和了解葡萄酒的知識,不做無準備的人,就不會吃到無知的虧。

葡萄酒乃至一切零食的本質,就是樸樸素素的“薄利多銷,一分價格一分貨”,因為酒喝完了還會再喝,顧客不啥,他們會用感覺投票。而銷售者給消費者提供最大價值應該是從琳琅滿目的葡萄酒裡,用心選品,找出好的酒賣給有需求的人,而不是使用不可持續的小聰明去對待。

文章摘選自紅酒知識,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跨境零距離」關於紅酒的謠言,你還在聽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