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做高中閱讀題只得6分引爭議,還有作者全不會!

蘇州高二語文統考的一篇現代文閱讀難度太大,原作者試答之後只得了20分中的6分,引發網友圍觀討論。其實,這不是第一次出現原作者不會“理解”自己文章,回顧歷年高中語文閱讀題,不管是學生還是原作者,有一部分人表示“標準答案”太死板。具體情況是什麼樣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原作者做高中閱讀題只得6分引爭議,還有作者全不會!

在蘇州高二年級統考語文試卷中,有一篇現代文閱讀選自作家王亞的散文--《清明》,因為題目太難,有學生通過社交平臺直接找到王亞,並請她作答。王亞作答後,學生根據參考答案評分,結果只得到了6分,而滿分是20分。這樣的結果引發網友討論,有網友表示“如果機械地按照出題者給出的答案作為判卷標準,不利於學生自我思維的發展,那麼這種教育沒有任何意義。” 很大一部分的網友同意這個說法,不過王亞本人回應“這個很正常,考試有考試的語言系統,作家不一定掌握了這套語言系統,所以不一定能拿高分。” 王亞也是教育工作者,所以她對這種情況比較理解,希望網友們不要苛責出題者。

原作者做高中閱讀題只得6分引爭議,還有作者全不會!

其實,原作者不會“理解”自己的文章的情況不是第一次出現了。下面一起來看幾個例子。

福建省2009年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寂靜錢鍾書》,原作者只答對了一道選擇題,得了1分,而滿分是15分。其中有一道題要求考生簡要分析“格調”這個詞的內涵,原作者表示:出題老師比我更好地理解了我寫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寫作時根本沒有想到的內涵都表達出來了。

作家鞏高峰的《一種美味》被選為2017年浙江高考語文試卷閱讀材料,有一道題目是對文章結尾魚的“眼裡還閃著一絲詭異的光”做分析,結果作者本人表示不會做。

原作者做高中閱讀題只得6分引爭議,還有作者全不會!

知名作家韓寒的《求醫》也曾被用作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材料,他8道題只做對了3道,其中還把“畫線句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給做錯了。韓寒對於“強行加上後人的看法,或者說是出題目的人的看法”這種情況表示不解。

某雜誌編輯部主任崔欣的《感恩大地》也被選為湖北某中學高三語文考試閱讀材料,出題者出的題目裡,她一個都答不上來。

原作者做高中閱讀題只得6分引爭議,還有作者全不會!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網友的觀點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觀點認為,高考語文閱讀考的題目沒有用處,標準答案限制學生的思維,也扭曲了原作者的意思;第二種觀點認為,這種情況在目前無法避免,考試是考學生基礎的分析能力,出題人無非是遵循規則,沒法出一種適合所有考生的試卷;第三種觀點認為,這種考試方法在以前是符合國情的,但是現在我們的教育也需要循序漸進地去改善,意識到了問題,需要思考改善方法,但也不是一刀切,一蹴而就。

你同意哪一種觀點呢?你覺得考試中還有哪些是不合理的地方呢?一起討論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