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會故事:我的才女上司與道德經

在我印象中,關於《道德經》的言論並不多,它裡面的金句反而脫口而出。

有一同學犯難,給他講道理,仍不得其解,我便唉聲感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時的玩笑,誰還去研究這裡面的深意呢?後來,網絡發達起來,全國各地的網民為起名犯了愁,紛紛查古閱今,我一時興起打出“上善若水”四個字,再放搜索框一搜,同名者數以千萬,鼠標拉不見底。上了高中,老師們常言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倒是最通俗易懂的一句了;可他們又講“無為而治”,我又犯了迷糊。

我與《道德經》的淵源就這樣不約而成,往往我又並不太肯定:“哦,原來這句話出自《道德經》。“我還以為是”四書五經“呢。

直到我進入深圳的A公司,結識了我的才女上司,我才真正意識到《道德經》的魅力。

早會故事:我的才女上司與道德經

函谷關老子像

這位女上司是A公司的總經理兼銷售主管。儘管這家小公司一共不到五十人,但各個部門上級下屬依然少不得,而且運轉良好。我加入那會,他們正籌備著上市,這讓我驚詫不已。每天要打印的資料堆疊如山,看起來像高三學生的課桌,加上舊資料的整理,翻箱倒櫃自不必說,而這些工作自然落在我身上。

但我終究沒有發現這位女上司的資料,所以對她的生平事蹟不得而知,只唯一確定,她在這家即將上市的公司裡入股200萬元,是最大的股東。

說到這家公司,就不得不提“開早會”的事。A女士是每天早會必到的主持人,她要求辦公室所有人站成一圈,要求每人每日在例行早會上分享一句正能量。後來,又要求提前五分鐘到場,這五分鐘用來跳舞,背景音樂是《怒放的生命》,有時又換成《抓錢舞》。

最後是A發言。她先是主持解決公司前一天遇到的問題和探討近期訂單、交貨以及庫存情況,然後給我們分享故事或經典語錄,這其中最多的屬《道德經》。

早會故事:我的才女上司與道德經

宣揚道德經

她很欣賞老子的這本經典,時常翻閱,並勤加思考。我記得她向我們提出的第一個關於《道德經》的問題是你們怎樣理解“上善若水”這四個字,會議室裡二十來人鴉雀無聲,沒人想回答這個問題,或者說還沒想到周全答案時,沒人願意輕易發言。她開始點名了,我垂下頭害怕起來,我的思維早已紊亂,竟一直捉摸著她提問的深意。她一向很有智慧,表情嚴肅。她發過幾次大脾氣,搞得人人惶恐不安,但她又很快消了氣,平和起來,真讓人捉摸不透。她點到了鍾師傅,是她手下的銷售干將,我們都鬆了一口氣。鍾師傅捉摸了一下便說:

“我認為上善若水,就是說至高的善行要像水一樣,水潤萬物而不爭嘛,講得是我們心胸要寬廣如水,行善而不爭回報。放在銷售來說,我們是一個團隊,心要牢牢拴在一起,不能因為搶訂單或者為了業績破壞了團結。”

A經理略表同意。她很尊重每個人的發言,她的視線不會轉移到別處,而是聚精會神地思考著。她開始發言了:

“我認為要理解這四個字,瞭解前因後果,就應該把它放在一整段話中。那麼它出自哪裡呢?”她停頓了一下,希望有人應聲。

“對吧,《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眾人之所惡,這個字念wu,故幾於道。水處在眾人所厭惡所不願意去的地方,所以它接近於‘道’,我們暫且說是做事之道。”

“水常常去到那些陰暗的地方、骯髒的地方,造福萬物、滋潤萬物卻不爭,作出犧牲作出貢獻還要保持低調,這是謙虛的美德。江河處在下游處在低的位置,它卻能匯成大海。同事們,這就是做事之道,謙虛、低調、沉澱,成汪洋之勢。”

她停了下來,整個會議室就再聽不到別的響動。我們不約而同地鼓起掌,心中暗暗生起敬佩之意,既是對她又是對古老而智慧的《道德經》。

在往後的日子裡,《道德經》成了我們的必修課,成了我們的精神支柱,成了我們的早會文化。每個人都願意學習它研讀它,並從中借鑑為人處世之心得。

早會故事:我的才女上司與道德經

道德經畫作

而這裡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樣一個章節,也經由她傳遞。

又一日,她在早會上拿出一個精緻的筆記本來,而那時大夥也開始記筆記,我們都做好了準備,只等她娓娓道來。

“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樣一段話。”不必說,這一定出自《道德經》,我們已習慣她這樣開場。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她唸完了整段,我至今唯一記得“強大處下,柔弱處上”這一句。另外,我還將“其死”錯聽為“其實”,想起來不覺一笑。

她拿男人和女人來舉例,說男人自以為強大,處處與人抗爭,其結果必然要碰壁,而女人身性本是柔弱,似乎處處要屈服於人,向人示弱,其實她們不是懦弱,是有自知之明,但往往關鍵的時候,還得看女人。說完我們都笑起來,她也有幽默的一面,彷彿是在為會議室裡的女同胞正名。

她接著闡述觀點: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前面幾句就不說了。後面是說,用兵逞強就會滅亡,樹木粗壯就會遭到砍伐。當然現在我們提倡生態環保,不會亂砍亂伐。凡是強大的就處於下位,柔弱的就處於上位。”她停下來想一想,也讓我們有時間消化。

“這並不是說人就不能強大,要表現得柔弱。是說人要懂得靈活變通,就像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柔弱靈動。但不能一根經,頑固不化,顯得僵硬,那是死者,要滅亡。所以,我們既要強大起來又要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順應而變。這樣我們才能發展自身發展企業,走的更遠。”

可以想到,開會前她做了不少功課,動了不少腦筋。但她從來沒感到過一絲驕傲,她的為人從來都很低調,她專注修身養性,彷彿與《道德經》融合在一起,生生不息。她說完這些就不再多言,散了會。

有一次我配合行政部做衛生檢查,得以去她辦公室。我發現她的辦公桌有些凌亂,文件隨意擺放著,茶桌上殘留著泡過的茶,貼牆的書架倒是很整齊,擺放著各類書籍。於是我順手幫她整理一番,就在那些文件下面我發現那本《道德經》,黑色的外殼印著那三個顯眼的金色大字,異常耀眼。

我停下手中的活,開始想象這裡面的故事,關於她和早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