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书论道」关于绍兴论坛上提出的问题之四

2019年5月24日—26日,在绍兴举办了“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为主题的论坛,现场征集了156位作者的近300道问题,涉及当代书法的发展方向、出现的问题,我试图以我的思考为同道好友提供一些参考:

问题一:本人作为高校书法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发现一个问题亟待解决。在当前的书法大学生中流传一个说法:临古难以入展获奖;而临摹评审委员或获奖书家较为快捷。由此,本人在观察中也的确发现学习古人的优秀作品与学习当代人的作品作为同等水平入展的现象比比皆是,中国书协对此持什么态度?对此有无措施?谢谢!

答:我不是领导,所以我的观点只代表我个人。

在我感觉中,高校书法教学要临摹大量古人经典名帖,但如果只注重研究经典名帖的字体、线条,不注重研究创作者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书法研修方面的时间精力投入、书法理论的思维观念,那就走进了形式主义的死胡同!如果不能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性格、学识、修养、为人处事原则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又如何能读懂一撇一捺的奥妙、一字一句中平仄转化之抑扬顿挫、创作背景及作者情绪对书体线条的影响?又如何能领悟经典作品的实质精神!这样的教学秩序又能催生出什么样的经典名作?

修炼书法就是为了入展吗?不!是为了提升个人审美和内在修养,与入展并无本质关联,也就是说:学习书法是自己的事,组织展会是社会的事!

不可否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展会能够督促大家努力学习、提升水平,但也排除不了有些人专门研究入展的捷径,而这与书法原本之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如果我是领导,就要做几个层面的工作:

一、尽可能多地发动和吸收全国人民加入书法爱好者组织,把祖国的书法事业由书法爱好者的事业转化为全国人民的书法事业!

二、对书法爱好者进行义务培训、评级,鼓励大家不断提升专业造诣;

三、逐级开设国学知识、文言文、诗词创作培训,提升专业队伍文化水平;

四、日常组织时事要闻、心得感悟创作专题书展活动,提高专业队伍的思想素养!

作为书法创作人员来说,写的好是本分,文化修养是基础,应该比的书写内容的正能量及其书法表现力!参不参展,实在无关紧要,即便参展,也要专题展,比如规定内容、规定书体,比赛看谁的书法表现能力强!若是没有一个统一规则,随性创作,内容不定、字体不定,好与不好,究竟谁说了能算?众口纷纭,莫衷一是,虽包青天在世也难论究竟,这样的书展又有何意义?一切乱象终将尘埃落定,书坛秩序相信最终归于平淡,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把人做好、把字写好,也就是了!不难做到,用心既可!孰优孰劣,且随先贤去,留归后人说!

「谈书论道」关于绍兴论坛上提出的问题之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