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書論道」關於紹興論壇上提出的問題之四

2019年5月24日—26日,在紹興舉辦了“源流•時代——以王羲之為中心的歷代法書與當前書法創作”為主題的論壇,現場徵集了156位作者的近300道問題,涉及當代書法的發展方向、出現的問題,我試圖以我的思考為同道好友提供一些參考:

問題一:本人作為高校書法學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發現一個問題亟待解決。在當前的書法大學生中流傳一個說法:臨古難以入展獲獎;而臨摹評審委員或獲獎書家較為快捷。由此,本人在觀察中也的確發現學習古人的優秀作品與學習當代人的作品作為同等水平入展的現象比比皆是,中國書協對此持什麼態度?對此有無措施?謝謝!

答:我不是領導,所以我的觀點只代表我個人。

在我感覺中,高校書法教學要臨摹大量古人經典名帖,但如果只注重研究經典名帖的字體、線條,不注重研究創作者家庭背景、成長環境、書法研修方面的時間精力投入、書法理論的思維觀念,那就走進了形式主義的死衚衕!如果不能瞭解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和作者性格、學識、修養、為人處事原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又如何能讀懂一撇一捺的奧妙、一字一句中平仄轉化之抑揚頓挫、創作背景及作者情緒對書體線條的影響?又如何能領悟經典作品的實質精神!這樣的教學秩序又能催生出什麼樣的經典名作?

修煉書法就是為了入展嗎?不!是為了提升個人審美和內在修養,與入展並無本質關聯,也就是說:學習書法是自己的事,組織展會是社會的事!

不可否認,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展會能夠督促大家努力學習、提升水平,但也排除不了有些人專門研究入展的捷徑,而這與書法原本之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如果我是領導,就要做幾個層面的工作:

一、儘可能多地發動和吸收全國人民加入書法愛好者組織,把祖國的書法事業由書法愛好者的事業轉化為全國人民的書法事業!

二、對書法愛好者進行義務培訓、評級,鼓勵大家不斷提升專業造詣;

三、逐級開設國學知識、文言文、詩詞創作培訓,提升專業隊伍文化水平;

四、日常組織時事要聞、心得感悟創作專題書展活動,提高專業隊伍的思想素養!

作為書法創作人員來說,寫的好是本分,文化修養是基礎,應該比的書寫內容的正能量及其書法表現力!參不參展,實在無關緊要,即便參展,也要專題展,比如規定內容、規定書體,比賽看誰的書法表現能力強!若是沒有一個統一規則,隨性創作,內容不定、字體不定,好與不好,究竟誰說了能算?眾口紛紜,莫衷一是,雖包青天在世也難論究竟,這樣的書展又有何意義?一切亂象終將塵埃落定,書壇秩序相信最終歸於平淡,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把人做好、把字寫好,也就是了!不難做到,用心既可!孰優孰劣,且隨先賢去,留歸後人說!

「談書論道」關於紹興論壇上提出的問題之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