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的起點,唐西市是世界最大的經貿場所和最大的物品集散地

本文系作者銀狐易購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西市的繁榮與西市商貿的國際性也是分不開的,當時的西市是世界最大的經貿場所和最大的物品集散地,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暢通的絲綢之路,富庶強盛的中國,吸引了大量來自波斯、阿拉伯、印度的商人,他們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伴隨著清脆的駝鈴,滿載各種奇珍異寶在連通中原與西域的路上來往運送,傳遞著和平與友誼。

絲綢之路的起點,唐西市是世界最大的經貿場所和最大的物品集散地

熱鬧的古代集市

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市是他們的淘金之地、圓夢之所。他們將充滿東方神秘色彩的絲綢、鐵器、瓷器等物品銷往西亞、北非乃至歐洲,又將西方的駿馬、獅子、鴕鳥、獨角獸、赤綠玻璃等珍奇寶物帶到了中國。西市會集了來自中亞、西亞、東南亞及高麗、百濟、新羅、日本等各國各地區的商人。

絲綢之路的起點,唐西市是世界最大的經貿場所和最大的物品集散地

美麗的瓷器駿馬

西亞商人聚集的街坊叫波斯邸、回邸、大食邸等。邸、店往往存放有大量現金,它們大概是外國商人在唐貿易的據點。西市內有波斯人開的店、珠寶店,就是現在中亞、新疆等地伊斯蘭教民族中盛行的“抓飯”,在當時頗受歡迎,有位明經考生竟一次在此店吃達2斤之多。波斯等國的西域胡商有不少人經營珠寶、金玉等貴重物品,十分富有。

絲綢之路的起點,唐西市是世界最大的經貿場所和最大的物品集散地

古代百姓

史書中盛讚胡商善於辨別珠寶的質量。據《南部新書》記載,西市的胡人能識別出蚌珠與池珠之間的差別,他們更喜歡蚌珠。當時長安大安國寺有一枚水珠,當地的僧人拿到市場去賣,結果沒有人能辨認出它是真寶貝,所以給的價格比較低。後來一位西域胡商發現它的價值,就高價買走了,這個胡商是大食商人。西市內有胡商經營的飲食業。他們開設的飯館、酒館、餅肆等頗受長安各階層人士的歡迎。帶有濃郁異域風情的胡姬酒肆成為當時西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許多文人學士在這裡流連忘返,李白在《少年行》中詠道:“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還有佔ト者、賣藥人、雜戲藝人,多不勝數,所謂“四方珍奇,皆所積集”,大唐西市的規模之大和貨物之盛,已無法再現,只能憑典籍去想象。

絲綢之路的起點,唐西市是世界最大的經貿場所和最大的物品集散地

李白繪圖

外國商人給西市帶來了物質財富,同時也帶來他們的信仰。西市附近的各坊,自武德四年(621)以來陸續修建了若干中亞、西亞一帶人民所信奉的祆教和景教寺廟。據史書記載:長安的佈政坊、醴泉坊、普寧坊、靖恭坊即設有祠。祠是祆教寺廟,說明當時西市及附近各坊聚集了很多中亞、西亞人。長安的義寧坊、醴泉坊還設有波斯寺,即景教寺廟。外商長期在長安經商,在衣食、禮儀、風俗等方面勢必受到漢族的強烈影響,並將這些風俗習慣帶回本民族。胡商穿漢服、娶漢族女子為妻妾、崇尚漢人習俗者亦屢見不鮮。安史之亂後,回紇商人在長安“或衣華服,誘娶妻妾”成為一大時尚,有的胡商久居長安,安居不欲歸,成為長安的永久居民。可以說,西市既是外部世界瞭解大唐文化的窗口,也是唐人品味異域風情、領略異域文化的一方樂土。

絲綢之路的起點,唐西市是世界最大的經貿場所和最大的物品集散地

古代人的娛樂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最為繁盛的封建王朝之一,其經濟總量佔到當時全世界的40%,僅唐長安的GDP就有當時歐洲所有國家、都市之和的5倍之多,國力強盛可見一斑。西市特殊的經濟文化地位使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特區”,各種宗教、各國人士、各類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共生,唐文化的開放、博大、包容在這裡得到了最極致的體現。

參考資料

·《少年行》

·《南部新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