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常見的水下鳥類是如何交流的

人類不是很擅長在水下進行交流,但是在深藍色的大海中,許多其他動物也具有相當的溝通能力,這其中就包括了企鵝。

企鵝作為鳥類從5000萬年前就開始了自己水下飛行之旅,因為他們常年生活在嚴寒的南極,也就導致了它們對於食物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它們除了繁殖期和褪毛期會長時間呆在陸地外,一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冰冷的海水中度過的。既然它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水中度過的,而且大部分種類的企鵝都是群居動物,那它們是不是也有獨特的水下交流方式?


世界上最常見的水下鳥類是如何交流的

水下“飛翔”的巴布亞企鵝

根據《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的尼基·威廉姆斯(Nicky Willemse)報道, 這些不會飛的鳥類在深海潛水的時候會利用它獨特的發生系統發出規律性的鳴叫。而這些鳴叫方式與它們在陸地上的常見鳴叫方式都不盡相同。

南非納爾遜·曼德拉大學生物學家安德烈·蒂博(AndréaThiebault)領導的團隊為了能調查清楚企鵝的發聲系統,他們從水族館的運來了二十隻人工飼養的巴布亞企鵝,並將它們放在一片深為50米的人造水池中。對它們先後投入了不同的種類的食物和其他動物來觀測其發聲規律。

在通過研究人幾個小時的努力收集後,通過分析錄音裝置錄製的聲音,顯示這些企鵝在水中游泳時至少發出了200種不同的叫聲。這些叫聲極為急促,平均持續時間大約為0.06秒。而這個持續時間與其在陸地上的單次發聲持續時間要短的多。並且,研究人員還發現,當企鵝捕捉到無論哪種食物的時候都會發出一陣類似頻率的叫聲。

世界上最常見的水下鳥類是如何交流的

水中狩獵

研究人員對此十分關注,認為這可能是揭開企鵝水下交流之謎的起始符。然而經過多次反覆研究和對比,研究人員發現這實際上是企鵝在吞嚥食物時所發出的響聲,而這個聲音並不符合交流的概念。儘管這種叫聲是企鵝吞嚥時發出的聲音,但是根據鳥類結構研究人員表明,發出這個聲音並不能真正有效的幫助企鵝吞嚥食物。既然無法幫助它有效的吞嚥食物,那為何會如此高頻率的發出這個聲音?皮斯托裡烏斯表示這個聲音可能僅僅是由於企鵝獲得新的食物的情不自禁發出的聲音。不過時至今日,仍有科學家對此表示質疑,並對此進行更長久的研究,目前並沒有相關的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