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女孩表現叛逆,不好好寫作業,媽媽該如何進行教育?

積極家庭教育


家長可以適當的嚴厲一點,不要覺得她鬧就哄,才八歲還是會懂道理的。可以給她看一些教育方面的電影。不好好寫作業可以實行獎勵制,比如寫完作業可以看一小時電視。不愛學習的孩子通常是在覺得學習很困難還得不到大人的鼓勵,就更不想學習。當然,作為大人不要過於去管束孩子的作業,小孩子心裡可能知道該寫作業了,但是你一說,就會讓她產生逆反心理。


燈燈不等等


陪伴孩子,傾聽孩子,靜待花開。送您三面鏡子:

1、放大鏡:把孩子的優點放大來看。孩子有好的表現,立刻稱讚,以此增強孩子的榮譽感和自信心。

2、縮小鏡:把孩子的缺點縮小來看。對孩子的無心之錯要寬容,淡化他的疏忽,安慰之餘在再陪同他一起檢討改進的方式。

3、望遠鏡:把孩子的前途放遠來看,放下焦慮和功利心態。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靜待花開!


心理諮詢師李俊奇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得講一則故事。

《哈佛家訓》裡有一則故事:三位無聊的年輕人,閒來無事時經常以踹小區的垃圾桶為樂,居民們不堪其憂,多次勸阻,都無濟於事,別人越說他們踹得越來勁兒。後來,小區搬來一位老人,想了一個辦法讓他們不再踹垃圾桶。有一天當他們又踹時,老人來到他們面前說,我喜歡聽垃圾桶被踢時發出的聲音,如果你們天天這樣幹,我每天給你們一美元報酬。幾個年輕人很高興,於是他們更使勁地去踹。過了幾天,老人對他們說,我最近經濟比較緊張,不能給你們那麼多了,只能每天給你50美分了。三個年輕人不太滿意,再踹時就不那麼賣勁了。又過幾天,老人又對他們說,我最近沒收到養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給你們10美分了,請你們諒解。“十美分?你以為我們會為了這區區十美分浪費我們的時間?”一個年輕人大聲說,另外兩人也說:“太少了,我們不幹了!”於是他們揚長而去,不再去垃圾桶。

老人是位攻心高手,與其他人的直接勸阻相比,老人的說服工作不著痕跡,卻有明顯的效果。

老人的方法:給予——把年輕人的“樂趣”——變成一種“責任”——再達到降低年輕人的“樂趣”。這就是逆向思維。

這麼說吧,如果用懲罰的手段去逼你去做一件事,你會不會很樂意去做?相信大家都是否定的。

老師或家長有沒有跟孩子說過“你再不聽話,就罰你寫作業”或者孩子寫錯字了“就罰你多寫幾遍”類似的話。

當“作業”變成一種刑具時,它在孩子眼裡能不恐懼嗎?孩子還能對它產生好感嗎?

孩子天生不反感寫作業,他們中的一部分之所以後來變得不愛寫作業,是因為在上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小學階段,寫作業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壞了。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就用這招“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

可能會有家長說“我的孩子,求之不得不寫作業,他高興死了”。

但這種行為不代表孩子兒童的天性,只是天性被屢屢扭曲的一個後果。

把作業當刑具,使用還是當獎品使用,還不是個小區別,它是分水嶺,決定你是在走向目的,還是走向目的的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