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又要來了,今年你“慫”了嗎?

今天打開手機,發現淘寶app悄然換上了雙十一的圖標

這是第十一個雙十一,也是馬雲離開阿里後的第一個雙十一。雖然每年大家都吐槽今年優惠折扣力度不比往年,但買買買的熱情卻不曾退減,一邊流淚看著節節攀升的花唄賬單,一邊又沉浸在“等快遞——拆快遞——等下一個快遞”的滿足感之中。

01 我們為什麼停不下“買買買”的手?

我們把買東西稱作“剁手”。

雙十一又要來了,今年你“慫”了嗎?

刑法上砍去大拇指都夠得上輕傷,定故意傷害罪,那剁手基本可以夠得上故意傷害罪中造成嚴重後果的加重犯了。

所以,買買買=剁手=自殘。

我們到底為什麼停不下我們買買買的手?

有人說是因為消費主義的盛行。

以前買東西是件很私人化的事情。

我想買瓶水,一個人去超市找到買水的貨櫃,選好自己想要的那瓶,默默結賬付錢走人。

可現在,購物變成了一場全民狂歡。

雙十一又要來了,今年你“慫”了嗎?

電商平臺和商家聯手推出各種優惠折扣,各種推廣文種草貼琳琅滿目、帶貨達人前赴後繼,本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準則,你買我買大家買,隨之而來是各種網紅爆款銷量驚人。

有人說是因為女性意識的覺醒。

女性,天生對購物似乎有著用不完的熱情。

加之如今女性經濟能力提升,不再像過去經濟大權主要靠男人,女性有了更多的底氣和實力去直接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消費大軍中的主力——年輕單身女性群體的數量日漸增長。她們很多既擁有一定的眼界和消費能力,看得到好東西,想要有好東西,也買得起好東西,同時也沒有養家餬口的壓力去阻礙她們滿足自己的購物慾。

雙十一又要來了,今年你“慫”了嗎?

我身邊就有一個即將年滿30歲的單身女性朋友,年薪30萬以上,到昨天雙十一的定金也已經付了好幾百了,還不算她工作忙,還有不少心儀物品嗨躺在收藏夾裡。

以上這些也許都是影響我們消費習慣的外在因素,但最終決定我們要不要買和買什麼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我們自己。

奇葩說有句經典臺詞:你急了。

這個時代,一切都在追求效率。

隨便點開一些提供付費課程的app:

《如何一個月內高分通過四六級/託福/雅思?》

《學會這十課,你也能成為人脈達人》

《二十堂理財課,教你輕鬆賺回一套房》

……

再點開一些公眾號的爆文: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你和女神只差這一件事》

《你知道嗎,00後都已經月入過萬了》

……

我們被周圍的一切趕著催著。

雙十一又要來了,今年你“慫”了嗎?

你不用手機,你擔心被朋友圈拋棄,可一打開手機,卻無時無刻不在被更清晰地告知:你已經被拋棄了。

而對於這些,你好像什麼都做不了。

想賺更多的錢,加班出差的總是你,升職加薪的名額卻輪不到你;

想談場或激烈或平淡的戀愛,可沒時間約會,甚至都沒衝動去勾搭男神女神;

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可不但存款餘額告急,連僅有的幾天年假老闆也未必肯批。

只有網購、海淘、消費,這些東西觸手可及。

雙十一又要來了,今年你“慫”了嗎?

它沒有什麼門檻,不需要你被心儀公司拒絕的學歷和GPA,不需要你被嚮往學校拒絕的英語水平,甚至不需要說話,不需要走路,需要的只是一個移動端和一顆時刻焦慮被拋棄但又不甘被拋棄且又無力改變“被拋棄”現狀的心罷了。

哦,還有一張可以透支未來的信用卡,或者連實體卡都不需要,叫白條,叫花唄。

02 世上歡娛何其多,為何唯獨“買買買”最動人心?

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開始推崇,這世上好像什麼都是靠不住的。

雙十一又要來了,今年你“慫”了嗎?

家人,那叫原生家庭的罪惡:沒有白富美高富帥的命,於是只能到處喊爸爸,卻唯獨不操心那對真正把自己帶到世間的老人,早已到了除了嘮叨外無能為力的年紀;

親戚,那都是些只關心你賺多少錢、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子的七大姑八大姨;

伴侶,誰知道今天說著天長地久,明天是不是就出軌劈腿鬧分手離婚;

朋友,更是遍地塑料姐妹花和塑料兄弟情。

兜兜轉轉,所有人都是靠不住的,只有靠自己。

所以我們被一再洗腦,只有自己賺到足夠的錢,有房有車,有包有卡,這才是最靠得住的。從此天高任我飛,世界在我手。

推崇靠自己本沒有錯,不論男女都應該要追求獨立生存的能力和獨立行走的人格。可是,真正的靠自己,就是指一個人賺足夠的錢嗎?

不是的。

真正的靠自己,是指靠著自己的能力,經濟上養活自己,精神上獲得自尊。而不是從過去的靠家人靠男人,變成現在靠金錢靠物質來攫取安全感來取暖。

雙十一又要來了,今年你“慫”了嗎?

消費能力強,不是一個人強大的標誌。我們不該被自己購買的物品而定義,尤其當那些物品只是我們為了塑造自己的人設而去刻意擁有。

近兩年來,隨著性冷淡風的盛行,上到奢侈品牌Celine和各種北歐風家居,下到一個大理石手機殼和優衣庫、muji的強勢崛起,好像不買上幾個極簡風單品,身上不帶點莫蘭迪色,就不夠高級,不夠有品。

於此對應,巴黎世家、Supreme等Logo系代言人的各種爆款單品,又是另一股時尚。網紅老爹鞋,網紅衛衣,好像穿上了這些網紅單品,就能成為這條街最靚的仔。

雙十一又要來了,今年你“慫”了嗎?

可等熱潮過去呢?

時尚變化之快,流行更迭之猛,只會讓你曾經為之揮金如土的火爆單品因過時而尷尬,曾經讓你寄希望於可以為你營造高級感的單品,最後只是滿足了你一廂情願的幻想。

也許你會說,道理我都懂,可是我還是想買啊!我就是想買啊!

03 當我們停不下“買買買”的手時,我們到底在焦慮什麼?

明明知道護膚彩妝口紅都有保質期,現在買的東西就是有三張臉都來不及抹完;

明明知道家裡已經有了積灰的烤箱,還是忍不住要買榨汁機、豆漿機、料理機、破壁機;

明明知道每天通勤時永遠在刷微博朋友圈,回到家只想躺屍,卻還是報了很多付費課程,買了很多付費電子書,然後靜靜地任由他們躺在手機裡。

如果說開始買買買,是因為對現狀的焦慮和逃避;那停不下買買買,更多的就是因為對未來的不負責任與不計後果。

大家可以做個最直接的比照,就是和自己的父母。

雙十一又要來了,今年你“慫”了嗎?

現在80後90後的普遍收入都遠高於自己父母那一輩人,生活環境也遠勝於他們,可為什麼父母們往往每年都能攢下一筆不菲的存款,而我們卻只能淪為月光族?

要知道,父母們往往還要承擔家庭開銷,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走出校門後依舊會給予經濟支援。

是父母們不知道世上有那麼多好東西可以買嗎?

是父母們不想去享受世上那麼多好東西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以前我很簡單地以為可能是他們所謂苦日子過慣了,節省慣了,可直到我帶著他們出國旅遊,才發現他們也會在步入高級酒店時露出滿足的神情,在逛大牌商場時也會拿起那些精貴的商品仔細欣賞。

他們不是過不來我們這樣想買就買的日子,只是當同樣看到一件想買的東西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當下有沒有什麼是阻礙購買的理由,而父母們的第一反應是,為了未來長遠考慮,眼下有什麼是非買不可的理由。

所以我們會在糾結了會不會太貴,會不會已經買太多之後,以一句“可是我想要啊,畢竟它好看/功能比我原來的好/是限量款……”就把它收入囊中。

而父母們的心理活動卻是,這個看起來是不錯,但是“既然它太貴了/家裡已經有一個功能也沒差太多/這個雖然是限量款但是也沒什麼太特別的地方……那就算了吧”。

所以,我們糾結的大部分結果是買,而他們思考的大部分結果是不買。

雙十一又要來了,今年你“慫”了嗎?

我就曾經在和我爸媽網購微波爐的時候問過他們,為什麼明明另一款更好,顏值更高,功能更齊全,除了價格貴一點外幾乎沒有缺點,可最終他們卻選擇了另一款。

當時他們回答我,這個微波爐再高級,可有些功能是我們不可能用到的,我們為什麼要為這這些幾乎不會用到的功能和高科技去買單呢?

雖然在這臺微波爐上可能省下的錢並沒有幾張紙幣,可是父母長久以來形成的這樣的消費觀念,卻使得在我們家每一次要家庭旅遊時,總能隨時拿出一筆存款按我爸說的“玩得舒服”,在每次我工作不順利賭氣說不幹了時,他們也總會很有底氣地告訴我,實在想辭職就說,我們支持你。

04 停下“買買買“的最大阻礙,究竟是什麼?

誰都知道存錢的好處和浪費的壞處,可為什麼我們每次購物時,糾結的點往往不能阻礙我們最終購買的意志呢?

究其根本,則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觀在作祟。

雙十一又要來了,今年你“慫”了嗎?

今天中午先吃頓好的,明天再考慮減肥,所以有停不下的聚餐和一次次的減肥失敗;

今天晚上先high,明天早上要幹嘛那是明天的事,所以有停不下的熬夜和一次次的早起失敗;

現在先買,月底錢夠不夠花,那是月底的事,所以我們停不下剁手,停不下吃土。

只是,當我們抱著這些買買買後的成果,我們真的幸福嗎?

沒有。

有用的東西,我們囤貨太多;無用的東西,也沒有讓我們過上體面精緻的生活。

我們只有刷卡一時爽,還卡火葬場的惡性循環,和一堆用之無趣棄之可惜的雞肋之物。

寫到這裡,你以為我接下來要開始推崇斷舍離?

並不是。

隨著極簡風的盛行,買買買後往往緊隨而至的就是一股斷舍離的反思之潮。

雙十一又要來了,今年你“慫”了嗎?

大家捧著那幾本斷舍離和收納的熱門書,下定決心開始扔扔扔,以為扔掉了這些曾經一時衝動買下的東西,就可以脫胎換骨,重新開始。

殊不知,就像一個暴飲暴食慣了的人忽然開始節食,也許體重一時真的會下降,但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報復性的反彈,甚至會比之前更胖。

不加思考地拋棄物品也是一樣,也只會讓我們在日後無意識地購入更多物品,重新填滿拋棄物品所帶來的心靈空虛。

今天我想說的,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慫”。

這個字的字面含義並不美好,一般用來諷刺一個人軟弱無能。

可是看看這個字的構造卻很有趣,上從下心。

雙十一又要來了,今年你“慫”了嗎?

從心。

在消費觀上,正是希望大家都能真正遵從內心,只買忠於自己內心的東西。

那,什麼是真正忠於內心的東西?

那些當你擁有了它後,不需要讓任何人知道,不需要向任何人展示,只是單純擁有它,就可以讓你感到幸福的東西。

消費,幾乎是一個現代人每天都要面對無數次的選擇。

從早飯吃什麼——食物消費,到睡前聽的最後一首歌是什麼——藝術消費,我們要讓每一次消費都擁有滿足感,讓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能為我們帶來幸福感。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今天穿了一件我最喜歡的白tee,配上我認為最適合我身材的牛仔褲,出門逛街。

我並沒有抱有希望更多人注意我,或者更多人來誇我美的心態來挑選衣服,而是完全基於符合逛街功能性,又能讓我感到舒服自在,同時在店鋪裡偶爾經過全身鏡時覺得自己今天看起來還不錯,來作出的選擇。

這樣看來,遵從內心其實很簡單。

繼續拿買衣服舉例。

雙十一又要來了,今年你“慫”了嗎?

除了一些特定的場合需要一些特定的dress code外,更多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問問鏡子裡的自己,如果穿上買回來的這件衣服,不論是我一個人出門,還是一群人出行,或者去見男神女神大神,是不是讓自己感到更自信和更舒適。

由此而來,你不再簡單因為流行或者好看,就想衝動地佔為己有。

取而代之,你會開始關注細節設計是否得體,面料剪裁是否完善,清洗方便度和穿著頻率又是如何。

如果它很難打理或者在未來能穿上它的機會屈指可數,那即使它讓你感到自信和舒適,你也會因為它很難更久地陪在你身邊而割愛。

畢竟,那些真正讓你感到滿足和幸福的物品,本來就不會有很多。

就像你不管認識多少人,看似擁有了多少所謂的人脈,夜深人靜時,能撥打的永遠只有那幾個號碼,在你遇到麻煩挺身而出的也就是那幾個身影。

雙十一又要來了,今年你“慫”了嗎?

並不是說其他人就不重要,而是一個人的精力和感情總是有限的,你能用心去維護的關係必然也有限。

同樣的,即使你擁有了非常多的物品,可是最終你能用心去珍惜和打理,每一次使用都帶著心動和感恩的,這樣的物品也只可能是有限的。

從現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裡。我心中已經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心身後的種種是非與議論。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米蘭昆德拉

買買買,真的不能治百病。

但心病終須心藥治,遵從內心,恰恰是人心萬般疑難雜症的一劑良方。

嗨,我是蟹肉。這個月圖文的產量有些低,因為最近也在思考過去衝著青雲而去的創作心態該做一些改變了,所以今天就任性地寫了一篇非常個人自嗨的文章。希望下個月能繼續給大家創作出讓我和讀者都能滿意的作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