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第二天——安家:生來漂泊,何處可安?

所有的一見鍾情都是見色起意,這句話放我身上很合適,我想我和她的開始就是我見色起意,和她的結束更俗氣,是因為房子。

我們在南京同一家公司工作,為了方面描述,故事的女主就叫曉月吧。我比曉月早來公司2年。我所在的公司是家百貨公司,所在部門是百貨公司的一個形象管理部門,簡稱叫“VMD”,我倆都在華東區的總部工作,她負責陳列,我負責平面。我倆都是外地人。去年10月份左右,她問我什麼時候結婚,我說現在,她說房子呢。。。。

反擊第二天——安家:生來漂泊,何處可安?


有時候我覺得她是稍微拜金版的朱閃閃,想要好的生活,大的房子,到處旅遊,其實這沒什麼不對,誰都想過好日子,但我倆在一起這些就都成為了不對。我剛畢業三年多,父母都是農村的,相比樓山關我可能唯一的優勢就是沒一個愛打麻將的媽媽。所以矛盾就這樣自然的產生。她日益增長的享受生活的需求和我的收入的不匹配造就了分手的局面。在南京想安家,對於我們這樣的外地人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安家。又有幾人可安,我20多歲想在南京買個房子真的很難,有時候很難理解南京有多少像我這樣無‘家’可歸的人。房價成為了壓在我身上的一座大山。

反擊第二天——安家:生來漂泊,何處可安?


面對她說的房子,我無言以對,我想我可能就像樓山關一樣,是個土逼,看不懂城裡的風花雪月,但是也融不進鄉下的下里巴人。我這種人是最可悲的,被繁華的城市和貧窮的農村夾在中間,我的下半身被埋在深深地泥土裡,寸步難行,上半身暴露在明媚的春光裡感受枝頭花兒的香氣。但每當我想伸出手去折下頭頂的一朵花時,卻發現高度不夠,當我想提起腿往上走一步時,發現自己被禁錮在泥土裡動彈不得。

也許人最可悲的就是有超越自己能力的慾望,什麼是幸福?我這樣定義它:當一個人的慾望和他的能力相匹配時,這個人就是幸福的。所以,我是不幸的,我想在南京有個自己的家。想要安家,可是家不是蝸牛的殼可以隨處揹著。

反擊第二天——安家:生來漂泊,何處可安?


但我覺可能這些都是我自找的,誰叫我生來懶惰,三分鐘熱度又不肯吃苦。所以生活主動來逼我吃苦了。有些苦躲不掉的,十幾二十歲享福三十四十歲就得吃苦。看看我,女朋友嫌棄我窮跟我分手,說我給不了她想要的生活,二十五六歲還拿著微薄的工資。住著合租房,而同學早已兒女雙全閤家歡樂。

反擊第二天——安家:生來漂泊,何處可安?


我想我是羨慕安家裡的老油條的,有個簡單溫馨的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可以養活家庭的工作,溫柔的領導,熟悉的環境,希望自己三十歲能達到他的水平,同樣的祝福也送給看到這篇文章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