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第二天——安家:生来漂泊,何处可安?

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见色起意,这句话放我身上很合适,我想我和她的开始就是我见色起意,和她的结束更俗气,是因为房子。

我们在南京同一家公司工作,为了方面描述,故事的女主就叫晓月吧。我比晓月早来公司2年。我所在的公司是家百货公司,所在部门是百货公司的一个形象管理部门,简称叫“VMD”,我俩都在华东区的总部工作,她负责陈列,我负责平面。我俩都是外地人。去年10月份左右,她问我什么时候结婚,我说现在,她说房子呢。。。。

反击第二天——安家:生来漂泊,何处可安?


有时候我觉得她是稍微拜金版的朱闪闪,想要好的生活,大的房子,到处旅游,其实这没什么不对,谁都想过好日子,但我俩在一起这些就都成为了不对。我刚毕业三年多,父母都是农村的,相比楼山关我可能唯一的优势就是没一个爱打麻将的妈妈。所以矛盾就这样自然的产生。她日益增长的享受生活的需求和我的收入的不匹配造就了分手的局面。在南京想安家,对于我们这样的外地人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安家。又有几人可安,我20多岁想在南京买个房子真的很难,有时候很难理解南京有多少像我这样无‘家’可归的人。房价成为了压在我身上的一座大山。

反击第二天——安家:生来漂泊,何处可安?


面对她说的房子,我无言以对,我想我可能就像楼山关一样,是个土逼,看不懂城里的风花雪月,但是也融不进乡下的下里巴人。我这种人是最可悲的,被繁华的城市和贫穷的农村夹在中间,我的下半身被埋在深深地泥土里,寸步难行,上半身暴露在明媚的春光里感受枝头花儿的香气。但每当我想伸出手去折下头顶的一朵花时,却发现高度不够,当我想提起腿往上走一步时,发现自己被禁锢在泥土里动弹不得。

也许人最可悲的就是有超越自己能力的欲望,什么是幸福?我这样定义它:当一个人的欲望和他的能力相匹配时,这个人就是幸福的。所以,我是不幸的,我想在南京有个自己的家。想要安家,可是家不是蜗牛的壳可以随处背着。

反击第二天——安家:生来漂泊,何处可安?


但我觉可能这些都是我自找的,谁叫我生来懒惰,三分钟热度又不肯吃苦。所以生活主动来逼我吃苦了。有些苦躲不掉的,十几二十岁享福三十四十岁就得吃苦。看看我,女朋友嫌弃我穷跟我分手,说我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二十五六岁还拿着微薄的工资。住着合租房,而同学早已儿女双全合家欢乐。

反击第二天——安家:生来漂泊,何处可安?


我想我是羡慕安家里的老油条的,有个简单温馨的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可以养活家庭的工作,温柔的领导,熟悉的环境,希望自己三十岁能达到他的水平,同样的祝福也送给看到这篇文章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