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位富豪的經驗:有錢人的思維是這樣的

比爾·蓋茨說,會花錢跟會賺錢一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那麼,你會花錢嗎?富豪會怎樣花錢?他們究竟是怎麼想的?本書作者綜合了3000位富豪的經驗,通過41個簡單問題的顛覆性答案告訴你,富豪之所以有錢,是因為他們的思維習慣與常人不同。

3000位富豪的經驗:有錢人的思維是這樣的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分享其中4個,來學習富豪的思維習慣:買房還是租房、如何增加收入、哪種投資優先和模仿還是獨創。

『買房還是租房』

如果你手頭有一筆錢,你會在郊外貸款買大房子,還是在市中心租公寓?哪一個選擇比較好,因人而異。

美國投資界的專家認為,如果考慮機會成本,買房作為一種投資,不見得比租房合算。所以,想成為富豪,答案就很清晰:租房。

首先,對於不能全款購房的人來說,貸款買房風險很大。有句話叫做“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誰先來”,20到30年的還貸期間,誰能保證一切都一帆風順的呢?不管你生病、失業,還是其他變故,唯一不變的就是還款這件事。

最重要的是,你可能會因為買房而失去成為富人的本錢。貸款買房,累積的利息通常是原始房價的兩倍。一旦買房,這筆錢就失去了其他投資的機會。而且,從開始還款起,每筆收入到賬,首先考慮的是還貸,然後是生存必需,投資就變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你離成為富豪也就越來越遠。

3000位富豪的經驗:有錢人的思維是這樣的

而富豪會把各種能預見的風險和環境變化作為大前提,進行人生規劃。收入尚可時,租住在離單位比較近的地方,將時間、精力投入工作或提升自我;收入減少時,搬到房租便宜的公寓,集中精力擺脫困境。

據說,巴菲特結婚時,就讓妻子選擇是拿錢買房還是投資。後來,在他第三個孩子將要出生時,巴菲特才用他身價的10%買了一套普通的房子。

『如何增加收入』

為了收入更多,你是選擇積極加班,獲得晉升,還是業餘時間做副業?

作者認為晉升不能誕生富人,因為在公司晉升後收入增加,支出也會水漲船高。比如說,想搬去更好的房子,想買更好的衣服,更新款的手機等等。而且在公司工資上漲幅度有限,不可能坐火箭一般地漲工資。

利用業餘時間做副業,才是致富之路。所謂副業,是指根據自己的興趣、才藝選擇可以自己做主的事情,如經營電商,研究投資,或者寫作投稿,幫人做PPT等,這就是現下大熱的斜槓青年。

3000位富豪的經驗:有錢人的思維是這樣的

開始的時候,別嫌少,積少成多。堅持下來,機會自然會找上門。因為是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花的時候也會更加謹慎。如果哪天副業的收入超過主業,就可以開始考慮創業了。這也是很多富豪達到財務自由的途徑。

當然,從事副業,不能利用上班時間來做,而是要有效率地完成本職工作後,利用業餘時間來做哦。

『哪種投資優先』

年輕時,你是把錢花在自我投資還是資本運作上呢?

資本運作,指的是將錢投入資本市場,購買基金、股票、債券等,以換取收益。資本運作和自我投資,都很重要,但富豪做它們的時間不一樣。

3000位富豪的經驗:有錢人的思維是這樣的

二三十歲的時候,首先應該自我投資,提升實力。例如,投入金錢和時間,學習外語、新技術,取得各種資格證書,拓展人脈等等。越早增強賺錢的實力,越容易成為富豪。李嘉誠18歲參加工作,工作之餘還堅持到夜校進修,為後來成為超級富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十幾歲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資本運作。此時,可自由支配的金錢比較可觀,本金越多,時間越長,收益就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拿定投來說,同樣定投30年,年化收益率6%,每月500元和每月1000元,最終的收益相差將達到30萬之巨。

『模仿還是獨創』

一個成功人士,你認為他是怎麼成功的,模仿別人,還是獨闢蹊徑?

其實,稍加註意,你就會發現,很多成功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有名的臉書就不是扎克伯格從零創辦的,很多國內大火的綜藝節目也是從國外同類節目模仿借鑑而來的。

那為什麼你看了那麼多成功經驗,卻還沒成功?關鍵是你怎麼對待這些經驗。舉個例子,你看馬雲的自傳,看的時候熱血沸騰,過後卻想:我又不能回到九十年代初,又不像馬雲一樣有18個夥伴,馬雲的運氣真是太好了。

3000位富豪的經驗:有錢人的思維是這樣的

成功人士,不會對別人的成功嗤之以鼻,也不會原樣照搬。同樣是看馬雲,他們會思考: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從馬雲身上我能學到什麼?他們會努力探索別人與自己的共通點,選取自己可以用到的部分。

總結一下,富豪之所以有錢,在於他們對事物有一套自己的取捨標準。學會他們的思維方式,模仿他們的做法,你就能成為富豪。但不管怎樣,行動,是你獲得財務自由的第一步。所以,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