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心構建黨群“連心橋”

用愛心構建黨群“連心橋”

於洪坤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

他煞費苦心、殫精竭慮三年多,幫助舊村換新顏;他為窮村選擇致富路,讓鄉親們的生活日新月異;他以“心”駐村,既駐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也駐出了幹群的魚水深情。他就是通榆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蘇公坨鄉農牧村包村幹部陳鵬舉。

扶貧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量大、任務艱鉅,尤其是基層扶貧攻堅工作更是千頭萬緒。要做好基層扶貧工作,需要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必須拿出萬里長征的毅力、艱苦奮鬥的決心,才能提高扶貧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如何順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陳鵬舉考量了很久很久。

用愛心構建黨群“連心橋”


聚焦扶貧,改善宜居環境所在

農牧村位於蘇公坨鄉政府以北8公里,人口567戶、1416人,耕地面積204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3790畝,人均1.78畝。人多地少,土地貧瘠,加之自然條件、發展空間、地域環境、基礎條件等因素制約,長期以來,該村產業發展滯後、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後,村民收入普遍很低。這裡便是陳鵬舉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推動美麗鄉村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通榆縣扶貧攻堅的重要一環。

用愛心構建黨群“連心橋”


在陳鵬舉積極謀劃下,經過多方努力,2018年2月,辛苦了大半輩子的蘇公坨鄉農牧村村民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異地搬遷,村民們住進了嶄新的樓房。這讓陳鵬舉感到由衷的欣慰,畢竟他們告別了颳風起土、下雨漏水的泥土房,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這是多少農民夢寐以求的事啊!然而,當他看到居民住的樓房沒有應有的附屬設施的時候,總感覺像鮮花缺了綠葉——畢竟那只有幾棟光禿禿的樓房,孤獨而單調的聳立著。讓嶄新的小區看起來缺少了一絲活力,“異地搬遷、異地搬遷”,這些居民都是從農村搬過來的,搬遷不就是喬遷嘛,人是農民出身,搬遷過來的農民不就是喬農嗎?他們住進了自己嶄新的家園,家園可以取諧音“嘉園”,寓意美好的家園。更有與喬家圍子村合建的因素,於是陳鵬舉把自己的想法和第一書記、村“兩委”領導研究,決定用“喬農嘉園”這個名字來命名小區名。可謂一語雙關,一舉兩得!新建樓區正式命名為“喬農嘉園”,不久,造型精美、秀氣可人的“喬農嘉園”小區銘牌便落戶樓區正南方,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堅守美好信念,裝扮美麗家園,美好家園離不開美好的裝扮。為了給光禿禿的新樓增添溫馨的色彩,陳鵬舉決定對小區進行美化和綠化。一旦目標確定,便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這是他歷來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於是,他帶領人社局的包保幹部對樓區的北側環境衛生差的地方進行集中清理整治。一週內,拆除私搭亂建棚舍6處,清運垃圾幾百噸。組織人社局幹部在小區北部一片沙坨地上建起防風固沙綠化帶。僅僅用兩週時間,組織人力完成了在小區周邊的綠化,共栽植柳樹900棵、楊樹400棵、松樹30棵,在去草帽吐屯道路兩側種植柳樹150餘棵。所有樹種購買全部由人社局出資。如今,小區周圍和村邊綠樹環繞,鬱鬱蔥蔥,美不勝收!

其實老百姓的要求並不高,只要你真實地為他們辦事情他們就會感激你。村民們起初是觀望和懷疑,看著小區日新月異的變化,現在是確確實實的認可,這個臉被曬的黝黑、手被吹的乾裂的人社局局長給所有的村民留下了認真、樸實、實幹的印象。進入6月氣溫升高,不消說在外面幹活,出去走走都覺得難受,但是正是在這樣的天氣下,陳鵬舉帶領他的團隊每天奮戰在“戰場上”。

通往樓區的天然氣運輸路線路況非常不好。陳鵬舉就帶領他的團隊用建築隊廢棄的水磨石、碎渣石鋪墊天燃氣運輸路線,長度達到了300餘米。他組織人力建設排汙站、垃圾處理廠,修建農機小區公廁、甬路。由人社局出資在樓區的周圍建起了鐵柵欄,使小區變得更加規矩美觀了。為美化小區三角帶,他組織人員將原喬圍子村附近260墩馬蓮移栽進來,他親自為三角區設計栽種造型。他組織人力在小區標識區周圍移植孔雀草400株,在空閒地種植雜花600平方米。為方便人們的出行和健身,他帶領包保幹部在健身區鋪設了花式甬道,周圍栽上了各種鮮花和綠草,設置了帶有各種卡通圖案的溫馨提示語。喬農嘉園瞬間被打造成花園式溫馨家園,美觀的造型給活動場區增添了別樣的色彩。此刻,人社局的幹部們也自然成了小區的“園林工”,而陳鵬舉就是地地道道的園長。

用愛心構建黨群“連心橋”


增收致富 破解村民利益所盼

心繫村民需求,破解發展難題。在陳鵬舉看來,解決貧困農民生活困難問題,才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

雖然農牧村的村民都搬上了新家,但有一小部分村民的生活因各種原因還是比較困難的,不把他們的困難問題解決掉,何談脫貧呢?這件事在陳鵬舉的心裡是個疙瘩,必須得解開。他早已有了工作重點目標,那就是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能丟下一個貧困群眾。其實,當他邁進農牧村的第一天起,他就進入了設計師的角色。他深入到基層調查研究,走村串戶深入瞭解民情,漫步田間地頭傳遞黨的好聲音。他與群眾心貼心、面對面、同坐一根凳子、同吃一桌飯菜,摸清貧困的實情、分析致貧的原因、瞭解群眾的需求、找準脫貧的潛力,思想感情上和貧困群眾融為一體。他的筆記本上有月計劃、周安排、日落實。誰家因病致貧,誰家沒有勞動力,誰有一技之長,這些情況他都爛熟於胸。不僅他自己這麼做,他還要求人社局幹部也要這麼做。全局52人包保農牧村的貧困戶,長期駐村有3人。陳鵬舉本人是早5晚8,每天必到。一個清晨,陳鵬舉和同事早早來到沒有搬遷上樓的農戶李永奎家中幫助清理柴草垛,他家扒房子時留下的舊木頭比較多,大家幫助他把舊木頭、樹枝、樹根擺放整齊,臨時十時許,緊隨陳鵬舉其後的同事於海軍發現從他褲腿裡流了不少血。並順著褲管染紅了腳踝,忙讓他停下來,卷子褲子一看小腿肚子被鏽跡斑斑的釘子劃破了一道很深的口子,才知道他受傷了,大家都勸他停下來,他說沒事,在大家的一再勸說下,到村部衛生所進行了簡單消毒、清洗,衛生所看到傷口很深,天熱怕感染建議去鄉衛生院打了一針血清,回來後,片刻也沒休息又回到了現場,還打趣說“輕傷不下火線”。

看著每天有些無事可做的村民,陳鵬舉急在心上,他想,何不把這些有勞動能力的困難戶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團隊統一給他們安排任務,然後再給他們相應的報酬,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於是他和村領導及駐村第一書記研究後,決定組建一個農牧村志願者團隊,每年支付他們3000元的工資。這樣,由16人組成的志願者團隊由此誕生。農牧村和喬圍子村集體搬遷上樓後,許多村民將住平房的生活習慣帶進了小區,垃圾亂扔、亂放形成了若干個垃圾區。陳鵬舉了解情況後,組織農牧村志願者團隊對垃圾區進行徹底清除清理。共清理了臨時性簡易房屋2個,清理隨意扔放的垃圾點4個。他要求存放小區內的農用四輪車全部停放到農機園區內,安排專人清理菜園周圍和小區內的垃圾,清運小區生活垃圾達15噸左右,面積近1萬平方米。

為解決村民的吃菜問題,豐富村民的菜籃子。陳鵬舉率領人社局的包保幹部配合村幹部,在樓區西南開墾菜園,建設標準化菜園小區。兩個村320戶村民,每戶分到了45平方米的菜園子。為了抗旱,陳鵬舉協調相關部門在菜園子打了一眼96米的深水井。建設菜園期間,他親力親為,靠前指揮,丈量土地他現場操作,平整土地他幹在前面。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他的帶動下,人社局全體黨員幹部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平整土地,平分地塊,修建圍欄……菜園建設如期完成,村民按季節如期種上各類蔬菜。站在圍欄外面,近看菜園,眼前滿是綠意濃濃,鮮花爛漫,令人神清氣爽。西紅柿紅得像一個個紅燈籠,扁豆結出一個個如小兔子的耳朵,茄子晶瑩透亮,……村民們伸出大拇指點贊,陳鵬舉也笑了!

用愛心構建黨群“連心橋”


智志雙扶 適應村民發展所需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粒沙同樣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扶貧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項民心工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心中有黨、心中有民、有中有責、責中有戒。“扶貧先扶人,扶人先扶志”,激發人民內在活力與內生動力才是最大的扶貧行動!

為變“輸血”為“造血”,陳鵬舉對全村有勞動力的貧困群眾進行全面摸排,準確掌握培訓需求,逐一登記造冊,廣泛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實現就業培訓“全覆蓋”。依託縣人社局鄉村扶貧就業平臺,設置柳編、刺繡、鞋墊、棒球編制等技能培訓班,以實際、實用、實效為培訓原則,通過培訓專業技能,讓農村貧困群眾熟練掌握專業技能,讓群眾叩開致富大門的“金鑰匙”,極大提高貧困群眾就業創業能力。

他鼓勵農戶發展牧業經濟,成立了農裕奶牛專業合作社,吸納本村的貧困戶參加,免費提供技術服務,為選牛、防疫、投保、冷配、銷售等方面提供便利,帶動其他貧困戶一起養奶牛,一起致富。農裕奶牛養殖已經成為農牧村產業扶貧項目,扶貧資金達到50萬元,成為年底分紅基金。

用愛心構建黨群“連心橋”


他鼓勵農戶發展棚膜經濟,利用農牧村毗鄰縣城的優勢,打造農牧村的“菜籃子”基地,逐漸走出一條讓農民四季皆可創收的致富新路。由李豔軍、劉偉超帶頭建起來的瓜棚,已達20多棟,初步形成規模。位於村部西南的大棚園區,佔地面積7公頃,現在已經建成3個大棚。實現產值11.9萬元。入駐大棚園區的農戶,土地免除一切費用。至此,“一棟棚膜十畝田、一年四季都賺錢”的棚膜經濟,讓農牧村的村民的腰包更鼓了、生活更好了。春耕時節,黑土沃野,一派繁忙景象。走進農牧村,三棟建設標準的溫室大棚成方連接,一棵棵藤蔓攀長的蔬菜秧苗吐綠含英……孕育著農民致富的希望。

他非常關注農牧村的“愛心超市”,建立了積分制度,親自指導設立專門賬戶,安排專人管理。從“扶志”和“扶智”兩方面制定計分辦法,引導貧困群眾通過遵紀守法、移風易俗、文明整潔、勤勞致富、孝老愛親、誠實守信等方面的優良表現掙取積分,利用積分兌換商品,旨在樹立“勞動最光榮”的價值觀,引導群眾依靠雙手勤勞致富增加收入,改善家庭條件,改變生活習慣,改善戶容戶貌。

那些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的貧困戶,是陳鵬舉最關心的事。閒暇之餘,他就帶領人社局的包保幹部與這些貧困戶進行走訪慰問,結親、認親。幫助貧困打掃室內外衛生,清理規整農用備品,通過聊天方式幫助貧困戶分析貧困原因,為他們設計早日脫貧的思路。每次走訪時,帶去貧困戶所需衣服或者食用油等生活用品,累計摺合人民幣6500多元。

通過扶志,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致富信心;通過扶智,讓農民掌握一技之長,致富有事做、有活幹;引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幫助他們既告別物質貧困,又遠離精神貧困。陳鵬舉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勵志教育活動,開展“孝道、善道、富道、美道”的“四道”評比,有效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使貧困戶樹立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特別是近一年來,他將大半的精力花在了服務村民上。不知道多少個白天黑夜,他總是與同志們工作奮戰在第一線,“五加二、白加黑、雨加睛”更是家常便飯,自始至終從沒說過一聲苦、道過一聲累。他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帶出了一支上下和諧,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會打硬仗的幹部隊伍

在農牧村村民們的口中,陳鵬舉平時裡話不多,經常揣個小本在上面寫寫劃劃的,村民們的一系列問題,都一件件的列在了隨身攜帶的小本上。陳鵬舉說:“這麼做主要是為了提醒自己,為村民們多做些實事。”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陳鵬舉正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這一使命。也心繫農牧村,用愛心構建黨群“連心橋”,在平凡中堅守,用真心、真情、實幹的工作激情抒寫著一個共產黨員的人生詩篇。

用愛心構建黨群“連心橋”


一個烈日炎炎的午後,大多村民都在午休,陳鵬舉和他的團隊在村東面的林帶平整樹坑、澆水,村民周延江夫妻倆開著三輪車來到他們身邊,下車後拿下幾大壺在自家燒的開水,聲音哽咽的說,“陳局長,你們太累了,喝點水吧,你把我們村整理的這麼好,不求任何回報,給你們送點水解解渴,也代表全村百姓感謝你們!” 不多的幾句話,如六月火熱的天氣熱乎、熱情,真實地表露了百姓的心聲,在場全體的幹部無不為當時的場面動容,霎時忘了酷熱和乾渴。陳局長舔了舔乾裂的嘴唇笑著說,“謝謝你們,也謝謝大家,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雖然是平淡的幾壺熱水,但那是老百姓的心、老百姓的情啊!是農牧村老百姓對陳鵬舉領導下全體人社局幹部工作的真真切切的的認可呀!

用愛心構建黨群“連心橋”


【作者簡介】於洪坤,女,70後,吉林人,大學本科,中共黨員,國家公務員,供職于吉林省通榆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白城市作家協會會員、通榆縣作家協會副秘書長。有數十篇文學作品發表在國家、省、市級文學期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