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並否認說過李詠死因,網友:起訴他,讓其嚐嚐法律的滋味

近日朋友圈
瘋轉一篇“高曉松關於李詠死因說法”的文章,於是就有網友聯繫高曉松是否說過這樣的話,高曉松當即予以否認,引起眾網友對造謠文章的熱烈討論。

據瞭解,造謠文章的名稱就如圖顯示“高曉松:李詠的真正死因不是癌症”,後經各家媒體大量轉發。而筆者在調查文章開始的源頭時,發現一些微妙的漸變過程。

高曉松並否認說過李詠死因,網友:起訴他,讓其嚐嚐法律的滋味

調查發現,這些文章早在幾乎十天前就有它的“原型”叫做——被北歐的高曉松和被癌症的李詠,許多公眾號瘋狂轉載,獲取了一定流量甜頭時,還把原來造謠文章不斷細節化變形化後,重新變換標題再度發佈。

高曉松並否認說過李詠死因,網友:起訴他,讓其嚐嚐法律的滋味

慢慢的就變成了今天被網友們投訴高曉松憤怒苛責的標題,甚至這篇文章這距離我發該文章時的前十幾分鍾還有人在轉載發佈,這樣的行徑行為,實在令人氣憤。

高曉松並否認說過李詠死因,網友:起訴他,讓其嚐嚐法律的滋味

還有許多網友在氣憤之餘,也在理智的分析:認為這個現象就是利用了名人效應,比在早年間不斷湧現的魯迅曾經說過什麼什麼,作為名人名言來標榜以及傳播一些獨特的價值觀。

而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的觀眾沒有能力或者說沒有條件去辨別這些言語的真假,就導致了更大的假象。

高曉松並否認說過李詠死因,網友:起訴他,讓其嚐嚐法律的滋味

另一方面,這些現象對被利用的名人的形象也受遭到了很大的損害,有網友指出,不單只是這一件事情高曉松被說過了這樣的話,還有過去許多文章中的觀點高曉松也“被說了很多話”。

由此造成了一些一手信息不暢通的老年人,在看了這些文章之後就表達自己的疑惑:“不是說高曉松高知分子,學者嗎?為什麼看了這些文章之後,覺得他就是五線城市的一箇中學老師水平。”

高曉松並否認說過李詠死因,網友:起訴他,讓其嚐嚐法律的滋味

我想如果是這些信息被高曉松老師知道後,絕對是讓人憤怒的,隨便捏造幾句主謂賓看起來還通暢,修飾語用的基本還恰當的話語,就充當名人的言論,這就是狸貓換太子,石頭鍍金,是造成社會信息亂象的一分子。

因此有不少網友在高曉松老師的微博賬號評論,希望高曉松老師能夠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以及個人形象。

不過個人認為高曉松老師真的去立案處理這件事情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會有平臺會去處理這類文章,在個人行程這麼忙的情況下,就不想再分寶貴的精力去理會這類人了吧。

高曉松並否認說過李詠死因,網友:起訴他,讓其嚐嚐法律的滋味

而關於這些造謠文章的層出不窮,其實大家都明白這些造謠無下限的文章目的只有一個是博眼球,賺取更多的流量。筆者作為自媒體的一份子,想說既然踏進了傳媒這一行,大眾傳播信息就這麼一個行業,沒有責任感沒有底線,是走不長遠的。

高曉松並否認說過李詠死因,網友:起訴他,讓其嚐嚐法律的滋味

今天你可以造謠一篇文章獲得巨大的閱讀量,明天的謊言大廈就會不攻自破坍塌,就算懷著僥倖的心理一時躲過了大眾的目光,但是總會有東窗事發的那天,所以珍惜保住自己的原則,不要過去的努力付諸東流。

點擊關注娛樂熱點有態度咱們下期再見,歡迎到評論區發表你的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