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女郎火辣性感、風情萬種,是很多男人心目中的女神。不過,今天要說的這個“西班牙女郎”可不是“女神”而是“死神”。她就是在100多年前席捲全球,奪去5000多萬人生命的“西班牙流感”。這場大瘟疫叫稱為“西班牙流感”其實很不公平,因為它實際上源於美國。
1919年,美國總統威爾遜參加在法國召開的巴黎和會。剛到巴黎沒幾天總統就病倒了,這病不但來的突然還挺重,差一點兒就要了他的命。總統的私人醫生第一反應是有人下毒,安保人員經過仔細排查後,並沒有發現人為下毒的跡象。私人醫生這才想起來,總統應該是被傳染了“西班牙流感”。就在他抱怨巴黎這個鬼地方流感肆虐的時候,法國人提醒他:美國才是這場“瘟疫”的罪魁禍首。
1918年3月11日,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軍營裡,一個士兵感覺自己頭痛、四肢無力,沒多久就發起了高燒。軍醫診斷為普通感冒,可就在當天下午,軍營裡就有100士兵就同時出現了類似的狀況。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病士兵的人數不斷攀升。僅僅三個星期內,整個軍營就有1100人發病,其中230發展成肺炎,38人死亡。
38人的死亡數字,對於當時一場戰役傷亡近百萬的歐洲戰場而言,簡直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此時歐洲協約國的兵源告急,急需美國出兵“輸血”。同年,在潘興將軍的率領下,幾十萬的美國棒小夥陸續踏上歐洲的土地,投入到了一戰戰場。
美國出兵讓協約國看到了勝利曙光,可同時也讓歐洲人見識到了真正的“死神”。因為急於出兵,美國把大批感染流感,卻沒有完全康復的士兵送到了歐洲。隨著美軍作為增援部隊,被派往各個戰場。流感病毒也隨之傳染給了各國的士兵和平民。
最先遭殃是中立國西班牙,流感席捲全國,做到了無死角、無差別傳播。當時西班牙有800萬人被感染,就連國王阿方索三世也未倖免。重災區巴塞羅那如同人間地獄,每天有1200人死於流感。
受疫情影響更嚴重的是德國。流感病毒是通過戰俘傳入德國的,當時德軍發動了“皇帝會戰”,並連戰連捷取得了可喜的戰績。可就當德皇認為即將取得戰爭勝利的時候,流感在德軍中爆發。僅1918年6月就有50萬德軍被病毒送進了醫院,平均每個師的被感染的人數高達2000人,一線部隊基本上喪失作戰能力。這對兵力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德國來說可謂是滅頂之災。
因此,德軍高層迫不得已停止了“皇帝會戰”,從而失去了最後贏得戰爭的機會。這時,協約國在疫情中倖存的士兵都已康復出院,重新投入到了戰場,而且對流感病毒具有了免疫力。此消彼長,德國很快走向了失敗的邊緣,僅僅過了半年,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宣佈投降,一戰結束。讓戰爭提前結束,也就成為了“西班牙女郎”出現後唯一的正面作用,德國名將魯登道夫在他此後的回憶錄中就曾說過:“流感是阻止德國取得最後勝利的無形之手”。
1918年8月夏季來臨,隨著歐洲大陸溫度的逐漸升高, 流感病毒突然消失了,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沒有出現過新的感染者。為此,歐洲的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流感已徹底消失。美國更是迫不及待的公開發表聲明宣稱:“疫情已經結束”。
可誰也沒有想到,就在整個歐洲為此彈冠相慶的時候,流感病毒殺了一個回馬槍,狠狠打了美國一個耳光。這次流感病毒的捲土重來,將重心轉移回了老家——美國。這一年的10月,成為了美國曆史上最黑暗的30天,20萬美國人因感染病毒死亡。導致1918年美國人的平均壽命比過去縮短了12年。
最為重災區的費城,可稱得上是“死亡之城”。當時只有幾十萬人口的費城,疫情期間就有12000人被流感病毒奪取了生命,最高峰時一天有5000人死亡。那段時間,費城的醫院、體育館、學校和教堂都停滿了屍體,棺槨成了供不應求的緊俏商品,許多沒有棺槨的屍體被集中草草埋葬。
可在如此慘烈的情況下,美國政府與媒體依舊向民眾聲稱:這不是所謂的“西班牙流感”,只是普通的“支氣管疾病”。更甚者,好大喜功的美國總統威爾遜,拒絕了少數官員關於取消大型集會的建議,堅持舉行慶祝一戰勝利的盛大狂歡活動。由此看來,有時歷史是如此的相似。
直到1919年初,流感病毒在全球奪走幾千萬人生命後,又一次神秘的消失了。雖然此後又有短期的出現,但遠遠沒有前兩次的威力和殺傷力,1920年3月,這個“西班牙女郎”徹底從地球上消失了。這場大瘟疫最終導致了當時全球1/3的人感染,5000多萬人死亡,是一戰死亡人數的四到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