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母羊繁育在什麼模式下才能賺錢?

基礎母羊繁育在什麼模式下才能賺錢?

今天小編就基礎母羊繁育養殖模式給大家做一個分析:

就目前在內蒙古草原上,牧民養羊有以下這麼幾種養殖模式:

一、純放養模式

在內蒙古大草原上,上個世紀牧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經濟不寬裕。在養羊方面是純放養模式。大部分牧民還是那種原始的遊牧生活狀態。羊兒吃完了這片草原的草就倒場到另一個有草的草原上放養。那個時候沒有割草機,牧民們也沒有冬季儲備羊草的習慣。到了冬天如遇大雪,羊兒就被餓死。在當時那種條件下牧民的經濟損失是非常大大的。

經濟利益分析:

純放養模式,基本上牧民就是原始靠天吃返的粗放型模式。而且草原羊的品種都是蒙古黑頭羊,這種羊的基礎母羊基本上都是單羔,而且每年只下一茬羔子。在沒有充足的草料的供應下,羊羔的存活率基本上是60%,由於雪災引起的基礎母羊的損失大約是10%的概率。就拿100只基礎母羊來算,草都是天然草場,牧民自己放養,母羊的成本幾乎為零。成活60只羔羊,每隻羔羊按照600元的收入計算那就是3.6萬元的收入。減去基礎母羊的損失100只*10%*1200元/只=1.2萬元,最後只剩利潤2.4萬元。

二、半飼草半放養模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先進的生產工具開始有了。牧民的儲草意識有了大大的轉變。大量的農機、打草機等等走進了每個牧民家庭。每年到了秋季開始割草儲備冬天的餵養草料。由於有了大量的儲備草,牧民的羊在冬季有了保障。這樣一來大大的降低了羊的死亡率,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給牧民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收益。

經濟利益分析:

半飼養半放養模式,就是在放牧中還給羊進行草料的補充。草原羊的品種由過去的純蒙古羊經過科技改良以後(引進杜波種公羊和當地的蒙古羊雜交),轉變為改良品種“杜蒙羊”。這種基礎母羊基本上也是單羔,而且每年只下一茬羔子。杜蒙羊品種不僅肉質好吃,而且羔羊體重是原來品種的0.5倍。羔羊存活率由原來的60%提高到了80%,基礎母羊損失率為5%的樣子。還拿100只基礎母羊計算,母羊成本由於增加草料以後每天食草成本為1.0元,每個月就是30元,每年基礎母羊的食草成本為3.6萬元。成活80只羔羊,每隻羔羊按照900元的收入計算那就是7.2萬元,減去基礎母羊的飼草成本3.6萬元,減去基礎母羊的損失成本100只*5%*1200元/只=7200元,剩餘利潤2.9萬元。

三、規模化圈養模式

規模化圈養模式是近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社會大量資本進入了養殖行業。他們的經營由過去的靠天吃飯的粗放經營模式轉變為經濟效益很高的規模化、集約化新型養殖模式,而且也符合國家環保的政策。建設標準化養殖場地、建設大型的草料庫房,購入大量的先進的養殖設備,進行規模化、集約化的高科技養殖。

經濟效益分析:

規模化圈養模式,全天候對羊進行草料補充和餵養。羊的品種是由引進杜波種公羊和小尾寒羊基礎母羊進行雜交改良,品種就由過去的“杜蒙”品種改良為了繁殖率極其高的“杜寒品種”。杜寒品種在肉質好吃的基礎上,還提高了基礎母羊的繁殖率。每隻母羊每年生羔數是3只羊羔。羔羊體重也是原來的0.5倍,存活率大大提高到90%,基礎母羊的損失率降低到了3%的樣子。拿100只基礎母羊來計算,母羊的飼草成本為每天3元,100只就是300元。每年的飼草成本10.8萬元。杜寒母羊按照每年兩茬羔子3只生羔率計算,成活率90%,就是270只。每隻羊羔900元計算就是270*900=24.3萬元的收入。減去母羊的飼草成本10.8萬,再減去母羊的損失100只*3%*1200元/只=0.36萬,再養殖人員工資成本3萬元,減去水電消費0.5萬元,最後剩餘利潤為9.64萬元。

綜上所述,由於引進改良品種以後,再加上科學化、規模化的養殖,產生的經濟效益明顯大大的提升。基礎母羊的繁育到底該怎麼發展?不言而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