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昭通大決戰

2019年3月,在廣東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及東莞駐魯甸縣工作隊的協調下,魯甸縣人民醫院成立了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該中心不僅填補了當地無眼科專科的空白,還免費幫助1000多名當地人重見光明。最關鍵的是,這種協作幫扶,已開始助當地醫療產生“造血”能力,一些土生土長的當地醫生逐漸成熟,開始獨立站上手術檯,為患者開展治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魯甸·東莞皮膚病專科聯盟、魯甸·東莞胸痛中心聯盟、魯甸·東莞婦幼保健專科聯盟、魯甸·東莞精神衛生中心、魯甸·東莞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中心,紛紛落地,“魯甸·東莞”醞釀多年的“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計劃,於今年悄然啟動。

她讓患者重見光明

土生土長的魯甸人饒興林怎麼都想不到,家門口的醫院、家門口的醫生,竟然在今年治好了困擾他二十餘年的先天性白內障,助他重見光明,順利來到東莞就業。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昭通大決戰

饒興林並不知道,他的治癒案例,對於26歲的年輕醫生王黎而言意義重大:饒興林是王黎獨立治癒的第一個白內障病例。相比饒興林的喜悅,王黎收穫的不僅僅一份信心和責任,她的心中也充滿了感動。

“怎麼都想不到,剛走出校門3年的我,竟然成為了縣裡第一個能獨立開展眼科手術的魯甸醫生。”談起這3年的工作經歷,王黎用了“幸運”二字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2017年9月,剛剛走出校門的王黎,順利考入了魯甸縣人民醫院,成為了一名“菜鳥”醫生。在輪崗學習期間,她努力學習臨床知識,並對外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計劃在結束輪崗學習後,向醫院申請希望能在外科開展工作。但是,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輪崗學習還未結束,王黎就被院領導派出了新成立的眼科。

“醫院以前沒有眼科專科,輪崗也沒有專門的臨床學習機會,可以說,我當時基本上是一個‘小白’,心中特別沒底。”帶著幾分忐忑,王黎按照醫院領導的指示,來到了科室報到,但讓她沒想到的是,剛剛完成報到手續,她就收到了一份通知:到東莞去進修半年。

“人生地不熟,能不能學到技術,心裡也沒底,但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帶著一些期待,王黎二話不說,整理好行李後,便登上了去東莞的航班。

“在東莞光明醫院進修期間,院方給了我們最高的進修待遇,院長和博導專家親自對我們傳幫帶,手把手的教我們技術,我從一名眼科‘小白’成為老師們的助理醫生。”王黎說,完成進修任務後,她又回到了單位,此時,東莞醫生已經正式在縣人民醫院接診,而她也帶著學回來的技術,努力地協助東莞醫生治療患者。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昭通大決戰

“那時,我就想,自己若能獨立開展治療,為東莞醫生分擔壓力該多好。”帶著這樣的想法,2019年8月,王黎再次申請到東莞進修一年,她決心用一年時間,將自己培養成一名合格的眼科醫生。

2019年9月初,當饒興林摘下紗布,準確地辨認出視力表上的符號後,年僅26歲王黎開始坐上了自己獨立的診臺。

她說,未來東莞的老師們撤離後,她要在這個診臺上撐起“魯甸·東莞”的招牌,讓更多的患者重見光明。

“帶不走”的醫療隊

實際上,王黎的經歷,僅是東莞幫扶魯甸“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計劃中的一個開端和典型縮影。

在幫扶過程中,東莞東西部扶貧協作幹部、魯甸縣委常委、副縣長鍾雅哲和東莞光明醫院的幫扶醫生也從實踐中產生了新的思考:如何讓有限的幫扶帶動當地醫療技術長遠的發展,這才是扶貧協作的核心問題。

為此,東莞駐魯甸工作隊與當地政府積極溝通研討,提出了“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計劃,決定在幫扶期限內,盡雙方之所能,為魯甸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為當地醫療事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東莞駐魯甸工作隊與當地政府以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項目為切入點,循序漸進地啟動了全盤計劃。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掛牌後短短一年半時間,魯甸縣全縣十二鄉鎮衛生院成立了眼科工作室,村、鎮、縣三級眼科診療網絡也建立起來了。

發展至今,該縣每個鄉鎮都成立了一個眼科工作站,一些常見的眼科病到村、鎮衛生站、衛生院就可以解決。截至目前,該診療中心已接診超萬人,完成白內障篩查1500多例,1000多人通過免費手術重見光明。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昭通大決戰

試水項目見效後,東莞駐魯甸工作隊舉一反三,積極協調東莞力量進駐魯甸進行“造血”性幫扶。今年,在東莞力量的幫扶下,魯甸縣人民醫院先後成立了魯甸·東莞皮膚病專科聯盟、魯甸·東莞胸痛中心聯盟、魯甸·東莞婦幼保健專科聯盟、魯甸·東莞精神衛生中心、魯甸·東莞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中心,一大批和王黎一樣的年輕醫生登上了去東莞進修學習的航班,未來,東莞支醫醫生撤離後留下的診臺,將成為他們實現職業理想的“大舞臺”。

數據統計,在東莞市衛生健康局統籌下,2017年,我市每年先後接收了昭通市醫務人員三批,至今已累計接收十批共202人,分別安排到直屬醫院、厚街醫院等綜合醫院進修學習。其間,免去所有來莞進修學員的培訓費、教材費、住宿費及減免伙食費等,安排資深帶教老師進行輔導。東莞市還整合了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的優質資源,以項目共建的形式發動市內24家醫院結對幫扶昭通20家醫院,先後選派60多名技術精、作風好、醫德佳的醫療骨幹到對口點開展為期12個月的扶貧協作工作。

全媒體記者 王子璽/文、圖

全媒體編輯 賈慶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