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和田玉籽料,雕了一件《連年有餘》

說説新作《連年有餘》

提到“連年有餘”這個詞,

你首先會想到什麼呢?

說實話,三少是在接觸玉雕後才有了“蓮、魚” 的畫面概念,

至於說春節常見的“福娃戲魚”類年畫,

也是後來才注意到有此含義的;

這塊和田玉籽料,雕了一件《連年有餘》

(傳統年畫)

在此之前,

也只是從字面上理解這讚頌富裕的吉祥話,

因為我們都希望能在生活中年年吃喝有餘,財富有餘,幸福美好有餘……

可以說這一題材的藝術作品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

既貼近生活,又寓意簡明;

其中,傳統圖案尤為讓人喜聞樂見,

蓮花鯉魚

畫面清雅靈動,諧音趣意萌生,

所以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從民間習俗,到繪畫與手工藝術都有體現;

這塊和田玉籽料,雕了一件《連年有餘》

(三少訂製·連年有餘-背面)

在這畫面裡的兩個重要組成元素,

蓮花,亦稱荷花,

因受到“出汙泥而不染”的傳統文化和佛家文化的影響,

而備受人們喜愛,

玉雕中有關荷花的題材也很常見;

如為官美德 之“一品清廉”,

家族興旺之“連生貴子”,

真摯愛情之“並蒂連心”,

以及科舉祝福之“一路連科”等等,

當然也包括我們今天說的“連年有餘”。

這塊和田玉籽料,雕了一件《連年有餘》

(三少訂製·連年有餘-正面)


鯉魚,更是為我們所熟知,

鯉魚躍龍門”的傳說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娛樂圈有關“錦鯉”的消息也仍有餘溫,

而且在我國江蘇有些地區還有不食鯉魚的講究,

這都說明鯉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定的特殊性;

究其緣由,

或許還要歸於“文聖”孔子(名丘,字仲尼),

據說孔丘的夫人誕下男嬰之時,

恰逢魯昭公賜來一尾鯉魚,

仲尼以為瑞,故為兒子取名鯉,字伯魚;

這塊和田玉籽料,雕了一件《連年有餘》

(原籽正面)

另外,在古詩文中,

鯉魚又常是友情、愛情的象徵,

比如“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客人風塵僕僕從遠方來,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出自《飲馬長城窟行·兩漢·佚名》),

“別浦鯉魚何日到,錦書封恨重重。

海棠花下去年逢。也應隨分瘦,忍淚覓殘紅。”(在我們分手的渡口,送信的鯉魚哪一天才能來到呢?它捎來的,該是一封包裹著千愁萬恨的信吧!還記得,我們是在去年,一株海棠花下認識的,由於相思的折磨,她一定瘦多了。啊,也許此刻她正含著淚,在獨自尋找那片片殘紅罷!出自《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宋代·辛棄疾》)。

這塊和田玉籽料,雕了一件《連年有餘》

(原籽背面)

在如今玉雕中連年有餘的“餘”,

不再僅借鯉魚來表達,

金魚,就可表示有“金”有“餘”,

亦可直接借“魚”的藝術形象來刻畫,

或是抽象,或具體,但“有餘”的核心意義沒變。

這塊和田玉籽料,雕了一件《連年有餘》

(構思初稿-背面)

經上面一番瞭解,

你是不是和三少一樣,

對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又多了一份興趣呢?

接下來,

我們一起看下這次訂製的作品《連年有餘》

這塊和田玉籽料,雕了一件《連年有餘》

(構思初稿-正面)

原料是和田玉籽料

前邊文中也曾經配過照片,

整體形狀圓潤,玉質上佳,稍有綹裂,

一抹紅皮是亮點,

美中不足就是料子內散佈有些墨點;

這塊和田玉籽料,雕了一件《連年有餘》

(雕刻粗胚/細畫)


客戶選中這塊籽料後,

想要訂製下,

三少經過一番構思決定做這樣一個傳統題材,

不僅是為使墨點對作品影響降到最低,

更重要的是客戶家境殷實,而且在一個豪爽外表下隱藏了一顆細膩的心;

借皮色與白肉設計兩條魚跟一朵荷花,

以部分荷葉遮蔽綹紋——

兩條魚都奮力躍起,

飛騰更高的一條已“金縷玉衣”幻化富貴,

魚側由翻起的水花作映襯;

這塊和田玉籽料,雕了一件《連年有餘》

(雕刻細胚)


而且正面生蓮,示清雅,

背後有“魚”,顯富足,

這樣設計不僅為讓作品跟客戶本人鍥合,

也是寓意幸福生活,年年有餘的日子需要靠努力奮鬥爭取,

人生富貴是不會由一塊石頭帶來的,

只能由自己從它被賦予的精神內涵裡收穫改變的力量;

摸不著的傳統文化,

看得見的玉雕作品,

二者結合才更好達成文化傳播目的,

物質的石,文化的藝,相融共進才算琢得有意義,

才能不辜負工作臺上逝去的青春歲月……

這塊和田玉籽料,雕了一件《連年有餘》

這塊和田玉籽料,雕了一件《連年有餘》

(細節琢刻)

這塊和田玉籽料,雕了一件《連年有餘》

(背面效果)

這塊和田玉籽料,雕了一件《連年有餘》

這塊和田玉籽料,雕了一件《連年有餘》

(滴墨效果)

文|玉三少

助審|貓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