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江西被評為比湖南人還能吃辣,卻最沒存在感的省份,然而在那最美的油菜花中,有群自古好打官司的人。

馬伯庸《顯微鏡下的大明》裡有6個小故事,以明清的訟案及民間記錄為依據,透過民間小小事由,看到當年的民風、民情,展示給我們老百姓的明朝那些事兒。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第一篇提到:徽州向來民法彪悍,好打官司,盛產精通法律條文的訟師。歐陽修曾經這樣描述徽州民風:家家有個小本本記事,以備打官司當證據。

法律意識很強,可是會被官府看作刁民!

祖籍當時徽州婺源的朱熹也無奈地評價本鄉人:“其俗難以力服,而易以理勝。”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嗯,所以朱熹最終成為“理學大家”,以理服人嘛!

第二篇故事就發生在婺源,而且還跟考學相關!

婺源以前盛產舉人,有幾年“高考”成績非常不好,幾乎光頭,深究說是當地挖石灰挖了龍脈,從而引起一場60多年的糾紛。

婺源自1949年起劃歸江西,可朱熹與江西的淵源追溯起來太深遠。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廬山腳下白鹿洞書院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自南唐創始,由朱熹發揚光大,成為遠離帝都的知名“國立大學”。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至今白鹿洞存有朱熹畫像,大成殿供奉有孔子及其弟子像,是遠近學子崇尚的地方。

上學的時候有一典故,江南學風濃厚,以出舉人、學子為多,經常笑話北方沒什麼大官名士,號稱: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

山東人肯定要站出來呀!江北一山一水一聖人。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江南再多,皇帝要祭祀泰山,全國文廟都得拜孔聖人。得瑟呀!

自古論“高考”真的要服氣南方人,孔子三千學生就培養出來72賢士,跟現在一樣,太難考了!

再論起來,可能南方的學習成本低吧!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徽州一個地方就出全文房四寶套餐(徽州松煙墨、歙硯、宣紙、宣筆),起碼讀書的文具成本低,質量還好。

書院門口有間“半畝塘”(取自半畝方塘一鑑開),出售廬山名硯:金星硯。

火山爆發時,銅鐵礦物質瞬間被蒸發、凝結在岩石中,如同金色氣泡,美麗異常,石質細膩,尤其適合做硯臺。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塘主講到,硯臺繁體字有室內見吉的寓意,而且山石古稱雲根,是在深山雲霧深處採得。

說到雲根,不得不再次提及朱熹,他出生在福建,父親朱松當年曾任政和縣蔚,創建了“雲根書院”。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發現一塊廬山愛情學院的牌子

原本以為,雲根指深山雲起,這次才知道雲根也有山石、道院僧寺的意思,書院的名字又暗合文房四寶之一的硯臺,寓意深遠。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白鹿洞書院一字排開,中間為傳統文廟佈局(欞星門、泮池、大成殿),兩側各有院落供奉朱熹、王陽明。

比起廬山上的熙熙攘攘,白鹿洞清幽可人,遠了俗世的侵擾。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愛打官司的人

顏真卿也曾在此授課

或許江西就是這樣沒有存在感,廬山腳下的九江是周瑜操練水兵的地方,市區湖面比西湖還要廣闊,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如此多的名人,卻少有人知。

是時候跟著歷史、語文課本遊歷中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