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江西被评为比湖南人还能吃辣,却最没存在感的省份,然而在那最美的油菜花中,有群自古好打官司的人。

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里有6个小故事,以明清的讼案及民间记录为依据,透过民间小小事由,看到当年的民风、民情,展示给我们老百姓的明朝那些事儿。

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第一篇提到:徽州向来民法彪悍,好打官司,盛产精通法律条文的讼师。欧阳修曾经这样描述徽州民风:家家有个小本本记事,以备打官司当证据。

法律意识很强,可是会被官府看作刁民!

祖籍当时徽州婺源的朱熹也无奈地评价本乡人:“其俗难以力服,而易以理胜。”

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嗯,所以朱熹最终成为“理学大家”,以理服人嘛!

第二篇故事就发生在婺源,而且还跟考学相关!

婺源以前盛产举人,有几年“高考”成绩非常不好,几乎光头,深究说是当地挖石灰挖了龙脉,从而引起一场60多年的纠纷。

婺源自1949年起划归江西,可朱熹与江西的渊源追溯起来太深远。

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庐山脚下白鹿洞书院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自南唐创始,由朱熹发扬光大,成为远离帝都的知名“国立大学”。

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至今白鹿洞存有朱熹画像,大成殿供奉有孔子及其弟子像,是远近学子崇尚的地方。

上学的时候有一典故,江南学风浓厚,以出举人、学子为多,经常笑话北方没什么大官名士,号称: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

山东人肯定要站出来呀!江北一山一水一圣人。

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江南再多,皇帝要祭祀泰山,全国文庙都得拜孔圣人。得瑟呀!

自古论“高考”真的要服气南方人,孔子三千学生就培养出来72贤士,跟现在一样,太难考了!

再论起来,可能南方的学习成本低吧!

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徽州一个地方就出全文房四宝套餐(徽州松烟墨、歙砚、宣纸、宣笔),起码读书的文具成本低,质量还好。

书院门口有间“半亩塘”(取自半亩方塘一鉴开),出售庐山名砚:金星砚。

火山爆发时,铜铁矿物质瞬间被蒸发、凝结在岩石中,如同金色气泡,美丽异常,石质细腻,尤其适合做砚台。

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塘主讲到,砚台繁体字有室内见吉的寓意,而且山石古称云根,是在深山云雾深处采得。

说到云根,不得不再次提及朱熹,他出生在福建,父亲朱松当年曾任政和县蔚,创建了“云根书院”。

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发现一块庐山爱情学院的牌子

原本以为,云根指深山云起,这次才知道云根也有山石、道院僧寺的意思,书院的名字又暗合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寓意深远。

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白鹿洞书院一字排开,中间为传统文庙布局(棂星门、泮池、大成殿),两侧各有院落供奉朱熹、王阳明。

比起庐山上的熙熙攘攘,白鹿洞清幽可人,远了俗世的侵扰。

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有群最爱打官司的人

颜真卿也曾在此授课

或许江西就是这样没有存在感,庐山脚下的九江是周瑜操练水兵的地方,市区湖面比西湖还要广阔,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如此多的名人,却少有人知。

是时候跟着历史、语文课本游历中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