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於至善…

止於至善…

止於至善

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於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層面來說就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是自我到無我境界的一種昇華。

《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鄭玄 注:“止,猶自處也。” 孔穎達 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學之道,在止處於至善之行。” 朱熹說:“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 魯迅 《而已集·黃花節的雜感》:“革命無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麼‘止於至善’,這人間世便同時變了凝固的東西了。”

出處與詳解

處於最完美的境界。

1、《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鄭玄 注:“止,猶自處也。” 孔穎達 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學之道,在止處於至善之行。” 陳澔 集說:“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

2、《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朱熹 集註:“言明明德,親民,皆當至於至善之地而不遷,蓋必其有以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慾之私也。”

宋朱熹在《大學章句》中解釋說:“止者,必至於是而不牽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言明明德、親民,皆當至於至善之地而不遷。”其意為:修身育人,都必須達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動搖。

止於至善…


尺寸:136cmⅹ35cm

紙質:長纖維宣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