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片的開拓者

萬氏兄弟,中國美術片的開拓者。包括萬古蟾(1899~1995)、萬籟鳴(1899~1997)、萬超塵(1906~1992)、萬滌寰4人。


中國美術片的開拓者

萬氏兄弟自幼喜愛繪畫,很早就萌發萬泉河之晨創作中國動畫片的念頭。萬氏兄弟經過多次試驗,終於在1925年繪製成功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廣告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1926~1940年萬氏兄弟合作完成了《大鬧畫室》、《國人速醒》、《民族痛史》、《龜兔賽跑》、《駱駝獻舞》、《抗戰標語》等多部動畫短片。1941年,完成了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鐵扇公主》,極富民族特色。萬超塵在1951年與他人合作,研製了彩色關節木偶,並於1953年攝製了中國第一部木偶片《小小英雄》。此後擔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導演,拍攝了《機智的山羊》和《雕龍記》等。這兩部影片均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萬古蟾1956年開始研究剪紙片,1958年拍攝了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此後他又完成了《漁童》、《濟公斗蟋蟀》、《人參娃娃》、《金色的海螺》等剪紙片,並先後在國內國際獲獎。剪紙片開拓了美術片的新片種。萬籟鳴於1960年參加《大鬧天宮》的繪畫設計和編導工作,該片富於民族色彩,場面宏大,色彩繽紛,多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萬籟鳴


萬籟鳴

  如果說吳承恩在文學上成就了《西遊記》,那麼,萬籟鳴則在動畫電影《大鬧天宮》上成就了孫悟空,這兩部作品猶如絕世雙璧,必將共同名垂青史。

  萬籟鳴,原名萬嘉綜,他和弟弟萬古蟾是孿生兄弟,一八九九年農曆十二月十八日上午午時許出生在南京黑廊的一所舊房子裡。父親萬寶葵,號鶴籌,曾立志讀書,可惜天資不高,十年寒窗終功名未就,後該行做綢緞生意。母親為人正直、心靈手巧、會繡花、擅織錦、更會剪花樣。對於萬氏兄弟來說,母親是他們的啟蒙老師,是個無所不能的人。母親一共生了七個孩子,長期以來苦於多子,最後只剩下兄弟四個,分別取名為萬嘉綜、萬嘉綨、萬嘉結和萬嘉紳,籟鳴、古蟾、超塵、滌寰是他們以後所取的號。由於他們以後從事美術電影和美術工作使用的都是他們的號,以致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名了。在萬氏四兄弟當中,以萬籟鳴的成就最高,成為四兄弟中的核心力量。

  萬籟鳴天性好動且想象力豐富,喜歡看動的東西,在今天看來,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動”的藝術。樹影婆娑足以讓他物我兩忘,鳥蟲動物無不能引起他的濃厚興趣,觸發他的遐想,連牆上的黴點也能讓他就勢取形,看出人、虎、樹的形態。以致在他以後的生活中一旦出現新的具有動態的藝術形式,便會引發他內心的“所思”,使之興奮、著迷,並付諸實踐。在這一點上,即使成年以後,童年的那些“所思”依然可以從他所創作的藝術作品中得以體現。

  萬籟鳴小時候學畫就幻想如何使畫中的人物和山水動起來,皮影戲的出現基本符合他兒時的想法。這種具有動態的藝術圖像的表現形式,從此在他的心目中播下了最原始的“動畫”種子,直至萬氏兄弟相繼到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在城隍廟看到“活動西洋鏡”以後,才真正打開了困惑他們多年的思路,並決定了他們兄弟幾人一生所走的道路。


1918年,初到上海的萬籟鳴


走馬燈和皮影戲作為民間工藝的在我國源遠流長,千百年來儘管時有變革,但在“動”的問題上依然停留在簡單的手工裝置層面上。萬氏兄弟此時意識到,如果沒有現代科學技術上的結合,尤其沒有現代電影技術的產生,“動畫”永遠只能是個夢想。走馬燈、皮影戲與萬氏兄弟的不期而遇,在他們的動畫電影探索之路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26年,萬氏兄弟受《從墨水瓶逃出來》的啟發,製作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標誌著中國美術電影從萬氏兄弟手中誕生。

  1927年初,《大鬧畫室》與觀眾見面,轟動了申城,人們觀看了《大鬧畫室》採用動畫影片後風趣地說:“影片裡的畫會動了,你們畫動畫的兄弟四人都累得不會動了”。

  《大鬧畫室》是模仿歐美動畫片真人和動畫相結合的方法制作的。影片在現在看來,情節簡單,質量粗糙,但影片的製作方法既省錢又能快速出片,對處於戰亂時期,人力、物力、財力嚴重不足情況下,萌芽狀態中的我國動畫電影,是最適合不過的辦法了。

  如果說在動畫中採用真人合演的想法,是為了節省資金和時間的話,那麼,在故事片中採用動畫片的技法來處理特技鏡頭,則是藝術上的大膽嘗試和突破。1928年,在故事片《火燒紅蓮寺》中,萬氏兄弟就成功的運用動畫特技拍攝了空中鬥劍等法術鏡頭。之後,明星公司出品的《香革美人》,電通公司出品的《都市風光》,文化影片公司出品的《父母子女》等片中,都插有他們繪製的動畫鏡頭,豐富了早期的故事片的觀賞性。

  二三十年代,漫畫作為一種鬥爭的利器在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運動中產生,同時也孕育出一批優秀的漫畫家。萬籟鳴自然不甘沉寂在單純繪畫和他的動畫世界裡,少時的家道不幸與屈辱的社會現象,無不牽動他的青年血性和社會良知,他經常參加一些漫畫家的聚會活動,創作了大量的諷刺漫畫來警醒世人,如《驅蚊》、《物質的壓迫》和《國恥掛圖》等等。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4月至5月間,萬籟鳴還曾作為《現象漫畫》雜誌的主編,出版了2期漫畫。儘管這本雜誌的影響沒有《時代漫畫》大,但在這個動盪的時期,萬籟鳴的《現象漫畫》和其他雜誌一起已成燎原之勢,“使漫畫運動大步踏入黃金時代(黃茅《漫畫藝術講話》)”

  漫畫,猶如一塊敲門磚,幫助萬籟鳴走進了繽紛的藝術世界,即使在他動畫藝術創作的高產時期,也始終沒有放棄對漫畫藝術的創作。除了我們常見的單幅漫畫以外,他還創作了多部卡通類連環畫,僅筆者收藏的就有:《小貓阿咪》(1957年)、《小魚和小螺》(1957年)、《小人國》(1961年)和《三打白骨精》等。同樣,即使在香港期間,不能從事動畫的歲月裡,但他依然用漫畫的形式編繪了《動畫影片的攝製過程》,發表在香港《長城畫報》(1952年第23期)上,籍以宣洩他內心不能如願的苦悶,同時也用來弘揚中國的美術片事業。


中國美術片的開拓者


  《我與孫悟空》是萬籟鳴在八十七歲高齡時口述,其長子萬國魂執筆的一部回憶錄。這部作品著重記錄了飲譽中外的動畫片《大鬧天宮》的創作過程,同時也是記錄萬籟鳴先生一生追求動漫的自傳史。

  初讀這本書時,我們除了感嘆萬氏兄弟對中國動畫事業不懈的探索精神之外,更多的感受是萬籟鳴對動畫藝術的探索之經歷象孫悟空的命運一樣,歷經磨難終成正果。

  “我從小就喜歡《西遊記》這部小說的故事和人物,它那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藝術構思深深的吸引了我。幾十年來我一直懷著這樣一個願望:把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神話繪成動畫,特別是最激動人心的孫悟空《大鬧天宮》的一部分。”(萬籟鳴《我與孫悟空》)

  《大鬧天宮》一直是萬氏兄弟想拍的一部動畫片。直至1939年,也就是在拍攝《鐵扇公主》之前,他們曾有一次機會拍攝這部作品。此時的萬氏兄弟正值壯年,儘管已經搞了十幾年的動畫工作,拍攝了近20餘部短片,有著一定的拍攝經驗和社會知名度。但此時的孤島上海,資本家考慮到拍攝動畫電影成本大,創作週期長,成本回收沒有把握,也都不願投資。


中國美術片的開拓者


晚年萬籟鳴

  為了能拍攝這部夢寐以求的動畫作品,只要有資本家願意投資,他們寧願自己提供攝影機械和拍攝用具,支取極少的生活費甚至不要生活費他們也願意。

  兄弟幾人終日奔波,四處遊說於諸資本家之間,費了不少周折後,終於有人願意投資,而且點名要他們拍攝《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下可把他們兄弟幾個樂開了,認為孕育了這麼多年的計劃,終於可以實現了。他們夜以繼日的籌劃,訓練工作人員,整修攝影器材和各種用具,用了近半年的時間精心進行造型設計和場景。可是,就在他們滿懷信心想要大幹一場的時刻,投資商忽然要求停止拍攝。原來,當時市場上的電影膠片、藥粉等材料漲了好幾倍,如果把已經買進的用於拍攝《大鬧天宮》材料轉手拋售,可能比拍攝影片所賺的錢還要多上好幾倍。資本家當然不會放棄眼前的利益,可是這個突發的變故對此時的萬氏兄弟來說的的確確是個晴天霹靂,半年的心血就這樣付之東流,多年的願望幾成泡影,失望和惆悵不言而喻。

  1940年初,美國的迪斯尼推出了動畫長片《白雪公主》立即風靡了全世界,在上海放映時也是盛況空前,票房居高不衰。

  那時我思想上考慮的是,既然美國人可以搞表現他們西方民族特色的《白雪公主》,我們當然也可以搞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鐵扇公主》。我突發奇想,如果《鐵扇公主》能夠繪製成功,就可以有機會讓全國人民也包括廣大海外僑胞和一部分外國人一睹兩位“公主”的芳顏,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作一個全面的比較。(萬籟鳴《我與孫悟空》)


中國美術片的開拓者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手冢治虫非常崇拜萬籟鳴。在他青少年的時候,曾因看過萬氏兄弟製作的〈鐵扇公主〉,而受影響才下定決心從事動畫片的職業,之後,成功拍攝出了《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日本動畫片。1959年鈴木出版協會刊物上,手冢治虫曾撰文《栩栩如生的影片》,文中還提及《鐵扇公主》在宣傳抗日中的巨大影響。

  帶有團結鬥爭精神的《鐵扇公主》一經問世,便引起日本人的注意,萬氏兄弟的行蹤也被進入日本人的視線。考慮到家人的生命安全,萬籟鳴經過再三考慮,秘密偕同愛人和孩子避往尚未被日軍佔領的安徽屯溪,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

  好不容易等到抗戰勝利,原來活躍在大後方的大批進步電影工作者迅速從重慶等地回到上海開闢電影陣地,萬籟鳴多麼希望“動畫藝術”也可以因而“死而復甦”。然而此時的上海的電影市場充斥著大量色情、兇殺、荒唐的美國好萊塢影片,國民黨的製片廠斷然不會拍攝動畫片,僅存的進步電影製片廠也朝不保夕,也不可能拍攝自己的動畫電影!僅存的一線希望再次中斷,重操舊業的夢想又再成泡影。在這種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為了給動畫事業尋找一條生路,萬籟鳴再次經歷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選擇了離開愛人和孩子,與弟弟萬古蟾一起於1949年初乘船去了香港。

  建國以後,新中國的美術片事業東北電影製片廠南遷上海,在著名漫畫家特偉的領導下,成立了專門的美術片組,並匯聚了象包蕾、金近、靳夕、馬國亮、王樹忱、虞哲光、章超群、唐澄等一大批專業人才。萬籟鳴感召於國內美術電影的大力發展以及黨和國家對動畫電影事業的重視,於1954年毅然從香港輾轉回到上海。回到美影廠以後,萬氏兄弟儘管已經年過半百,但對新中國美術電影事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和激情。在夏衍、陳荒煤、特偉的大力支持下,萬氏兄弟開始了全身心的美術電影創作。

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初期,先後繪製了《大紅花》、《牆上的畫》、《美妙的顏色》等動畫影片。萬古蟾負責剪紙片組,大膽嘗試,敢於探索,創造出我國第一部剪紙影片《豬八戒吃西瓜》,豐富了我國美術電影的片種,開啟了我國剪紙片創作的歷程。萬超塵負責木偶片組,之後並晉升為技術副廠長。

所有的地位和榮譽以及優越的創作環境都不能泯滅萬籟鳴完成《大鬧天宮》的心願。從兒時的皮影戲《孫悟空跳出如來佛掌》到從30年代《大鬧天宮》中途夭折,再到香港籌拍《大鬧天宮》的未竟之志,無不加深萬籟鳴完成《大鬧天宮》的信心和決心。每一次的經歷也讓萬籟鳴加深了對孫悟空這個人物的認識。孫悟空歷經磨難、終成正果的命運多麼像自己的人生歷經,在經歷了《鐵扇公主》的火焰山之後,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的花果山。孫悟空與萬籟鳴,猶如時空轉世,在20年後的上海再次謀面,繪製《大鬧天宮》的願望終於在60年代得以實現。萬籟鳴在《二十年的夙願實現了》一文中這樣寫道:

  “這個一度死去的願望開始復活,滋長,要實現它的要求變得越來越強烈。廠裡瞭解我的心情在前年春天將繪製《大鬧天宮》的任務交給我了我,在人力、物力各方面給了我很大的支持。

  在製作過程中,我們在改編劇本、人物造型、背景設計、服飾裝置、人物動作等方面遇到了不少的困難。我們在觀摩各兄弟劇種演出的有關《西遊記》的劇目,我們發覺各兄弟劇種由於生活、物理條件的限制,在時間空間的處理上,在形體動作上,不能不受到一定得影響。動畫藝術在這一點上,就具有其他劇種所沒有的特點。


我們攝製組全體人員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畫稿六、七萬張,終於使孫悟空的動畫形象出現在銀幕上,實現了我幾十年夢寐以求的願望。”(萬籟鳴《二十年的夙願實現了》)

  影片公映後,在國際上產生巨大轟動,迴響非凡,曾先後榮獲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1963年中國第二屆電影百花獎;1978年第二十二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和葡萄牙第十二屆菲格臘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1980年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委員會一等獎;1982年厄瓜多爾第五屆基多國際兒童電影節三等獎。


  萬古蟾

  萬古蟾,原名萬嘉淇。他和老大萬籟鳴是雙胞胎兄弟,從小就喜歡繪畫。1919年,19歲的萬籟鳴到上海商務印書館美術部工作不久,萬古蟾便考進上海美專西畫科插班學習,萬超塵則考進上海東方藝專裝飾系。

  20年代初,美國卡通片開始在華放映。萬籟鳴在欣賞之餘,就和兄弟們共同探索製作“卡通片”的奧秘。經過無數次失敗,他們繪製的卡通畫終於活動起來了!消息傳出,商務印書館活動影戲部約請他們繪製“舒振東華文打字機”的廣告片,這是中國第一部卡通廣告片。

  1926年,萬氏兄弟進入長城畫片公司,製作了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1931年起,他們又在聯華影業公司先後製作了宣傳抗日的《同胞速醒》、《精誠團結》以及寓言片《龜兔競走》等。1932年,萬氏兄弟轉入明星影片公司卡通部,繪製了長達八十分鐘的《卡通集》。該片由六個短片組成,由張石川的小女兒張敏玉和卡通人物小黑猴、黑貓、小黑狗、小白兔等,匯串成一部富有教育意義的卡通片。抗日戰爭爆發之前,他們大致繪製了近20部動畫短片,這些短片的造型、動作,大都模仿美國形式,洋味很濃。1936年大萬寫過一篇《閒話卡通》的文章,立中檢討了這個缺點,並說:“要使中國動畫事業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必須在自己民族傳統土壤裡生根。”可惜,他們還未來得及實現自己的藝術改造,全面抗戰的炮聲就打響了。

 1938年,除老四萬滌寰留在上海改營照相業務外,其餘三萬均由上海來到武漢,後來又到重慶,以動畫為武器,開展抗日宣傳活動。

  抗日戰爭爆發後,萬氏兄弟進入中國電影製片廠工作,參與制作《抗日歌輯》7輯、《抗戰標語》5輯等動畫短片。1940年,他與萬籟鳴應上海新華影片公司之邀,成立“新華卡通部”,繪製並導演了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就在萬氏兄弟醉心於心愛的動畫藝術,準備再接再厲繪製《大鬧天宮》時,由於連年的戰亂與動盪,他們的動畫創作被迫再次中斷。為了生活,他們只好各自謀生,去拍照片、畫廣告、到街頭給行人剪影,去電車上售票……

  1950年,東北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從興山遷到上海。在特偉等人的領導下,各路美術家與動畫工作者先後會師上海。除去老三萬超塵在上海外,大萬和二萬分別於1954年和1956年由香港返回上海。萬古蟾隨即投入剪紙片的創作工作。


  據萬古蟾的後人萬百五教授回憶:當年他的父親每天早晨堅持寫書法,除了到美影廠工作,幾乎不參加任何社會活動。回到家裡就擺弄桌子上擺滿的銅絲、關節、合頁以及發條等類似的東西……。此時的萬古蟾已經開始研究和製作剪紙片的拍攝了。

  有著動畫製作與拍攝經驗的萬古蟾此時產生拍攝剪紙片的想法,不僅僅是因為剪紙片比動畫片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一想法與當時美影廠要大力發展民族風格動畫片的想法不謀而合。此想法一經提出,便得到時任美影廠廠長特偉的大力支持。

  1957年初,萬古蟾帶領胡進慶、陳正鴻、詹同、劉鳳展、謝友根、車慧及杜春甫等組成剪紙片試驗小組,著手籌拍剪紙片。他們到各地觀摩學習研究,向老藝人們學習。比如到陝西省觀摩皮影木偶演出,到湖南訪問曾出國作巡迴演出的湖南皮影木偶劇團等,此外還蒐集了很多民間窗花、剪紙等藝術形象。

  探索中的剪紙片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試製樣片時他們攝製了不少新式樣。有陝西和湖南的皮影式樣,也有民間窗花和北方流行的剪紙式樣,也有象國外的剪影片式樣。試拍第一次沒有成功,由於操縱時人物沒有定位,所以拍出的人物動作很抖動。1958年初,開始第二次試拍,由於接受了第一次試拍的教訓,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戰,《豬八戒吃西瓜》這部中國第一部剪紙動畫片終於在1958年9月試製成功。自此,中國的動畫電影誕生了一個新的品種。


  關於剪紙片,西方早在20世紀20年代便已經出現以剪影方式的剪紙片式樣,如《阿基米德王子歷險記》(1923年)。萬古蟾認為:“國外剪影片的式樣,人物各部位漆黑一團,輪廓不分明,過於簡單化,倒不如我國民間窗花剪紙多彩多姿,鮮豔可愛……。”(萬古蟾:談剪紙影片《上影畫報》,1958年第12期)

 萬超塵

  萬超塵,原名萬嘉結,在萬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我國早期動畫影片的拓荒者之一。中國美術片導演、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萬超塵於1922年南京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肄業,1924年上海東方藝術專科學校學裝飾畫肄業。1925年加入商務印書館活動影戲部,同年和哥哥萬籟鳴、萬古蟾、弟弟萬滌寰一起繪製我國第一部動畫廣告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1930年進入上海聯華影業公司,1938年到武漢中國電影製片廠卡通室工作,抗日戰爭期間和兄弟們繪製了宣傳抗日救國的多部動畫短片。1946年赴美國好萊塢考察彩色動畫電影技術,1948年回到祖國。

  新中國成立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1953年在上影美術片組試製成功我國第一部木偶片《小小英雄》。後又在彩色木偶片《神筆》、《火焰山》中擔任技術指導。導演的彩色木偶片《機智的山羊》、《雕龍記》分別獲1958年第一屆布加勒斯特國際電影節木偶片獎和1960年第二屆電影節銀質獎。


  直至七十四歲,萬超塵依然還擔任著影廠技術副廠長兼木偶片總技師的繁重工作,一心一意的為中國的美術片事業奉獻著!

  如今,把一生獻給中國動畫藝術探索的萬氏兄弟已經離我們而去,他的生命的長度作為我國動畫藝術的起點,始終被一代一代的動畫人繼承著、踐行著……當今天的我們從事全新的動畫藝術創作,所面臨的大量的瓶頸問題,無非都是二十多年萬籟鳴先生所思考的:

  “……在我國美術片領域中還有大量的問題有待我們去探索和實踐,諸如動畫的民族化問題,動畫劇本問題,以及動畫人物形象、性格、語言、動作、音樂,動物的擬人化,蒙太奇的創新,攝製技術等等。我要繼續比較,研究中國動畫與歐、美、日動畫在思想內容,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上的不同,總結經驗教訓,走民族化道路……。”


 萬氏兄弟動畫電影作品年表

  1、舒振東華文打字機(1922)萬氏四兄弟

  2、益利汽水、味精(1923-25)萬氏四兄弟

  3、大鬧畫室(1926)萬氏四兄弟

  4、一封書信寄回來(1927)萬氏四兄弟

  5、紙人搗亂記(1930)萬氏四兄弟

  6、狗偵探(1931)萬氏兄弟、鄭小秋

  7、龜兔賽跑(1932)萬氏四兄弟

  8、國人速醒(1932)朱石麟、萬籟鳴

  9、血錢(1932)萬氏四兄弟

  10、精誠團結(1932))朱石麟、萬籟鳴

  11、勿忘國恥(1932)萬氏四兄弟

  12、航空救國(1933)萬氏四兄弟

  13、民族痛史(1933)萬氏四兄弟

  14、漏洞(1934)萬氏四兄弟

  15、駱駝獻舞(1933)萬氏四兄弟

  16、飛來禍(1935)萬氏四兄弟

  17、抵抗(1935)萬氏四兄弟

  18、抗戰特輯、抗戰歌曲(共四集)、抗戰標語(共兩集)(1937)萬氏三兄弟

  19、上前線(1939)萬超塵

  20、鐵扇公主(1941)萬籟鳴、萬古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