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13歲男孩玩“手遊”頻充值 一個月花了三萬多元

江門13歲男孩玩“手遊”頻充值 一個月花了三萬多元

  近日,有家長向記者反映稱,自家13歲多的小孩用家長手機上網課之餘,還玩起了兩款騰訊旗下的手機遊戲,期間竟偷偷綁定了家長的銀行卡,充值了34000多元。

江門13歲男孩玩“手遊”頻充值 一個月花了三萬多元

  家長盧先生告訴記者,原本銀行卡里有34000多元的,但有次消費時顯示餘額不足。去銀行查流水才發現,從今年3月到4月初,密密麻麻六頁紙的消費記錄,全部寫著“財付通充值”,金額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他媽媽以為我拿了,我說不是我拿的,後來回家問兒子,才知道是他玩網絡遊戲,充值買裝備之類的用完了。”

  盧先生的兒子小可(化名)今年13歲,一直有接觸手機遊戲,但是從未充過值。直到今年3月,他拿媽媽的手機上網課,無意中發現,充值可以讓自己在遊戲中變得更“厲害”。

  小可說:“我拿我媽媽的電話號碼開了一個新的微信玩遊戲,突然發現竟然可以充值,所以我就買了遊戲裡的衣服、裝備,覺得很漂亮,讓別人覺得我很厲害,有新皮膚。”

江門13歲男孩玩“手遊”頻充值 一個月花了三萬多元

  就這樣,小可不停充值。直到手機提示“銀行卡餘額不足”。小可告訴記者,登陸游戲需要身份認證,而他一直都是用自己的身份信息進行登陸的,可支付起來卻不需要密碼。“我媽媽的銀行卡就綁定在我那個號,她的微信支付有密碼,但我這個微信支付卻沒有密碼。”

  目前,盧先生已經通過在線客服,向騰訊手遊公司提出申訴。

  盧先生說:“說真的,是我們家長疏忽了,希望遊戲公司那邊可以證實真的是未成年人花的,可以退款。”

江門13歲男孩玩“手遊”頻充值 一個月花了三萬多元

  律師:小孩屬“限制行為能力人” 擅自充值或可要求退款

  對此,律師周瑩表示,13歲的小孩屬於《民法總則》中的“限制行為能力人”。按照該規定,“八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

  周瑩說:“該小朋友在遊戲平臺中的充值金額已遠超其行為能力,且沒有經過其法定代理人(監護人)的同意或追認,其與遊戲平臺之間的服務合同可推定為無效。但是在遊戲平臺上充值,通常需要輸入微信支付密碼,家長應舉證證明充值行為是小朋友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操作,否則可能要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無法要求遊戲平臺退還款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