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故事讲好,才是文学找回大众的关键

阿桂哥


阅读率下降了吗?没有。应该说,阅读率一直都是在上升。不信,你看看,如今街上的人,边走边刷屏的,远比以前边走边看书的人多了。不信,你到地铁上公车上看看,几乎一车厢的人都在刷屏……

不是阅读量下降,是大众渐渐远离了纯文学。一些帖子、一些段子一发出来,点击量很快就十万+。

大众对纯文学的敬而远之,作家是有责任的。

一些作家喜欢玩高深玩手法。有的借来什么意识流,有的在搞什么超现代主义,把一个很好的故事,颠三倒四地拼接,借以标榜自己的写作手法高超和新锐……殊不知,过分地玩手法,加重了大众的阅读难度,特别是在泛娱乐化的今天,这是作家们自己在把文学玩死,把文学玩成圈子里的事情,玩成了作家们互相吹捧互相抬轿的事情。而大众则是更多地喜欢快餐文化,更多地喜欢段子和八卦……有人说,如今国民的阅读量下降。我说,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不是阅读量下降,而是对纯文学的兴趣越来越淡薄,甚至是敬而远之。

什么超现代派、什么新锐派、什么意识流……这些东西,大众莫名其妙,而作家、评论家们却在美滋滋的自鸣得意。作家们高大上了,十分的象牙塔了,可大众们却是越来越生厌了。试想,那么长的句子,一两百字,都没有一个顿号和逗号,让人读起来,差不多要气绝。这不是存心抛弃大众吗?一件顺理发展的事情,你颠来倒去地讲,读者要弄明白,不是很费神吗?

把故事讲好,才是文学找回大众的关键

白居易给邻居老太太念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风格就是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个文学主张,在我国的文学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据史书记载,白居易每写完一首新诗,都要拿去念给邻居老太太听,老太太说能听懂了,他才定稿抄录出去; 老妇人说不理解,他就进行修改,直到老妇人说理解了方才罢休。一个文学大家,一个流芳千年的大诗人,就是这样炼出来的。

超现代派、新写实、意识流……你们玩吧,你们自己互相吹捧吧,于是,大众不买账了。你说,纯文学的读者越来越少,作家们没有责任吗?

还有一个,就是创作方向的问题。一些作家远离宏大叙事,如今,一些作家都把讲故事看成不那么重要。他们认为,故事不要那么典型,情节也不要那么复杂,要淡化情节,要突出人物。为此,他们热衷去写那么一点情感和体验,描绘那么一点状态。某女作家写了一个酸菜和浆水,写的事情是有地方的特色,也真实,可我总觉得,社会意义不大。某些作家,热衷写小人物的命运,他们不爱帝王将相,也不喜欢时代英雄,更不愿意去讴歌时代精神,他们只关怀弱小苍生,如《一地鸡毛》、《单位》、《风景》、《烦恼人生》等,叙事姿态大有“实录精神”、“平民视野”和“反英雄”,他们拒绝崇高和典型,写的全是生活琐事,是写了一些生活状态,却又不能把春秋笔法的以小见大学到手。这样的小说,没有了硬核故事,于是,激发不起大众的阅读欲望,就只能在圈子里玩,你吹捧我我吹捧你。最后,只能是圈子越来越小。

其实,读小说,绝大多数人还是在乎一个好的故事。

小说,是相对《大学》、《中庸》、《尔雅》这些经典著作而言的。经典著作是宣教和教化,有强灌的味道;小说起源于街谈巷议,所以小。小说,讲的事情来源生活,但小说也是教化,是以事说理,是寓教于乐潜入人心,讲究艺术手法。小说说的理抒的情,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适当的夸张、拔高和美化,大众能理解。

一个好的小说,只有三件事,1、讲好一个故事;2、塑造一个或者几个有性格的人物;3、能够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感受到一种情绪。这3点,应该是最基本的。至于什么意识流等,都是手段,适当玩玩可以,过了,就让人生厌。

无论小说还是诗歌、散文,都是来源与生活,但高于生活,讲究主题的提炼,注重用典型的事件来塑造典型的形象。可如今的作家们诗人们,对于高于生活的理解都走偏了,进入了误区。意识流、淡化情节等手段的过分使用,使得文学作品失去了大众喜爱的基础。传统的叙事,有顺序、倒叙、夹叙夹议等,可如今,出现许许多多让大众摸不清头脑的手法。传统文学手法,讲究人物性格的塑造,也不排除移花接木,可如今的作家们塑造人物的手法,花样百出。如今,出版事业发达,文学作品无数,你还能塑造出怎样的不同于其他的人物来?如今,还有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不能在过去的文学作品里找到?

塑造典型人物的空间越来越小,但讲述典型事件的空间总是无限的广大,说理抒情的空间也是无穷无尽,只要你有心去发现……

如果文学总是与落伍者、孤单者、寂寞者相濡以沫,过分地表达人情和关怀,最终将会变异为一种写作投机。因为,随着历史的向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开明,那些黑暗面将越来越少,被历史遗弃的人和事越来越少,那些被前进的社会冷落的生命将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说,需要把文学当作生命的一盏灯来照亮人生道路的人也就越来越少,需要这样的作品来陪伴、温暖、激励的人越来越少反之,需要正能量需要文章来提高自身素养的人越来越多。传播的价值,还是硬核故事。说到底,人们还是需要历史演义、英雄传说、时代楷模、民间传奇等宏大叙事的作品。

有人说,强者多不介意文学,强者只是把文学当作点缀。我认为,这句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当然,什么时候都有有土豪附和文雅的事情,但,大多数人,在衣食无忧之后,还是需要好文章正能量文章的。

宏大叙事的作品,就是在提供正能量。那些书写黑暗面书写小人物的作品,必定走向衰落。只有那些能提供好故事提供正能量的作品,才能将大众寻找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