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員工反感的三句話,80%的員工聽完後說:還是讓我辭職吧

在網絡運行維護崗位上幹了5年的小汪打算辭職,部長同意了,總經理卻不同意。部長說我已經盡力做思想工作了,小汪去意已決。總經理自信地說,我來和他談。

談了一個多小時,小汪離開總經理辦公室的最後一句話是:還是讓我辭職吧。

我和小汪關係不錯,對此感到好奇,總經理都和你說了啥?小汪憤憤地說,別提了,他說的三句話,越聽越鬧心。


讓員工反感的三句話,80%的員工聽完後說:還是讓我辭職吧

一、“我給你說實話,公司未來發展非常好”

公司好不好,未來有沒有希望,老員工最有發言權。作為負責網絡運行維護的小汪,長年接觸公司各種數據,自然對情況一清二楚。老員工一旦下定決心離開,基本上是板上釘釘。

老員工不需要畫大餅,只需要實打實的好處。面對知根知底的老員工,企業負責人最需要做的是坦誠相見,從感情入手,做好現實待遇提升。

在沒有增加待遇的前提下,以這句“我給你說實話”作修飾,表面上站在員工立場真心交流,其實仍然逃不過忽悠的本質,難道以前說的是假話?

退一萬步來說,如果沒有實際的好處吸引,即使公司未來發展非常好,跟你又有多大關係,你是股東嗎?以後發展怎麼樣不好說,現在不走基本可以判定為吃虧。


讓員工反感的三句話,80%的員工聽完後說:還是讓我辭職吧

二、“你是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前途不可限量”

一個崗位一級平臺。以重點崗位吸引人、鍛鍊人、穩定人,歷來是凝聚人心的關鍵狠招。

有的員工感到,好不容易爭取到一個重點崗位,萬一公司發展好了,自己也就水漲船高。

還有的員工認為,不管將來如何,能夠增加一個重點崗位的經歷,也是一筆財富。於是,有的猶豫,有的放棄,有的就留下來了。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拋開公司發展得怎樣不說,但就眼前的封官許願,難免給人權宜之計的印象。古代學藝不過3年,體制內一個級別提升的基本期限也是3年。如果是重點培養對象,在級別和薪檔提升上就會明顯變化,用不著在一個崗位上幹5年。

如果真的有心培養,根據領導評價、崗位提升、薪酬變化等因素都可以做出相應判斷,得出初步印象,這一切都用不著等5年。


讓員工反感的三句話,80%的員工聽完後說:還是讓我辭職吧

三、“馬上就要提薪了,現在走不是傻嗎”

收入水平最能體現企業文化理念、經濟實力和領導決心。一個好單位,必定把員工利益放在核心位置,把留住人才作為根本戰略,收入待遇不會虧待。

小汪在本單位工資5千,對方公司直接開出1萬。面對絕對的收入差距,再多的道理都是蒼白的。你精心製作的大餅,真沒有對方的燒餅有吸引力。

江湖上確曾有過馬雲帶領十八羅漢從無到有創業的故事,但是更多還是“大河有水小河滿”的道理。

“馬上”是一個模糊概念,可能幾天,也可能幾個月、幾年。“提薪”是企業的重大舉措,建立在經濟效益穩定增加的基礎上,且優先滿足公司發展儲備,絕非輕而易舉能成。

就算公司要提高福利待遇,一般也是先從提高彈性的獎金入手,而非先提升基礎底薪。因為獎金可以根據效益有變化,而基礎底薪升上去就很難降下來,這是企業極力避免的情況。

溝通是相互的,首先立足於互相尊重。公司與員工在法律定義上是平等的主體,不存在誰大誰小的問題。

不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角度考慮,動輒以教訓口吻說別人傻,最容易招致反感。從這一點來說,總經理的情商是有限的,談話失敗就是意料之中。

讓員工反感的三句話,80%的員工聽完後說:還是讓我辭職吧

【樸素文明建議】強扭的瓜不甜。面對員工的個人走留意願,管理者應該立足於摸清真實意圖,與員工進行真誠交流。除此之外,任何謊言和欺騙都是短視做法。

讓員工反感的三句話,80%的員工聽完後說:還是讓我辭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