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姿態可不是“低人一等”

放低姿態,並不表明你就“低人一等”,而是為了避免爭鋒相對。有的人爭強好勝,不願放低姿態,做事時更不懂退讓之道,結果常常會碰到軟釘子。他們那種過於直耿的性格,難免會在處事過程中吃虧碰壁,得不償失。

低姿態可不是“低人一等”

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有一尊雕塑被稱為“鎮館之寶”。這是一尊跪射俑,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豎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側 ,雙目炯炯,凝左前方。兩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狀。

在秦始皇兵馬俑中已經出土清理的1000多尊陶俑中,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是唯一一尊未經人工修復的。仔細觀察,就連衣紋、髮絲都還清晰可見。

為何只有這尊兵馬俑保存的如此完整?這得益於它的低姿態。它的右膝、右足、左足三個支點呈等腰三角形支撐著上體,重心在下,增強了穩定性,與兩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傾倒、破碎。因此,在經歷了兩千年的歲月風霜後,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低姿態可不是“低人一等”

由跪射俑想到處世之道。初涉世的年輕人,往往個性張揚,率性而為,不會委曲求全,結果可能是處處碰壁。而涉世漸深後,就知道輕重,分清了主次,學會了內斂,少出風頭,不爭閒氣,專心做事。像跪射俑一樣,保持生命的低姿態,避開無謂的紛爭,避開意外的傷害,更好地保全自己,發展自己,成就自己。

老子說,當堅硬的牙齒脫落時,柔軟的舌頭還在。柔軟勝過堅硬,無為勝過有為。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絕不是懦弱和畏縮,而是一種聰明的處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低姿態可不是“低人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