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赔偿东南亚却助推本国经济腾飞,日本如何在困境中逆袭?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国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面对东南亚国家提出的巨额赔偿要求,日本从最初的消极、被动转向了后来的积极、主动,并最终以战争赔偿为突破口,打开了东南亚市场,最终帮助日本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日本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战后赔偿东南亚却助推本国经济腾飞,日本如何在困境中逆袭?


战后初期:东南亚国家狮子大开口,日本拒绝赔偿

战后初期日本对待战争赔偿消极、被动的态度,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美国极力压制日本。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麦克阿瑟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解散日本军队、拆除日本的军事设施、逮捕战犯、剥夺职业军人的公职、整肃日本极右势力、拆散日本财阀、实行土地改革、颁布新宪法从而推进日本的民主化改革等等一系列措施,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日本对世界的军事威胁迅速降低。

因为这一阶段美国对日本进行全面压制,特别是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全面压制,为了保护自己的民族产业免受进一步摧残,这一时期日本对东南亚国家提出的一系列赔偿要求采取了消极、被动的态度,迫于美国的压力只允许拆除国内一部分军需工业设备进行赔偿。

战后赔偿东南亚却助推本国经济腾飞,日本如何在困境中逆袭?

一方面是东南亚国家狮子大开口,要求的赔偿额让日本无法承担。

1951年,在美国主持下,《旧金山对日和约》签字画押,日本需要对东南亚各国履行赔款义务。

在协商赔偿数额和赔偿方式的初期,双方的分歧巨大:1951年12月,印尼代表团提出了大约180亿美元的消费品和劳务赔偿,被日本拒绝;1952年1月,菲律宾提出了日本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赔偿80亿美元,日本同样拒绝。

其实早在和约签订初期,日本就明确提出了赔偿的四条原则:(1)不超出日本经济的承受能力;(2)以日本有余力为限;(3)在日本不负担外汇的范围内进行;(4)接受原料加工不应妨碍日本正常的出口贸易。

从上述原则不难看出,日本答应赔偿的首要原则是保障自己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东南亚提出的巨额赔偿显然违背了日本答应赔偿的初衷。

此外,日本初期拒绝赔偿除了东南亚国家要价过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日本正在忙于为美国做好战争服务工作。

战后赔偿东南亚却助推本国经济腾飞,日本如何在困境中逆袭?

朝鲜战争后:日本积极签订赔偿协议

朝鲜战争爆发后,作为美军占领地且技术力量雄厚的日本,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美军的后勤补给基地。

美国把日本的各领域经济转入战时机制,作为美军的物资加工地,从朝鲜战争爆发到1953年底,美国为进行战争向日本大量的“特需订货”。大量美军士兵在日本进行特殊训练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

从朝鲜战争爆发到结束,美国与日本签订的特需合同金额达到了十三亿美元,加上美军修整的服务费用,总共超过了36亿美元。

这三年半时间里,日本几乎所有的生产部门都在加紧生产供应美国的军需。美国首任驻日大使墨菲曾说道:“日本以惊人的速度,将四个岛变成一个大的供应地,如果没有这一招,朝鲜战争就打不下去。”

朝鲜战争带来的“特需景气”让日本着实发了一笔横财,日本开始重新考虑对东南亚赔款问题,并计划以战争赔偿为契机为自己寻找一条经济发展的出路。

战后赔偿东南亚却助推本国经济腾飞,日本如何在困境中逆袭?

1953年9月日本外相冈崎胜男访问菲律宾,这次访问成效显著,菲律宾放弃了原来80亿美元的赔款要求,经过几年的交涉,1956年5月9日,日菲赔偿协定签订,日本以提供商品和劳务的形式在20年内向菲律宾提供5.5亿美元赔偿,两国随之建立外交关系。

在这期间,日本与缅甸同样达成了《日本国与缅甸联邦的赔偿及经济协作协定》,日本在10年内向缅甸提供价值2亿美元的实物和劳役赔偿,另每年提供500万美元的经济协作。

随后,日本首相岸信介遍访东南亚各国,并对外宣称“坚持作为亚洲一员”的立场,企图拉近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岸信介内阁设计的外交目标是:“用日本的工业力量和技术,帮助东南亚国家确立经济基础,同时扩大日本的市场,由此在政治上也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今后日本外交的前进方向。”

这次访问带来的后续成效显著:1958年1月20日,日本与印尼达成《和平条约和赔偿协定》,规定日本在此后12年内向印尼价值提供2.23亿美元的赔偿,并承诺在20年内提供4亿美元的贷款;

1959年5月,日本与南越政府签订赔偿协定,5年内向南越支付3900万美元赔款,另外提供750万美元贷款和910万美元经济开发款项,后续又与泰国、老挝、柬埔寨、新加坡分别签订了赔偿协定,提供总价值1.9亿美元的赔偿额。

战后赔偿东南亚却助推本国经济腾飞,日本如何在困境中逆袭?


从战后初期双方在赔偿问题上南辕北辙,到朝鲜战争结束后双方快速达成赔偿协议,这背后与美国及日本自身是分不开的:

第一,战后初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中国,所以对日本实行的是全面压制,对东南亚国家的赔偿要求某种程度是支持的,所以日本为了保护自己的民族产业,对赔偿问题并不愿意买账;

第二,随着美国在中国的失手,美国将战略重心逐渐东移日本,日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

第三,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日本获得了难得的翻身机会,为了全面应付战争,对于东南亚国家过高的赔偿要求不予理睬;

第四,随着战争的结束,日本迫切需要重新打开缺口,开始重新审视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最终在美国的支持下与东南亚国家达成了有利于日本的赔偿协定。

随着一系列赔偿协定的签订,日本与东南亚各国正式结束了战争状态,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为日本此后加快与东南亚各国经济合作并最终打开东南亚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后赔偿东南亚却助推本国经济腾飞,日本如何在困境中逆袭?


技术、产品输出代替赔款,日本打开东南亚市场

日本在与各国签订的赔偿协定当中始终不忘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虽然没多少钱但是有先进的技术。

日本在与缅甸1956年签订的《日缅和平条约》和《日缅赔偿和经济合作协定》当中明确规定,日本向缅甸提供的赔偿是以劳务和产品为主要形式,并承诺可以以他国标准,缅甸可以提出额外的赔偿要求。

这一赔偿方式充分发挥了日本经济的优势——技术,在以技术打开了缅甸市场之后,缅甸果然与1965年与日本再次签署协定,日本对缅甸再次追加经济援助和贷款。

缅甸在日本的赔偿问题上做出了巨大的让步给其他国家造成了压力,日本在与菲律宾最终达成的赔偿协定中明确规定:日本自协定生效后二十年内向菲律宾提供价值5.5亿美元的劳务和装备物资用作抵偿。日本几乎用同样的方式达成了目标——打开市场。


战后赔偿东南亚却助推本国经济腾飞,日本如何在困境中逆袭?


在与印尼达成的赔偿协议当中,日本同样承诺以产品和劳务作为赔偿,并提出以机械设备和劳务形式提供商业投资和贷款。在最终与南越达成的赔偿协议当中规定日本提供价值3500万美元的产品和劳务,并另外提供350万美元购买日本的产品和劳务。

在与东南亚其他国家达成的赔偿协议中,日本以各种形式的偿付方式几乎完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向东南亚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并以此来打开东南亚市场。

除了战争赔偿,日本还以各种形式的合作来深化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技术合作:1954年10月,日本作为援助国加入“南亚及东南亚合作经济发展的科伦坡计划”,以资本和技术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援助,进一步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联系;1966年11月,以促进亚洲经济开发和发展为目标的亚洲开发银行在东京成立,东南亚主要国家都参加了这一组织,日本出资一亿美元作为开发资金。


战后赔偿东南亚却助推本国经济腾飞,日本如何在困境中逆袭?


后来的事实证明日本的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第一,日本为国内没有竞争力的商品、机器和闲置资金找到了海外市场,并帮助日本企业进驻东南亚国家,获得了对东南亚原料的开发权力,也实现了日本国内的产业升级;第二,日本的赔偿政策削减了东南亚国家对日本的憎恶和对立情绪,一方面实现了日本产品在东南亚地区的倾销,另一方面也使东南亚国家消费者逐渐熟悉了日本的产品和技术,对日本的产品形成了某种程度的依赖。

可以说,日本的赔偿外交用极小的代价实现了当初日本军国主义都没有实现的战略梦想,打开并渗透东南亚国家市场。


战后赔偿东南亚却助推本国经济腾飞,日本如何在困境中逆袭?


结语

战争赔款这个在世界史上被多数国家忌讳甚至认为晦气的一个历史名词,却在日本手里玩出了新花样,成为了日本经济起飞的助推器,这些都是有着深刻原因的。

美国在亚洲地区的战略转变为日本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机遇。朝鲜战争的爆发日本成为了美军的军需基地又意外地完成了战后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也为日本对东南亚地区实行经济赔偿政策注入了底气。

朝鲜战争后的日本急需为经济发展打开新的突破口。日本巧妙地利用技术输出等方式完成了赔款,不仅顺利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还借此打开了东南亚市场实在是一箭双雕的高招。


参考文献:1、山本刚士 《日本的经济援助》

2、陈奉林 《冷战时期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探讨》

3、李恒萤 《战后日本的东南亚赔偿外交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