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哭鬧,都有什麼原因?

一夕一晨


要想知道為什麼自己孩子哭鬧的很厲害,別人家孩子很快度過了分離焦慮,做父母的應該瞭解孩子的這些發展特點。

一,嬰兒剛出生的能力:吮吸能力、抓握能力、游泳能力、、、、、,而且嬰兒特別喜歡聽媽媽的心跳聲和媽媽說話的聲音,這是因為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熟悉的這種聲音和感覺。(這個時候,需要媽媽溫柔貼心的照顧孩子,多跟孩子說話交流)。

二、0—3個月也稱為自閉期。孩子從熟悉安全的子宮來到陌生的環境,這個環境中除了媽媽的聲音和心跳聲是熟悉的,需要嬰兒通過養育人的照顧去再次確定這個環境中的安全性,所以就需要媽媽無條件接納孩子,及時的餵養,不厭其煩的對孩子說話,固定的養育人,都是讓孩子在這個陌生環境中尋找信任感的時候。

三、4個月—3歲也稱為共生期,是建立安全感的時候。就是說,這個階段孩子總認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不分彼此,經常會聽到這個階段孩子說:“媽媽,寶寶要、、、、”不會說“我要、、、、、”,這個階段我們詳細描述。

1、4個月---10個月:充值安全感。孩子通過練習翻身、坐、爬探索世界,在探索過程中,一次次練習學會了這些技能,從而發現了不同的世界,從而有了成就感滿足感。這個時期父母可以跟孩子玩《躲貓貓》,讓孩子在遊戲中感受到父母消失一會也是可以出現的,在尋找父母的過程中也是對孩子認知的發展,千萬不能藏得找不見或者故意離開,這樣會讓孩子再也不想玩這個遊戲,認為父母不要他了。(這個時期孩子會出現,爬一會讓抱,或者自己玩一會讓抱的現象,父母一定要及時回應孩子並抱孩子,因為孩子在單獨爬或者玩的過程中消耗掉了僅存的安全感,或者說孩子突然覺得沒人回應他害怕了、孤獨了,讓父母抱就是重新獲得安全感信任感,讓自己更有能量去探索這個環境)。

2、10個月—16個月:時間裡孩子“冒險、自信、探索、勇氣”的最佳時期。這個階段孩子從爬慢慢練習走得過程,這個時期孩子的視線比之前看的更遠範圍更大了。所以鼓勵孩子爬只會看到前面,而學會走得孩子看的更高更遠。父母一定要遵循孩子發展規律,不能看到同齡的孩子會爬了,會走了,自己孩子還不會,就著急的各種訓練,如果孩子還學不會,除了排除健康原因,讓孩子順其自然,一定不能通過比較,影響父母的心情,從而對孩子吼叫。

3.16個月--2歲半:自我的形成。這個時期最明顯的特徵是,孩子語言表達從‘寶寶’過渡到'我“了。常說“可怕的兩歲”在這個時期也出現了。你讓我幹什麼,我偏不幹,通過拒絕大人的指令和故意逆反,展現自己的想法。這個時期孩子逐漸明白,我跟媽媽好像不一樣,通過一次次拒絕“逆反”來確定我好像跟媽媽不一樣的認知,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的還是“隨時回應,不要約束”,個別孩子逆反嚴重的,父母可以採用“正話反說”的方式和孩子溝通。

4、2歲半-3歲:穩定的自我。這個時期孩子通過三年的探索認知,學會了各種本領,終於確定明白了一件事,“我跟媽媽是兩個人呀!”而在這三年中,如果孩子被父母無條件接納,得到了隨時得到回應,沒有被送養的經歷,或者沒有準備的換養育人的經歷,那麼恭喜你,你得到了一個安全感十足的孩子。當孩子安全感足夠的時候,就願意去上幼兒園,他有信心去面對幼兒園陌生的環境,在經歷分離焦慮的時候會很快過去。

大家都知道,母愛是一場以分別為目的的愛。我們用三年的時間給孩子建立好安全感,就是讓孩子有勇氣有能力去面對幼兒園的生活。這也是孩子願意繼續探索世界的動力。安全感足的孩子上幼兒園哭鬧肯定會減少。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卡朵媽育兒路


孩子在幼兒園哭鬧一般發生在剛剛入園的那幾天。基本上可以說家長越擔心,孩子哭鬧的時間越長。

這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分離焦慮。孩子從家庭來到幼兒園,從熟悉的環境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他也焦慮,可是父母的焦慮更嚴重,兩人情緒相互感染,自然孩子哭鬧不止。

為了防止分離焦慮,所以入院前,最好多帶孩子到幼兒園熟悉環境,並且幫助孩子認識幼兒園。大家可以通過給孩子讀一些繪本來幫助瞭解幼兒園。比如《大衛上學去》《小魔怪要上學》等都是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幼兒和了解入園後要怎麼做的繪本,通過繪本的講解,故事的扮演,可以讓孩子減少焦慮。

其次,孩子在幼兒園哭鬧這是因為自己不適應。試想一個從來沒有規矩的孩子,突然到了一講規矩的地方,他自然會不舒服。就像我們開始可以朝九晚五的上班,想什麼時候去什麼時候去,現在突然規定你九點必須到,還有一堆的工作,你開心嗎?

幼兒園初期的規矩的建立也是一些適應能力差的孩子的難關,所以在送孩子入園之前,就開始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比如自己可以上廁所,吃飯,按時午睡和喝水是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情。

最後,孩子哭鬧很可能是孩子身體不舒服,要生病的表現。這種哭鬧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一般幼兒園的老師觀察的比家長還要仔細,一有風吹草動,他們會給家長打電話的。


愛家心理張麗


答:寶寶出生後會得到父母的全然照顧,從而得到安全感,覺得這個世界是安全的,進而發展出對父母的依戀。這是心理學家鮑爾比提出的依戀理論。當孩子與父母分離時,會產生強烈的分離焦慮,這種痛苦對他們來說是天崩地裂的。為了宣洩這種痛苦,寶寶會表現出一些抵禦方式,比如哭鬧、攻擊人。這就是為什麼寶寶一上幼兒園就哭鬧的原因。而放學時,寶寶想到馬上就可以見到自己的父母了,他在放學和見到爸爸媽媽之間建立起條件反射,即放學=見到爸媽=太開心啦。那麼如何來解決這一問題呢?很明顯,在小寶寶上幼兒園前,父母沒有做好孩子的入園準備工作。可以從現在開始,每天寶寶上學哭鬧時,媽媽或爸爸抱著寶寶,傾聽並認可他的痛苦情緒,然後給予心理的建設。比如:寶寶,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因為你要上學,那麼接下來的一天你就見不到媽媽了,所以你特別傷心。媽媽感受到了你的傷心。寶寶,媽媽很愛你,媽媽跟寶寶分離也很傷心,但媽媽需要去工作(或做家務),寶寶也需要去跟小朋友玩對不對。等寶寶下課後,媽媽會早早過來接寶寶,我們一起回家。好嗎。 通過這樣的傾聽和接納,你的寶寶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