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不留死角 越城區開啟線上“巡河”守護水環境

監管不留死角 越城區開啟線上“巡河”守護水環境

監控畫面

如何對重要河道實行高效的環境監管?在紹興市越城區,幾個高位探頭和一方手機屏幕,解決了這一問題。

4月21日中午,越城區河道水域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戴陳杰利用休息時間,打開了安裝在手機上的“智慧水利報警平臺”APP。隨著手指在屏幕上輕輕滑動,戴陳杰開啟了常規的線上“巡河”模式。在“巡”到越城區城南街道“中興大橋泵站”點位時,他發現河岸疑似有物體堆積,便點擊放大畫面,並實時錄像、截圖。

“大環南河沿岸有不少樹枝倒伏在河面,旁邊還有一些漂浮物。我把拍攝到的情況截圖發你,請馬上安排處理。”很快,這一信息被反饋至城南街道治水辦,工作人員馬景明接到信息後,馬上聯繫了第三方保潔公司,將具體點位存在的問題反饋給相關打撈人員。

不到1小時,3艘打撈船相繼來到指定位置,開展漂浮物及樹枝清理工作。“這處點位恰巧被幾棵體積較大的樹木遮擋,岸上巡查的人員很難及時發現問題,算是一個巡查的‘盲區’。”馬景明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河道垃圾監管、整治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巡查方式開展,在人眼無法看到的區域,很難及時“捕捉”水上垃圾。

在第32個愛國衛生月期間,為更好推動河道保潔及汛期安全監管等工作,越城區在曹娥江、杭甬運河、大環南河、梅山江等4條重要河道的重要區域、問題區域上方安裝了4個高位探頭。每個探頭的有效範圍半徑超3公里,對相應河道漂浮物保潔、亂搭亂建等情況進行24小時動態監測。

“各點位的情況還能通過系統進行回放,有利於我們對所存在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監督和管理。”戴陳杰說,若發現汙染河道或違規搭建等行為,監管人員將第一時間與執法部門取得聯繫。

接下來,越城區將在全區35條區級以上重要河道、重點區域安裝高位探頭,通過多方聯動,進一步提升河道水域管理能力,讓江南水鄉河道常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