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南方的四月已然盛夏,林蔭蔥蘢,蟬鳴四起。昆明起飛,一個小時後便落地版納,走出機場,目光一掃,滴滴司機早已恭候多時。


每次坐車的時候,點開地圖,看著定位的小藍點,一點點向目的地靠近的時候,會有一種奇怪的成就感,就好像一個翻越千山萬水踏破鐵鞋的偉大目標即將實現。去勐海的路還算好走,伴隨著盤山公路和坡上坡下,車窗外熱帶氣息的田園風光隨處可見。望向車窗外,土地盡頭是山,群山環繞之下,山腰霧氣繚繞,農田溼地上有水鳥驚蟄飛起,正當我看的發呆之時,司機師傅說,勐海到了。

【憶】

這次西雙版納勐海的旅行,讓我偶然間的回憶起小時候對於茶的一些記憶。兒時對於茶的幾個小片段,記錄與此,算是感慨下已不在少年。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小時候,家裡來了客人,大人們便倒水沏茶,從被手摩擦的鋥亮的鐵罐裡拿出北方人愛喝的毛尖,抓上一把放在透明的玻璃杯裡,端起暖壺,滾燙的開水順著杯壁“刷”的一聲將沉在杯底的茶葉衝上水面,伴隨著茶葉上上下下的舞動,有一種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悲壯感。

小學的暑假,大都是和妹妹在爺爺奶奶家度過,每天和表妹跑出去瘋玩,玩累了回來又熱又渴,滿身大汗,沒有飲料,白開水對於那時的我來說簡直比毒藥還難喝。在爺爺家炕上的櫃子的角落,始終擺放著四個暗紅色的印有花紋的茶葉罐,還有一個略帶茶垢的大玻璃杯,每次打開裡面都裝著的茶水,咕嚕咕嚕一陣牛飲,帶著不小心湧進嘴裡的幾片茶葉,那種感覺就像把一個在沙漠中將要渴死的人扔進游泳池裡的感覺,從耳根到腳底,彷彿全世界都不再燥熱難耐,而是一片綠幽幽的清涼。

後來我知道了那是一種很便宜的茶葉,一條條的赭石色像小樹棍一樣,被開水沖泡後就會慢慢的舒展開來,在水中慢慢旋轉,漸漸變成一片大的茶葉沉在杯底,有人說是碧螺春,有人說是毛尖,但無論是什麼茶,長大以後喝茶卻再也沒有那時的感覺了。

之後上了初中,周杰倫開始風靡大陸流行音樂圈,每天晚上放學我都會和同桌騎著自行車去離學校很遠的一家音像店翻磁帶,專輯10塊一盤,翻錄的合集5塊一盤,隨身聽的音質不敢恭維。初二,周杰倫發佈了第二張專輯《八度空間》,其中有一首歌《爺爺泡的茶》讓那時的我格外喜歡,彷彿就在那時,在我心裡對於茶的理解伴隨著周杰倫的歌詞一起成長了起來。

成年之後認識了一些愛茶的朋友,於是我也開始喝茶,但不知為什麼,長大後喝的那些茶大都特別苦澀,也許是因為爺爺家的茶給我的感覺過於深刻,每次朋友們一起喝茶的時候,聽到茶字,腦海中總會自動浮現出那種甘甜微涼的感覺,可拿來一喝,感覺完全不對。

雖然喝過不少茶,但我還沒有完全養成喝茶的習慣。每次喝完奶茶之類的飲品後,總有一種喝天然毒藥的感覺。想象一下里麵人造脂肪、防腐劑、乳化劑等等食品添加劑,就會自動腦補出一幅在化學實驗室拿燒杯試管暢飲的畫面。

從工作之後開始,時常加班熬夜,對咖啡的依賴愈發強烈,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內心對咖啡的苦澀產生了一絲又一絲的牴觸,反而對以前不怎麼熱衷的茶香有種莫名的期待和喜愛。方文山的歌詞寫得好,“爺爺泡的茶,有一種味道叫做家”。我沒那麼矯情,但是一杯茶,一本書,曬著太陽,對於我來說就是很幸福的時刻了。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遊】

我們這次探訪的賀開古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勐海縣東南部的勐混鎮,屬於拉祜族聚居區。與著名的老班章古茶山同處一條山脈,相距僅十幾公里,是雲南省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

從勐海縣的勐混鎮出發,開車一路向山中行進,途徑曼邁、曼弄老寨、曼弄新寨等傣族和拉祜族村寨,山中的許多古茶樹就生長在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形成了一幅“林茶錯綜,寨在茶園”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然景緻。賀開古茶山上的古茶樹的樹齡大都在100~800年之間,其中100~500年的古茶樹佔一半以上。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百潤”之由來。“百”,十十也,十全十美,全心全意。“潤”,上曰潤之,澤也,滋也,益也。

勐海是普洱茶的源頭,也是古時候茶馬古道的起點。在勐海縣勐混鎮的賀開古茶山上,一家茶莊的主人家一邊為我們沖泡著當地的古樹茶一邊向我們介紹普洱茶。

普洱茶其實並不是指茶的名字,而是泛指整個普洱地區產的茶。我們所在的賀開古茶山上有成千上萬顆千年古茶樹,這些跨越了歷史年輪的古茶樹如今依舊枝繁葉茂,老樹結新芽,當地很多少數民族村寨的主要經濟收入就是來自茶葉。茶莊老闆在和我們聊天之餘也不忘向我們推薦自己家炒的古樹茶,其實茶的味道確實很不錯,熟茶,回甘快,去澀之後便是唇齒甘甜,回味無窮。於是和老闆談妥,帶我們去體驗一下采茶和製茶的過程,我們便買下他的茶葉,老闆爽快人,一口答應,說午飯過後便帶我們上山採茶。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賀開古茶山距賀開村委會曼弄老寨約一公里,海拔1700米左右,是勐海地區最大規模的茶源產地。賀開古茶山橫跨連接班盆,班章及整個布朗山茶區,曼邁及曼弄新老寨三個拉祜族村寨,集中連片的古茶園生長樹齡在200到1400多年的古茶樹多達200多萬株,佔地一萬六千畝。古茶園由拉祜族同胞們守護,他們與森林為伴,種植茶樹,代代相傳,茶樹包圍了村寨,村寨滋潤了茶山,拉祜族文化融入古茶山,也孕育了古茶的獨特氣質。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茶的古字是荼,但荼是個多義字,苦蕒菜是荼,山茶是荼,茅草也是荼,實在不易分開,所以古人給荼減了一畫,變成了茶。陸羽寫茶經之前就已經有了通行的茶字。飲茶有茶道,其道近乎禪,所以才有茶禪一味的說法。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採茶講究“一芽兩葉”。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熟練的採茶工人一天可以採摘25斤左右的茶葉。

好茶的生命是悲壯的,從高冷緊裹的幽香,到一生只為一人,將生命完全打開毫無保留地濃烈綻放,之後會有第二泡,第三泡,然而次數多了就淡了,不是後面的水不好,而是茶沒味道了。

還有一種說法叫“從來佳人似佳茗”,聽起來很是矯情。真正的好茶是不矯情的,當然好姑娘也不矯情。各位君子,如果你遇到一封沒開的好茶或好姑娘,一定要珍惜她。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採茶之後便是曬茶,將茶葉上的露水晾乾。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在古代,從西雙版納到德宏州的沿邊一帶,傣族是是勢力最大的民族,他們在歷史上建立政權,元朝後又成為中原王朝冊封統治當地的土司,當地的其他民族均在傣族的統治之下,傣王一般會將一些民族首領封為“叭”的世襲土官,按等級有“大叭”、“二叭”、“三叭”之分。“大叭”受封時傣王賜給的信物中最重要的是一把金色大傘,因此最大的“叭”也叫作金傘大叭。叭言冷的“叭”就是傣王封的叭,他的名字是言冷,而且被封為“金傘大叭”,所以稱為叭言冷,其後人現在仍在景邁山種茶、做茶。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炒茶用的鍋

關於普洱茶的傳說, 布朗族史書《奔悶》記載,叭巖冷是布朗族先民的首領。一千多年前,他率領人在瀾滄縣景邁、芒景一帶大規模開墾種植茶園,並給茶取了一個特殊的名稱叫“臘”,從此與種茶有關的傣族、 布朗族、佤族、拉祜族都把茶稱為臘。如今景邁千年萬畝古茶園和芒景古茶園仍然生機勃勃,明清以來景邁、芒景一直是普洱茶重要產區。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傳說中叭巖冷死前留下遺訓:留下的金銀財寶會有用完之時,留下的牛馬生出會有死亡之時,唯有留下茶種方才能讓子孫後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瀾滄江流域是公認的茶的起源地,布朗族的祖先濮人是最早馴化野生古茶和栽培茶樹的民族,叭巖冷也就成為已知最早有名有姓的茶祖。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習】

炒茶講究火候和“手活兒”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炒茶過程中,一定要帶上手套“翻茶”,否則高溫的鐵鍋很容易灼傷雙手。我自己也上手試了一下,鐵鍋的溫度很高,如果不懂得炒茶的技巧,非常容易被灼傷。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炒好茶之後,開始下一道工序——揉茶。讓茶葉更好的融入高溫下,保持韌性。專業的製茶師傅開始了揉茶,揉茶的手法,看起來有點像揉麵。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揉好的茶葉曬乾之後經過高溫壓制便形成了茶餅。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用布將茶包裹成圓形狀等候壓制成茶餅。先是用機器高溫壓制一次,之後再用大理石長時間壓制。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茶餅要放在這沉重的大理石下壓上幾分鐘。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最後一步便是包裝了,都是人工操作,確實辛苦。體驗了這一系列的製茶過程,深感少數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和不易,我是打心底裡欽佩。從千年古茶樹上採下的茶葉就這樣經過一道道工序最後製成了一塊一塊的熟茶餅。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千年古茶樹,僅一棵樹的年產值就可以達到20萬元。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製茶工藝!

此次西雙版納勐海的旅行收穫頗豐,學習了製茶的同時,也深感每一道茶都凝聚了少數民族同胞們的辛勤與智慧,也瞭解了豐富的茶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