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全部門店,又一生鮮電商折戟

關閉全部門店,又一生鮮電商折戟


在電商領域有句話叫做:“得生鮮者得天下”,不過生鮮市場看上去很美,但做起來並不容易。近日,上海的生鮮電商“妙生活”悄然關掉所有門店,妙生活的手機客戶端也已經無法使用。


妙生活並不是個例,12月9日,武漢的“吉及鮮”被曝融資失敗,大規模裁員和關倉。在杭州,“鮮生友請”近期也出現關門閉店的現象。發源地在合肥的“呆蘿蔔”經營陷入困局,杭州中心近日關閉。


生鮮電商這幾年一直被看作站在風口上。據網經社“電數寶”監測數據顯示,生鮮電商行業融資事件頻繁,融資事件最高峰出現在2015年,達到67次,同比增長68%。在之後兩年出現短暫的回落後,2018年融資事件達到28次,同比增長115.38%。由此,也可以看出資本對於這個市場念念不捨之情。


妙生活也是曾受到資本青睞的一家生鮮電商。據瞭解,妙生活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主打水果等生鮮的電商O2O平臺,通過線上預訂、線下實體店等方式推廣生鮮銷售,隸屬於上海妙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天眼查數據顯示,2015年,妙生活獲得了來自鐘鼎創投的500萬美元A輪融資。此後又有消息顯示,妙生活2019年上半年獲得了今日資本的2億元B輪融資。


妙生活創始人談關店原因:成本高存活難


關閉全部門店,又一生鮮電商折戟


妙生活首席執行官鄒志俊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妙生活在上海經營了四年多時間,雖然他們在全國領先創立店倉一體的模式,但目前成本佔到總價的30%到40%,而生鮮批發的毛利率卻只有10%到20%,高額的成本讓這樣的企業短期內很難盈利。


鄒志俊還說道:100多平米的店鋪租金,在上海的話平均要三萬五左右,再加上其它費用的話,七八萬左右。即使我們用大量數據化,但是數據化實現這種溢價,不足以去抵消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


一方面擴張開店不掙錢,另一方面公司現金流緊張。雖然獲得大量融資,但是最近三年資本大舉進入,僅2018年國內22家生鮮電商企業融資高達120億元。鄒志俊預判資本狂熱過後會變冷,於是在2019年8月果斷決定陸續關店。


根據Mob研究院的數據,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突破2500億元,這麼大的市場中,儘管入局者的模式從最初的垂直電商,一路迭代至到家模式、到店模式、社區團購、菜店代運營,但至今未能跑出一家獨大的品牌。這個行業從來不缺熱錢,同樣不缺的還有虧損,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曾有過統計,在生鮮電商行業,“1%實現盈利,88%虧損,7%鉅額虧損。”


對此,據長江商報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生鮮電商不斷“燒錢”的模式難以為繼,而在互聯網巨頭持續佈局的推動下,行業已迎來新一輪的洗牌期;隨著競爭的不斷升級,行業“馬太效應”也將越發明顯,對中小平臺而言,夯實供應鏈能力是突圍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