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從紐約到里約,從哥本哈根到新德里。全世界的城市裡,富人和窮人生存在同一片土地上。窮人不解富人為何越來越富,富人不解窮人為何不奮力一搏,哪怕是稍稍越過貧困線,像個正常人一樣有尊嚴地活著。

貧窮、富有、努力、天賦、運氣,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社會學家們研究了幾百年,依然沒有準確的答案。有不少的節目邀請富豪去體驗窮人的生活,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看一下田北辰(香港縱橫二千集團主席)是如何體驗窮人生活的。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參加了香港本地一檔叫做《窮富翁大作戰》的真人秀節目,按節目的要求體驗了一把時薪只有25港幣的環衛工的生活。田北辰是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中的“田家二少”。父親是紡織業鉅子“一代褲王”,他本人是那種很努力的富二代。本科是康奈爾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後又攻讀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畢業回港後,他不願意吃家裡的老本,而是自立門戶,創立了縱橫二千集團,期間也吃了不少苦,後來又進軍政界。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多年的商海打拼,使他自認為有資格說出這種話:“我信奉自由市場。如果你今天對自己滿意,明天你就會被淘汰!如果你有鬥志,弱者也可以變成強者。”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他參加這檔節目的目的性很明確:為從政增加說服力,不想再被人指責“不知民間疾苦”,因為“我終於可以跟人家說,我曾置身其中!”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第一天晚上,他來到節目組報道。然後主持人帶他去住的地方——外面看上去像衣櫃、面積只有1.67平米的“豪華籠屋”,月租是1350港元,相當於人民幣1200元,地點在偏僻的油麻地。說穿了就是一個床位,還分上下兩層,不過至少能保證一點隱私。雖然他說“面積比我想象得小”,不過當時他依舊是信心滿滿,至少還有心思去找兩個鄰居老伯聊天。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第一個老伯在看電視,田北辰小心翼翼地與他搭話。

“你平時經常看電視?”

“沒什麼嗜好,所以看電視。”

“平時看到幾點鐘睡覺?”

“凌晨一兩點。”

“一兩點!?”

語氣中似乎隱含著不解與指責。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第二位老伯年事已高,沒有工作,每月靠3700港元的政府救濟金生活,扣除1300房租,剩下的錢只夠勉強填飽肚子。對於糟糕的居住環境乃至生活本身,這位老伯已經麻木,因為

“我們沒有選擇”,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這時候,田北辰已經有點喪氣了,他總結說:“好像一份文件被鎖在櫃子裡,不是一個很有人性的居住地方。”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既然是成功人士,田北辰就有提前計劃的好習慣。儘管時間已晚,為了第二天上班不遲到,他還是出門去打聽上班路線(從油麻地到灣仔)。

雖然當過鐵路公司主席,可因為平時有司機接送,他對香港本地的公共交通路線並不瞭解。他去地鐵站問詢,才得知坐地鐵上班來不及,而通宵巴士需要13元,可節目組參考香港底層人士真實的生活標準,每天只給田北辰50元生活費。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2004年,當時香港地區的九廣鐵路公司主席田北辰,面對高票價的質疑,他冷漠地回應:“如果你覺得貴,可以有其他選擇,我們的鐵路公司不是社會福利機構。”

這下真的是硬生生的給自己打臉了。田北辰終於明白了底層人民日常出行的痛處,而他當年那番話,確實有“何不食肉糜”的荒謬感,此時他只好自感嘆:“交通費扼殺了窮人的生存空間!”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事實上不僅香港如此,大陸北上廣深的上班族何嘗不是過著這樣的生活?市區租金貴,只能住郊區。每天花費在公共交通上的時間就超過3個小時,這不是主動的選擇,完全是生活所迫。這些上班族比香港人幸福的地方在於,拖著疲憊身軀回到住所時,還能有個衛生、隱私的環境可以好好休息。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第二天清晨,田北辰按時趕到了上班地點。至於他是忍痛坐了通宵巴士,還是節目組提供了額外幫助,節目中並沒有明確指出。他要體驗的工作是街道清潔工,時薪25港幣,清晨6點15準時開工,一直做到中午11點45分。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清潔工人的辛苦不必多說,明明在整理垃圾桶,路人還會隨手丟垃圾進來。還要處理大量鋒利易碎的危險品,田北辰都忍不住感嘆“實在太過份了”。他的同事們只是笑笑,說早已經習慣了。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他以為過了四個小時,其實只做了兩個小時,瞬間我們想到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好不容易熬到開飯時間,此時便利店裡普通的便當也顯得異常誘人。可他只有15元的預算,而絕大部分便當在20元以上。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我這輩子從未試過,在便利店裡買不起自己想要的東西。”


至於路邊的小館子,因為鋪租昂貴,價格年年飛漲。他和同事只有無奈地在門外看看價目表,然後一次次失望地走開。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下午3點半,熬了足足9個小時後,田北辰終於可以下班休息。此時他驚訝地發現,他的同事們大多都要開始為第二份夜間工作做好準備,以求每月可以多一份收入。也就是說,除去5、6小時的睡眠,一天要工作16個小時,而且是高強度勞動。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回去的一路上,田北辰不僅疲憊不堪,而且看上去心事重重。回到“籠屋”後,他直接去洗漱,然後倒頭就睡。當時田北辰已經60歲了,身材保持得不錯,平時也注意營養和鍛鍊(畢竟是精英企業家),可依舊扛不住這樣的勞動強度。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睡了三個小時後,儘管頭疼沒好,田北辰還是決定出去逛逛,去看看更便宜的“板間房”是什麼樣的。所謂“板間房”,其實就是條件更加簡陋的隔間,這裡的床都是上下鋪,最差的床位也要每月600港元,有隔斷的床鋪高達1500至2000元。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衛生間又髒又破,沒有熱水器,洗澡要自己燒水。最誇張的是,就連廁所的天花板上都有住人的隔間。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這時候,田北辰的三觀徹底動搖,原本如此信奉自由市場的他,也開始思索所謂的“社會公義”。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第三天,節目組特地安排他去打掃最髒最擠的街道。除了工作強度加大外,他認為最大的問題會是,如何在狹窄的道路上避開行人。

結果,他發現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人們看到他就像看到魔鬼一樣,紛紛主動避開。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最糟糕的是,這種歧視已經深入潛意識之中,也許人們並沒有意識到。“我從來不自覺如此討人厭。原來人們是以這種眼光去看清潔工,很可能我以前也是一樣。”說到這裡,他已經沒有勇氣看著鏡頭了。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最後,原本是為期7天的體驗,但是田北辰熬了不到3天便表示“已經體驗”,宣告提前退出,成為節目第一位“捱唔住”而退出的嘉賓。

參加節目前,他曾說過:“我的人生其實沒有很多時間坐下來,想想現在的生活不錯,享受一下。我有時間就會計劃下一步!"可這兩天,讓他最糾結的竟然是吃飯問題:“很奇怪,我這兩天只是考慮吃東西,完全沒什麼盼望,什麼都不想。我努力工作,就是希望吃一頓好的。”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在節目末尾,他結束體驗生活,重新以富豪身份面對鏡頭,說了很多反思的話,我們大致總結了一下:沒有學歷、技術的人,為了生存下去,不是住籠屋就是要工作到半夜。對於他們,最重要的事情是下一頓吃什麼,哪有時間和精力去規劃人生、思考未來的發展?來來去去都在死衚衕!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社會發達如香港,依然是如此惡劣地對待窮人,估計這時候有人會說西北歐國家沒有窮人,即使沒有工作,社會福利也能讓他們過上體面的生活。果真如此嗎?世界上有多少個國家和地區能做到高GDP和低人口數,還要保證最差的工作有人去做?就連美國這樣的頭號強國,依然有不少露宿街頭的流浪漢。

我們一直在追求金融型經濟、知識性經濟。那麼社會最底層的人怎麼辦?這個社會是在極嚴厲的懲罰“讀不成書”的人。他們並非不勤奮,做的工作並非沒有技術含量,更不是無關緊要,可他們的付出與回報顯然不成比例。


在獲得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多個獎項的電影《一念無明》中,曾志偉扮演的父親,和他患有躁鬱症的兒子住在劏房裡。在劏房拍了十幾天的戲,曾志偉對媒體說:住在劏房裡,“怎樣豁達的人慢慢都會受不了,(戲裡)我已經很幸運,房間有窗,很多房連窗都沒有。”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劏房”,顧名思義,就是一件房分割成許多隔間,每一間就是一個住房單位。在香港,有近20萬人居住在劏房裡,人均面積5.7平方米,甚至比監獄環境還要差,只是比上文的籠屋要體面一些。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居住在劏房內的一家四口,姐姐和弟弟趴在床上寫作業,下面是他們的家人。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公寓內的廁所和廚房連在一起,構成一個獨立空間。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在香港,有4萬名兒童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劏房的住戶一般是以有小孩的家庭為單位,而棺材房,則是一種更加極端的住房。嚴格意義上來說,香港富豪田北辰所體驗的“籠屋”並不是真正的籠屋,正式下面要介紹的棺材房。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棺材房更適合單身居住,每間房約1.5平方米。就在這個創造世界記錄的空間裡,進入房間後只能躺著,四面的木板形成的封閉空間,讓人就像躺在棺材房一樣。便得名“棺材房”。有些房子小的連腿都伸不直,連棺材都不如,睡覺只能蜷縮著身體。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懲罰單身狗的嗎?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攝影師 Benny Lam 就現場體驗過這樣的棺材房,並如實記錄下了他們的生活環境。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他們說道:“我還沒死,就已經立起了四塊棺材板”。


“籠屋”,真正踐踏尊嚴的房子,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不堪入目。籠屋最早出現在1950年代,它是移民的臨時住宿。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一張只用鐵絲網圍起來的床位,就成為可以居住的籠屋,它們大多數存在於深水埗的危樓中,而住在籠屋裡面的人,則被稱為“籠民”。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一個70平米的屋子裡,擺放著數十個3層鐵籠,裡頭住有200多人。空氣裡混雜著菸草、汗水,和老舊房屋的氣味。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籠屋出現在香港十二區中最窮的深水埗區,這些舊樓居民一般是新移民或年長者,聯合國也曾斥責住籠屋是對人類尊嚴的極端侮辱。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籠民們自嘲:“住在這裡的就像孤兒,談何做人的尊嚴?”


在香港,很多窮人申請公屋三年仍不獲上樓,籠屋是一種特殊的居住現象,居住者並不是無家可歸,只是以最低的租金來租一個床位,免於露宿街頭。據傳已有租客在“籠屋”居住了40多年。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近年來籠屋的租金卻是一直上升,從幾年前的1500元港幣,上漲到現在的2800港幣。大部分的籠屋居住者,只能依靠微薄的綜援金生活。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香港是世上最富有城市之一,擁有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V)專門店數目比巴黎還要多,但仍有人居於6呎乘2呎半的籠屋中。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夜空中

星星一閃一閃很漂亮

實際也不過是沙礫土石的集合

多少人到香港走一圈

路過中環、尖沙咀

便以為見到了香港的全貌

以為人人皆是錦衣玉食腰纏萬貫

香港富豪住進“籠屋”後,才發現貧窮的真相

強烈對比下的香港,不禁讓人陷入深思。究竟真正的烏托邦是什麼樣的?社會發展到什麼樣的境地,才能實現全民平等?社會主義的構想能不能把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推翻?亦或者到那時,所謂的社會主義又是另外一種資本主義形式呢?

烏托邦不在現實中,只在無憂無慮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