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60歲後,為什麼還要漂泊著四處打工?

有句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但是有的老人不但學到老,而且還身體力行的幹活到老。身邊就有一部分老年人,雖然他們已經過了六十歲,但是他們依舊活躍在勞動者的行列中。

姨夫就是其中的一員,他退休後就去北京做保安了,雖然工資也就不到五千元,但是加上退休金也快一萬左右了,這在老人裡面算收入比較多的了。

有人不理解姨夫的做法,說都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了,本是應該修養身體,遊覽下大好河山,人們活一輩子不容易,要好好的對自己才對,幹嘛讓自己活的那麼累。

但是姨夫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工作是一種樂趣也是一種鍛鍊,又能增加收入,幫兒女們減輕負擔,何樂而不為呢?其實六十歲後還在工作的老人很多,他們的情況各不相同,總結起來無非就是這三個原因:

老人60歲後,為什麼還要漂泊著四處打工?

原因一:生活窘迫,想要增加收入保證晚年的生活質量。

李大爺今年65歲了,雖然有退休金,但是每月才兩千多元。這些錢不但要負擔和老伴的衣食住行,還要負擔兩人每月的藥費,根本就不夠花的。

所以李大爺就開始了四處打工的生活,他現在在南方的一個工地幹活,負責運送水泥沙石料。這是個體力活,不但要把沉重的材料卸下車,還要負責運送到指定位置。這一天下來累的腰痠背痛,可是即便是這樣他也只能咬牙堅持,因為幹一天有一天工錢,否則生活就會沒有著落。

李大爺現在也沒有什麼要求,就是希望自己身體能夠慢點老,好讓自己多攢點錢。以後幹不了體力活時,還可以靠積蓄養活自己。

老人60歲後,為什麼還要漂泊著四處打工?

原因二:不脫離社會,讓自己每天活的充實。

王大爺今年62歲了,剛剛退休兩年。以前工作時,王大爺精氣神十足,每天工作挺多挺累的,但是他卻感到很滿足,覺得自己活的有價值。可是突然退休後,一時間閒下來,王大爺覺得每天都沒有生活目標了。

因為老伴已經去世了,家裡就他一個人居住,以前工作忙經常不在家,現在卻要一個人每天獨居,感覺空蕩蕩的房子裡沒有一點生氣,時間過得特別的慢,每一秒都感覺是在煎熬。

為了不脫離社會,也為了緩解孤單寂寞,王大爺就在小區找了份保潔的工作,每月的工資大概有兩千元。工作後,王大爺又找回了樂趣,每天打掃完衛生,還可以和同事們聊聊天,時間久了和居民們也都熟悉了,感覺現在的生活過的很快樂。

老人60歲後,為什麼還要漂泊著四處打工?

原因三:夫妻感情不和睦,想要增加距離產生美。

劉叔叔今年剛剛60歲,同事們都羨慕他到了退休年紀,可以不受約束,隨意的去遊山玩水了。可是劉叔叔卻覺得退休後,才是他苦悶生活的開始。

劉叔叔和老伴雖然結婚多年,但是並沒有愛情變成親情,反而把愛情變成了仇敵。兩人只要在一起,那肯定會上演唇槍舌戰。老伴快言快語,做事雷厲風行,可是劉叔叔卻受不了她女強人的樣子,特別是家中的事情,老伴都要自己說了算,根本不給劉叔叔發言的權利,一旦劉叔叔辦了什麼事情,老伴都能找出瑕疵,並且會把劉叔叔數落一番。

在這種家庭氛圍裡,劉叔叔每天過的都好壓抑。如果退休後,更是面臨著和老伴整天朝夕相處,肯定矛盾分歧更大,到時候更是苦不堪言。

所以劉叔叔為了防止這一天的到來,他早就安排好了退休後的生活。他在一個老年大學做書法老師,每天都會教授很多學員,一天下來恨不得都在學校度過,和老伴距離遠了,自然美感還多一些,矛盾也會少一些。

老人60歲後,為什麼還要漂泊著四處打工?

結語:人到老年,可以安詳的享受晚年生活了。可是因為各個家庭的不同情況,老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同。我們不能評判哪種生活方式更好,我們只能遵循內心的感受。

雖然人到老年再工作會有點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想,到了這個歲數還能繼續發揮餘熱,這不說明自己更是老當益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