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捐獻所有財產,皈依佛門:人與人的差異僅由心靈狀態決定

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創始人本田宗一郎和京瓷創始人稻盛和夫並稱為“經營四聖”,在這四人中,只有稻盛和夫一人創立了製造業京瓷株式會社和通訊公司 KDDI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並且是四人中唯一健在的“經營之聖”。

稻盛和夫捐獻所有財產,皈依佛門:人與人的差異僅由心靈狀態決定

稻盛和夫幼年時就因患肺結核差點死掉,中考兩次落榜,大學考試名落孫山,最後不得已進入一所縣立大學鹿兒島大學,這個“廢柴青年”甚至一度去買彩票,期望一夜暴富,但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沒有中過一次獎。

稻盛和夫本來還想進入黑社會“總堂”,不過徘徊良久之後覺得“惡棍也需要有文化”,於是找到一家企業謀生,這便是松風工業公司。在這個家族企業中,稻盛和夫有“傻”?一起進公司有5個學生,因為公司十年虧損,連第一個月的工資都拖欠,最後都走了,只有稻盛和夫沒有走,他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研究,沒想到管理者卻因為稻盛和夫的“不斷努力”產生了一個念頭:這小子這麼努力有可能是想將公司據為己有。於是他們找了一個藉口辭退了稻盛和夫:工作能力不勝任。

稻盛和夫捐獻所有財產,皈依佛門:人與人的差異僅由心靈狀態決定

最不想走的稻盛和夫不得不面臨一個窘境:無活可幹。不得已,他只能和5個資深下崗人士共同出資300萬日元,於1959年成立了“京都陶瓷”(京瓷株式會社前身),此後10年,稻盛和夫兼併了“三田工業”、“塞巴耐託”、“雅西卡”等知名企業,發展為橫跨多個領域,員工超6萬人的大型企業集團。

如果說一家企業的成功可能是偶然,然而第二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則更能彰顯稻盛和夫的眼界。1984年,日本政府通信改革,民營企業允許進入通信領域,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稻盛和伕力排眾議成立了通訊公司KDDI,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是日本第三大通訊公司,2019年營業額達到458億美金。

1997年,稻盛和夫選擇捐獻了自己的所有股份,在京都圓福寺剃度出家,僧名“大和”,從此皈依佛門開始佈道,從此他將“敬天愛人”和“利他”作為自己的人生準則,在他的名著《活法》中,他曾寫道“人活著,就要感謝;積善行,思利他”。

稻盛和夫捐獻所有財產,皈依佛門:人與人的差異僅由心靈狀態決定

在稻盛和夫的一生中,他悟出了人活著的最高境界,也提到了人與人差異的唯一決定因素:心靈狀態。人與人的不同取決於“超越理性的靈魂層面的判斷”,這些決斷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人生結果。

有時候,為了守護肉體,我們使用本能或理性進行判斷,稻盛和夫認為,靈魂其實是超越本能和理性的,應該由真、善、美構成。真就是追求真理之心,善就是一顆善心,美就是追求美好事物的本心。只有用愛的方式多利他少利己,用靈魂本源作為基準進行判斷,才能讓一個人具有超越世俗的智慧和能力。

稻盛和夫捐獻所有財產,皈依佛門:人與人的差異僅由心靈狀態決定

在修行期間,稻盛和夫將自己一生的企業經營和為人處世的人生道理編輯成書,寫成了《幹法》、《活法》和《心法》三本書,這三本書可以視為稻盛和夫一生的智慧結晶,包含了他的工作經驗、賺錢思路、人生故事和哲學啟迪。

《幹法》專注於稻盛和夫70餘年的工作經驗,針對的就是公司員工和基層管理者,其中提到的諸多思想對於提高工作理念,達到超高目標具有切實可行的方法,裡面很多思想其實包含了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與人本主義心理學。

《活法》可謂稻盛和夫人生觀和方法論的結晶,在國內銷售超過350萬冊,裡面提到了“創造性工作”、“持續改進繼續和管理方法”等理念,將實踐經驗與管理理論相結合,對於處於人生十字路口,不清晰未來目標或人生意義的年輕人或者單位基層管理者來說都是一劑良藥,會有極大的幫助和提升。

《心法》是稻盛和夫87歲的封山之作,他強調人生從“心”開始,到“心”結束,將87年證實的至上智慧和人生秘訣都融入了這本書中,這無論人生覺醒,還是事業追求,讀者都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當下開悟!

稻盛和夫捐獻所有財產,皈依佛門:人與人的差異僅由心靈狀態決定

強烈建議有條件的朋友們可以讀一下這幾本書,馬雲是稻盛和夫的忠實擁躉,他曾說“我對稻盛先生一直很敬仰。很多事情是我最近一兩年才想清楚的,但是稻盛先生幾年前就已經想清楚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文本中的鏈接進行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